老鐵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從中央到兩旁,戰國那些事兒老鐵手,老鐵手,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藺相如道:“戰爭年月,誰都知道城池比寶壁重要,要不然我們也不可能從楚國那裡得到和氏壁。秦國主動提議做虧本買賣,我們若不答應,就是我們的不是;我們答應給壁而秦國不答應給城,那就是秦國的不是。考慮這兩種情況,還是讓秦國承擔不是吧。”

趙惠文王問:“誰能出使秦國?”

藺相如道:“如果大王實在找不到更合適人選,就讓我去吧。秦國給城,我再送壁,秦國不給城,我就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批准了藺相如的請纓,藺相如奉壁來到秦國。

秦昭王在章臺之上接見了藺相如,儀式搞得還挺隆重,出席歡迎儀式的不但又文武大臣,還有王室家眷。一般來講,女人比男人更稀罕珠寶玉石一類的東西。藺相如獻上和氏壁後,秦昭王拿在手中反覆把玩,一邊看一邊嘖嘖稱讚,自己看了還嫌不夠,又傳給左右大臣和身後的美人欣賞。和氏壁在眾人手中慢慢傳覽,驚歎聲,歡呼聲此起彼伏。秦昭王美得如痴如醉,把藺相如晾在一旁,閉口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

藺相如察言觀色,發現秦昭王並不是個誠信的生意人,其本意大概是要仗勢欺人。藺相如想好反擊策略後,上前說道:“和氏壁雖然千古難尋,但也免不了有細微的瑕疵。我來指給大王看。”秦昭王不知是計,吃驚之下本能地又將和氏壁還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接到壁後,馬上換上一副憤怒地表情,將和氏壁舉過頭頂,面向大殿的立柱,擺出準備砸壁的姿態,頭上青筋突突跳起,帶動帽子也微微顫動,這是一副標準的怒髮衝冠的樣子。其實頭髮並不能動,帽子顫動是受血脈劇烈跳動的影響。藺相如擺著pose,嘴裡還振振有詞:“大王提議以城換壁的時候,趙王與群臣一致認為秦國很貪又言而無信,擔心白白丟失寶壁而得不到城池。可是我認為秦國是一個大國,不會幹有損於形象的事情。趙王這才沐浴更衣,齋戒五日,以隆重的儀式派我來進行交接。趙國這樣做,也算是給足了秦國面子。沒想到我一到秦國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大王禮節倨傲;還當著臣的面讓女人看壁,明顯是在戲弄為臣。我見大王沒有給城的意思,便又拿回寶壁。如果大王逼急了臣,臣的頭就和寶壁一起撞在柱子上。”

秦昭王被藺相如捉弄很生氣,被藺相如訓斥也很生氣,但還是抵不住和氏壁的誘惑,想殺藺相如以洩憤,又投鼠忌器,況且那樣做很沒面子,只好讓相關官員拿來地圖,在上面勾了十五座城給趙國。藺相如並不相信秦昭王態度的轉變,道:“和氏壁,是天下人共同擁有的寶物,應該受到所有國家的尊重與愛護。我們趙王送壁的時候,齋戒五日,也請大王齋戒五日,並宴請各國賓朋,舉行一個隆重的交接儀式。我認為這樣做並不過分。”

秦昭王也只好答應藺相如的要求。雖然秦王態度進一步好轉,藺相如心理還是沒底,畢竟身在人手,趙國也不甚強大。保險起見,藺相如派人將和氏壁送回了趙國。這樣一來,藺相如的處境就極其危險了。得罪了秦王,又沒有東西可以要挾秦王,是生是死完全掌握在秦昭王的手中。

面對死亡,藺相如反倒迎了上去。秦昭王好不容易挺過五天戒肉戒色的日子,去找藺相如要壁,藺相如擺擺雙手,卻道:“秦國自繆公以來,背信棄義就成為秦國外交的重要特徵,臣擔受騙而對不起趙王,所以派人將壁帶回了趙國。天下共知秦強趙弱,如果秦國對趙國將信義,趙國絕不敢對秦國不講信義;如果秦國對趙國不講信義,趙國也不能把秦國如之何。如果大王實現想得到和氏璧的話,就請先將十五座城交付給趙國,趙國絕不敢不把壁奉上。臣知道欺騙大王的結果是死路一條,那麼請大王支起大鍋,燃起大火,將臣煮殺。”

藺相如一席話說得秦國君臣面面相覷,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區區一趙國的使臣竟敢在天下最強悍的君王面前耍花槍。此時此刻,藺相如的性命完全掌握在秦昭王的手中,秦昭王要想殺死藺相如比殺死一隻螞蟻都容易。然而秦昭王情商極高,生氣的時候還能保持從國家利益出發考慮問題。殺死藺相如就意味著秦趙之間兵戎相見,雖然秦強趙弱,但趙國並不是秦國唯一的敵人。從整體考慮此時與趙開戰,並不符合秦國的利益。況且,從藺相如身上,秦昭王也看出趙國有人才,並不好惹。基於以上分析,秦昭王強忍怒氣,道:“殺了藺相如,也無法得到寶壁,還破壞了秦趙之間的友誼。不如好好招待藺相如,送他安全的回去,趙王定然不會為一壁欺騙秦國。”

藺相如如英雄凱旋般回到了趙國,馬上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大夫。以城換壁一事經過這麼一鬧也沒有辦法繼續進行,最後無果而終。

以上是藺相如的傳奇發家過程。新的機遇與挑戰還不久就會來到。

過了一段時間,秦國準備對右翼的楚國動手。動手之前確保左翼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在這種背景下,秦昭王發貼邀請趙惠文王到澠池開會,目的無非是穩住趙國。趙國這時也需要與秦國保持和平,因此就答應了秦國的邀請。但是趙惠文王有楚懷王被扣留的前車之鑑,擔心秦國借開會的目的進行綁票,因此就有點的猶豫。廉頗、藺相如進言道:“如果大王不敢去,便是趙國向秦國示弱。這可不是趙國的風格。”

趙國為赴會做了進行的準備。由於藺相如在外交活動方面表現出來的優秀才能,被趙惠文王帶到了身邊。廉頗還提醒趙惠文王做了最壞的準備:如果有個三長兩短,新君馬上登基,以防秦國要挾。

公元前279年,兩國之會在澠池如期舉行。由於此次會議的官方主題是“和平”,因此吃飯喝酒的時候很多。在一次酒席宴上,秦王貌似喝多,突然對趙王道:“聽說王兄也是音樂發燒友,在管樂方面造詣很深,能不能為大家演奏一段瑟。”趙王沒有多想,吃飯的時候來點音樂助興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於是當眾演奏了一段瑟。豈知秦王居心不良,面色馬上由休閒娛樂版變成了官方正式版,召來秦國的史官,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聚會的時候,命令趙王鼓瑟。”藺相如見秦王蓄意欺壓趙王,搶步上前,輕描淡寫地道:“臣在趙國就聽說秦國文化濃郁悠長,上至君王下至黎民都會兩手。今日盛況,請大王為大家擊缶助興。”說著,藺相如將缶遞上。缶的發生原理大概與木魚類似,陶瓷製成。秦王滿臉不高興,拒絕擊缶。於是藺相如向前行進數步,離秦王的距離大約在五步之內,再次進缶。這個距離藺相如是設計好的,五步之內,秦王身邊的衛士來不及保護,而藺相如的劍就可以發揮威力。秦王依然拒絕。藺相如臉色一變,由和顏悅色變成了橫眉立目,怒道:“五步之內,相如的鮮血會濺射在大王身上。”秦王左右衛士,操戈欲向前。藺相如眼睛一瞪,示意他們注意距離與時間的關係。衛士投鼠忌器,不敢動彈。秦王只好乖乖做了不吃眼前虧的好漢,接過缶胡亂地敲了幾下,藝術水準與趙王天壤之別,但就足夠了,趙國史官早就準備多時。藺相如回頭對史官口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親自為趙王擊缶。”

第一回合,秦國沒有沾到半點便宜,酒宴又進行了一會,秦國的幾位大臣紛紛道:“不久之後是我們大王的壽日,請趙國拿十五座城祝壽。”藺相如道:“實在巧了,不久之後也還是我們趙王的壽日,請秦國拿咸陽祝壽。”秦國還是佔不了上風。秦王又聽說趙國為這次聚會已經做好了軍事上的準備,也就沒有再動什麼歪念頭,只好老老實實地締結和約。澠池之會雖然有過一些鬥爭的插曲,但與會雙方基本上都實現了目的。秦趙實現了暫時的和解。

澠池之會後,藺相如因功被越級提拔為上卿。這項人事任命引來了同樣是新貴的廉頗的不滿。廉頗道:“我在戰場出生入死,為趙國打了無數勝仗,取得無數城池才取得今天的地位,而藺相如僅僅耍耍嘴皮,擺擺架子就爬到了我的頭上。”廉頗並當眾表態:“如果我遇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看看。”藺相如聽到這個訊息後,常常有意地躲著廉頗,上朝的時候也總是請假,弄得大臣們請客的時候也只能在廉頗與藺相如之間選擇一個。藺相如出門的時候如果遇到廉頗的馬車迎面開來,就讓自己的馬車躲在旁邊的衚衕裡,等廉頗的馬車經過後,再出來繼續趕路。

藺相如這麼做的時候倒是心安理得,但手下的門人不幹了,說道:“我們之所以離開家鄉,撇下妻女跟著您混,是覺得您為人正派,本事又大。廉頗與你是同事關係,當總侮辱你,而你卻老是躲著他,這樣的憋氣事情一般人都覺得羞恥,況且像你這樣的將相級人物。我們太笨,伺候不好先生,請允許我們辭職。”

藺相如阻止了他們,語重心長地問道:“你們看是廉頗與秦王,哪個更強悍?”門客道:“當然是秦王。”

藺相如道:“秦王那樣強悍的人,我都能在國際舞臺上讓他丟人現眼,讓他的群臣臉面無光。我怎麼可能害怕廉頗呢?強秦之所以不敢對趙國動手,是由於我與廉頗存在。如果我兩相鬥,必然兩敗俱傷。我之所以對廉頗忍讓,是將國家利益放在了個人恩怨之前。”

藺相如與門客之間的對話不知怎麼就跑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雖然有時意氣用事,但也是深明大義的人,被藺相如的高尚情操,寬大胸懷羞得面紅耳赤,從內力裡生出一股由衷的敬佩。廉頗心裡很過意不去,光著棒子,將打人的荊條縛在背上,在賓客的指引下穿過大街,來到藺相如的府上。光膀子背荊條可能是當時請罪的一種儀式,言外之意是,我錯了,請你用荊條抽打我的脊背吧。

見到藺相如,廉頗長跪在地道:“廉頗是個卑賤之人,不知道將將軍的心胸如此寬厚。”藺相如扶起廉頗,暖流在兩人男人心間流動,周圍的也很受感動。於是廉頗與藺相如約為生死之交。一場彆扭得以圓滿收場。

在趙國將相卿卿我我的時候,南方的楚國卻又要面臨劫難。

【3、楚都破】

秦國與左翼的趙國實現了和解,同年便將軍隊主力移向右翼的楚國。秦軍的統帥是白起。從秦國的決心來看,這注定又將是一場大戰。

秦國對南方的經營由來已久。在秦武王時代與秦昭王早期,秦國已經牢牢地控制了巴蜀地區。公元前280年,秦國大將司馬錯從隴西出發,經由巴蜀,就地徵召了10萬大軍,並帶著大量巴蜀生產的軍糧,乘坐大船,沿江而下,對楚國發起了進攻,佔領了黔中郡(今湘西及黔東北一帶)。同在這一年,白起攻下秦國的光狼城(今山西高平西)後,轉頭南下,向楚國的邊境大邑鄧城發起進攻,楚國無奈,只好獻出上庸(今湖北竹溪東南)及漢水以北地給秦。

秦國在北面,西面的進逼嚴重地威脅到了楚國的安全,所以同在這一年,楚國集中精力搞了一次反擊,攻佔了秦國控制下的巴國。這是一次令世人矚目的勝利,但不幸的是秦國的報復也更瘋狂,楚國馬上就會感受到白起的超強破壞力。

白起帶來的兵不多,但是很強悍。白起攻佔鄧之後,一路上秦軍有效的執行了以戰養戰政策,而且也必需如此,因為秦軍遠離本土,長途遠征沒有糧草是不可想象的。秦軍將所有能見到的糧食,無論是經過加工的還是沒有加工的,也無論是長在地裡的還是藏在家裡的,一律據為己有。

秦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到楚國的首都“鄢郢”。鄢郢其實是兩座城市,郢是主都,鄢是陪都,大概是由於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張,郢都不夠大,楚國就又在旁邊修建了鄢都。由於兩座城池地位毗鄰,所以一直以來都以鄢郢連稱。就像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一樣。郢都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名城。自從公元前689年開始,郢都就一直作為楚國的首都,四百多年間,郢都經歷了楚國無數次的輝煌與失落,但卻還從來沒有受到生存的威脅。在漫長的歲月裡,受文化的薰陶,鄢郢已經成為楚國的精神支柱,也許鄢郢的地理位置談不上多重要,但是在人們的心中,一個沒有鄢郢的楚國是不可想象的。以鄢郢為首都的楚國,就算衰敗也是駱駝瘦了,而沒有了鄢郢的楚國,就只能算馬了。簡單說,鄢郢就是楚國實力曲線的支撐點。因此楚國集中了幾乎全部兵力,在鄢郢與白起會戰。

兵臨城下,楚國軍民並沒有拿出抗敵熱情,像傳說那樣同仇敵愾。可這怪不得他們,因為他們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楚國的權力層並不拿他們當自己人看待,幾大家族牢牢地控制著楚國所有的上層權力,普通百姓就算立功再大,能力再強也只能呆在下層老老實實地交糧納貢。上層的官僚們腐朽透頂,除了會爭權奪勢,吃喝玩樂,國家的事務一概不管,造成楚國城防鬆懈,國家糧庫儲備不足,軍心渙散,民生凋敝,偌大的一個國家充滿了暮氣。

雖然楚軍在人數上佔有壓倒性優勢,但並不敢出來與白起打野戰。在秦軍的強悍,白起的威名面前,楚軍沒有一點心信心,只好依託城池防守,希望百年老城能保佑他們度過難關。

鄢郢也確實不是蓋的。白起圍攻了一段時間,竟是沒有進展。但是白起更不是蓋的,既然人攻城不行,為什麼不用水呢?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是神話,利用大自然的水火燥溼,風霜雨電卻是人力能及的。白起發現鄢郢附近的鄢水有超過城牆的可能,稍作改動就可以調來攻打鄢郢,便挖了一條水渠將鄢水引到鄢郢城下,又將鄢水的正常水道堵住,這樣上游的水源源不斷地流到鄢郢城下。隨著水位地增高,鄢郢城岌岌可危。終於有一天,城東北角被一道缺口。大水從缺口出洶湧而進,很快就灌滿了鄢郢城,漸漸地水面上飄起了腫脹的屍體,橫橫豎豎有十萬多具,場面甚是恐怖。一代名都就這樣毀於一旦,連修復的可能都沒有。白起挖的那條長渠後來被人們稱之為白起渠。

鄢郢被破,楚國遭到重創。短期之內楚國再也無力阻止起有效的抵抗,白起面臨的幾乎是一片反抗的真空區,所以接下來的進攻尤為順利。白起攻到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那是楚國起家的地方。白起幹得毫不客氣,不但不放過活人,死人也不放過,一把火燒了楚先王的陵墓,又一把火燒了楚國的宗廟。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白起率領數萬秦軍攻克了鄢郢附近方圓幾百裡的地方。回國之後,因功被封為武安君。

有得意的,就有失意的。楚都被陷之後,不少楚民南遷,將訊息帶到了江南水鄉一帶。一位官場鬥爭失敗者聽到這個訊息後精神頓時崩潰。此人便是屈原。十多年來,屈原一直生活在極度抑鬱的心情中,一團團心緒轉化為一篇篇楚辭。在虛擬的文字中,屈原表達著對楚國的熱切向往。屈原仍然幻想著楚傾襄王能夠幡然悔悟,召他入朝,重振楚國雄風,可是十多年的期待等來的卻是楚都破滅的訊息,屈原的生活支柱倒塌了,活下去已無必要。

同樣是死亡,不同職業的人死法不一樣。武將的死最乾脆,荷馬史詩裡經常有:xxx跌倒在地,身上甲片鏗鏘作響。又或:xxx咕咚一聲倒地,黑暗擁抱了他的雙眼。文人的死最羅嗦。文學家屈原也不例外。那天他來到汨羅江邊,穿著見乾淨的衣服,又與江邊的老翁說了些“不隨波逐流”云云的話,然後抱著塊石頭跳掉進了江中,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精神文化遺產。屈原的死為楚國的衰敗做了文化上的詮釋。

鄢郢被破之後,楚國好不容易在江南一帶才立定腳跟,收拾殘餘,苟延殘喘著來日不多的時光,政治依然腐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生反骨[快穿]

桑沃

每個午夜都住著一個詭故事

童亮

影視:從狂飆開始走向巔峰

凌晨四點海棠未眠

貝勒的寵兒

小陶

穿成自己的替身

軟枝黃鶯兒

導演:我在劇組升技能

大師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