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中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卅二、清帝退位,北洋軍閥史話epub,丁中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辛亥年底清廷之宣佈共和,其樞紐在袁項城,為眾所周知之事實。袁氏後雖為國人所棄,但當時兵不血刃轉移大局,其中亦煞費經畫。溯由八月十九日(陰曆)至十二月二十五,中閱四個月,其中遺聞逸事甚多,顧見諸記載者殊少,只尚秉和之《辛壬春秋》,敘述頗詳,但系正史性質;茲篇所述,則不賢識小,類乎劄記,聊供談助而已。武昌變起,瑞澂逃,蔭昌督師而不甚負責。當時清廷即分兩派:一派主張嚴申軍令,用親貴督師,以張撻伐;一派主張起用袁世凱。爭不能決,乃奏請隆裕太后決定。太后主起用袁,議乃定。其後一切均由此發軔也。

當袁氏入京以前,眾情惶惑,主張紛歧,政府已不復能加以統御。民政部尚書某,因有殺城內漢人之語,復招旗籍巡警二千人,將陸續以代巡警之漢籍者。人心益恐,幾釀鉅變。眾以趙秉鈞手創北京警察,須其來以弭此禍,密言于徐世昌及慶王,召秉鈞於彰德,令任民政大臣,並先日由徐備火車星夜專開北上。秉鈞至,即日遣散旗警,人心始安。

宣佈共和,實隆裕所獨斷。自項城入京後,隆裕即主以大權授之,一切由項城逐日入宮,面取進止。自項城遇險,遂不入朝,由趙秉鈞、梁士詒二人代之。唐紹儀電陳情事,亦均由二人面奏。厥後磋議優待條件,字斟句酌,隆裕意旨甚多。猶記關於禁衛軍事,唐電雲:民軍主張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趙、梁據以請旨,並述並非解散該軍。隆裕雲:既雲歸民國陸軍部編制,則如何編制,將來系陸軍部之自由,豈能擔保不解散。趙、梁無以答,退朝後甚為焦灼。餘雲:明晨上奏,不妨主張加“額數俸餉仍其舊”八字,表示為一種保證;且可令士官兵卒,一律安心,諒民軍亦無不允。二人次晨試以上奏,果承俞允,遂據以復民軍,此條遂告成立。時禁衛軍共四旅,均駐西郊,頗有不穩之謠;且此條不成立,其他無從議及,故隆裕之決斷,頗關重要也。又宗室親貴反對宣佈共和者甚多,隆裕均嚴拒之,或婉止之。十二月廿三、廿四日單獨請起(即請見也)者有多人,隆裕或見而告諭之,或竟不見。廿五日晨猶有數人擬面阻上諭之釋出,隆裕告內閣全體雲:“我們先辦了這事,我再見他們,免得又有耽擱。”遂將遜位詔書,蓋印發出。逮各人入阻,已無及矣。足見隆裕之有決斷,實非尋常,宜乎逝世時全國哀悼之盛也。

武昌變起,盛宣懷去職,楊士琦繼之,命餘以承政廳廳長兼任鐵路總局長(即各路督辦),餘辭焉。李侍郎經芳笑曰,近日各地紛紛言先復,你亦可以光復。蓋指盛曾撤餘鐵路總局之職也。楊未幾同唐南下議和,旋且辭職。梁士詒繼,以昕夕參與機務,從未到署,副大臣李經邁不就,阮忠樞亦不到部,丞參星散,餘以承政廳長遂總理全部之事。夕則至內閣官舍(即馬大人衚衕外務部建備招待德太子者,後遂為外部衙門)助理一切。惟時項城北洋舊幕多不在旁,餘以素無淵源之人,承乏其間,且從不識政界之若干把戲,惟欲弼成革命之局,故勞怨均所不辭。時民軍中多宿好,始以餘留滯北京,頗怪餘不肯幫忙,嗣知在北多所運用,乃止餘勿南,且以保全交通事業之責相屬焉。十二月初,南北意見已相接近,乃在京滿蒙王公忽生異議,故優待條件內復加入關於王公封爵各條;但仍未熨貼。復經多人疏解,始克就範。時外蒙王公駐京頗視土爾扈特王帕勒塔之意見為從違,餘乃介梅頡雲向其說合焉。

北京其時有報紙數家,但無一與革命表同情者,餘欲逐漸轉移大眾心理,乃於十月中辦一《光華報》,初不表示意向,至十一月乃漸露頭角,眾皆側目。然視南方各報,實溫和多矣。其時宗社黨有謀炸報館殺館員者,幸未實現。民元初,報即停版。

新春兵變之夕,餘在馬大人衚衕內閣官舍,同數人方晚膳,忽聞槍聲劈拍,起於所坐窗外,始以為新年爆竹,乃空中人聲鼎沸,旋而紅光燭天,知必有變,因同出天井,則衛兵秩序紛亂,出入雜沓,項城神色頗慌,屢由電話問西城情形。蓋其時本有禁衛軍欲入城為變之謠也。乃電話旋斷,電燈亦滅,眾益無措,項城乃與餘等避入地窖。旋命將某處解來之餉,賞與衛隊每人數千元。時探報迭至,已知是兵變搶劫,項城色定,言“他們如此胡鬧,拿我的傢伙來——等我去打他們!”擾攘許多,天已微明,即接汪精衛等人由六國飯店送來致唐少川一信,餘知必重要,乃陳項城拆視,知歡迎團(即歡迎總統南下就職者)如蔡孑民、魏注東諸君,皆已逃至六國飯店,且衣履均不備,餘尚多失蹤,希望趕緊訪尋云云。項城因命餘速往晤汪,併為籌購物品,餘因步往京漢鐵路局,取得四千元,費許多事,覓得人力車,坐至東交民巷東口(因北口已嚴守不能入),為守口外兵所拒。幸身有官銜片,出示之,始放行,但仍拒車入。餘身只有一十元鈔票,即以與之。復步至六國飯店晤汪及同人,則狀甚狼狽,餘因出資付。待至將十二時,始陸續知各人下落,遂召開會議,決電南京,主項城改在北京就職焉。遜位之詔,張金坡(錫鑾)早令人擬一稿,同人嫌其冗長,交與餘修正。餘以為時尚早,密藏衣袋中(時重要檔案不敢置家中,故多在衣袋。有一次夜間收到解款數十萬匯單,亦置衣袋中,不敢告一人也)。至十二月二十前後,方擬動筆,而南方已擬好一稿,電知北京(此稿聞系張季直、趙竹君二公所擬),遂由某君修改定稿。此稿末句“豈不懿歟”四字,聞系某太史手筆,餘甚佩之。蓋舍此四字,無可收煞也。

遜位之將定也,深慮者恐屆時有元后擲璽之事,因議不如先仿英內閣設掌璽大臣之制,以徐東海為太保,令司蓋璽之職。徐之為太保實以此。其後遜位之詔,亦相沿由徐手蓋御璽焉。

張先培等之炸袁也,第一彈斃其頂馬,第二彈未中,第三彈斃其駕車之馬,又一彈斃其從騎。其間恰未中袁之座位,亦異事也。餘方經東長安街以往馬大人衚衕,親見炸斃之人馬。擲彈者旋即被捕。良弼被炸之夕,晚七時許,袁召之往,令往勸肅王不可堅持反對。良應命往肅府,歸家遂被害。餘時在馬大人衚衕,親見良由客廳出門,次晨閱報始知其事。

清廷覺袁有異志,乃封侯以慰之,袁不受,其辭表乃吳廷燮所擬。

溥儀的回憶錄(摘錄)

我糊里糊塗地做了三年皇帝,又糊里糊塗地退了位。在最後的日子裡所發生的事情,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在養心殿的東暖閣裡,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眼,面前地上的紅氈子墊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我坐在太后的右邊,非常納悶,不明白兩個大人為什麼哭。這時殿裡除了我們三個,別無他人,安靜得很。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著鼻子一邊說話。說的什麼我全不懂。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這是我看見袁世凱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凱最後一次見太后。如果別人沒有對我說錯的話,那麼正是在這次,袁世凱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問題。這次召見之後,袁世凱就藉口東華門遇險的事故,再不進宮了。

武昌起義後,各地紛紛響應,滿族統帥根本指揮不動抵抗民軍的北洋各鎮新軍,攝政王再也沒辦法,只有接受奕劻這一夥人的推薦,起用了袁世凱。待價而沽的袁世凱,有徐世昌這位身居內閣協辦大臣的心腹之交供給情報,摸透了北京的行情,對於北京的起用推辭再三,一直到被授以內閣總理大臣和統制全部兵權的欽差大臣,軍政大權全已在握的時候,他才在彰德“遙領聖旨”,下令北洋軍向民軍進攻。奪回了漢陽後,即按兵不動,動身進京,受隆裕太后和攝政王的召見。這時候的袁世凱和從前的袁世凱不同了,不僅有了軍政大權,還有了比這更為難得的東西,這就是洋人方面對他也發生了興趣,而革命軍方面也有了他的朋友。北洋軍攻下漢陽之後,英國公使朱爾典得到本國政府的指示,告訴他:英國對袁“已經發生了極友好的感情”。袁到北京不久,英國駐武昌的總領事就奉朱爾典之命出面調停民軍和清軍的戰事。袁世凱的革命黨方面的朋友,主要的是謀刺攝政王不遂的汪精衛。汪精衛被捕之後,受到肅親王善耆的很好的招待。我父親在自己的年譜中說這是為了“以安反側之心”,其實並非如此。我有親戚後來告訴過我,當時有個叫西田耕一的日本人,透過善耆那裡的日本顧問關係告訴善耆,日本人是不同意殺掉汪精衛的。攝政王在幾方面壓力之下,沒有敢對汪精衛下手。武昌事起,汪精衛得到釋放,他立刻抓住機會和善耆之流的親貴交朋友。袁世凱到北京,兩人一拍即合。汪精衛也很快與袁公子克定變成了好朋友,從而變成了袁的謀士,同時也變成了袁世凱和民軍方面某些人物中間的橋樑。民軍方面的訊息,經此源源地傳到袁世凱這邊,立憲派人物也逐漸對他表示好感。袁世凱有了很多新朋友,加上國內外和朝廷內外的那一夥舊朋友,就成了對各方面情況最清楚而且是個左右逢源的人物。袁世凱回到北京後,不到一個月,就透過奕劻在隆裕面前玩了個把戲,把攝政王擠掉,退歸藩邸。接著,以接濟軍用為名擠出了隆裕的內帑,同時逼著親貴們輸財贍軍。親貴感到了切膚的疼痛,皇室的財力陷入了枯竭之境,至此,政、兵、財三權全到了袁世凱的手裡。接著,袁授意駐俄公使陸徵祥聯合各駐外公使致電清室,要求皇帝退位,同時以全體國務員名義密奏太后,說是除了實行共和,別無出路。我查到了這個密奏的日期,正是前面提到的與袁會面的那天,即十一月二十八日。由此明白了太后為什麼後來還哭個不停。密奏中讓太后最感到恐怖的,莫過於這幾句:“海軍盡叛,天險已無,何能悉以六鎮諸軍,防衛京津?雖效周室之播遷,已無相容之地。”“東西友邦,有從事調停者,以我只政治改革而已,若等久事爭持,則難免無不干涉。而民軍亦必因此對於朝廷,感情益惡。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之子孫,靡有孑遺也。……”

隆裕太后完全給嚇昏了,連忙召集御前會議,把宗室親貴叫來拿主意。王公們聽到了密奏的內容和袁世凱的危言,首先感到震動的倒不是法蘭西的故事,而是袁世凱急轉直下的變化。本來在民、清兩軍的議和談判中,袁世凱一直反對實行共和,堅決主張君主立憲。他曾在致梁鼎芬的一封信中,表示了自己對清室的耿耿忠心,說“決不辜負孤兒寡婦(指我和太后)”,在他剛到北京不久,釋出准許百姓自由剪辮的上諭的那天,在散朝外出路上,世續指著自己腦後的辮子笑著問道:“大哥,您對這個打算怎麼辦?”他還肅然回答:“大哥您放心,我還很愛惜他,總要設法保全它!”因此一些對袁世凱表示不信任的人很為高興,說“袁宮保決不會當曹操!”民清雙方的談判,達成了把國體問題交臨時國會表決的原則協議,國會的成員、時間和地點問題,則因清方的堅持而未決。正爭執中,南京成立了臨時政府,選了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第二天,袁世凱忽然撤去唐紹儀代表的資格,改由他自己直接和民軍代表用電報交涉。國體問題還未解決,忽然出現了袁內閣要求清帝退位的問題,自然使皇室大為震駭。

原來袁世凱這時有了洋人的支援,在民軍方面的朋友也多到可以左右民軍行動的程度。那些由原先的立憲黨人變成的革命黨人,已經明白袁世凱是他們的希望;這種希望後來又傳染給某些天真的共和主義者。因此在民軍方面做出了這個決議:只要袁贊成共和,共和很快就可以成功;只要袁肯幹,可以請袁做第一任大總統。這正符合了袁的理想,何況引退的攝政王周圍,還有一個始終敵對的勢力,無論他打勝了革命黨還是敗給革命黨,這個勢力都不饒他。他決定接受這個條件,但對清室的處置,還費考慮。這時他忽然聽說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了臨時大總統,不免著起急來。他的心腹助手趙秉鈞後來透露:“項城本具雄心,又善利用時機。但雖重兵在握,卻力避曹孟德欺人之名,故一面挾北方勢力與南方接洽,一方面挾南方勢力以脅制北方。項城初以為南方易與,頗側南方,及南方選舉總統後,恍然南北終是兩家,不願南方勢力增長,如國民大會成立,將終為其挾持,不能擺脫。乃決計專對清室著手,首先脅迫親貴王公,進而脅迫清帝,又進而恫嚇太后,並忖度其心理,誘餌之以優待條件,達到自行頒佈退位,以全權組織臨時政府。”這就是袁世凱突然變化的真象。

變化儘管是變化,如果想從善於流淚的袁世凱臉上,直接看到兇象,是辦不到的。他最後和太后見了那次面,在東華門碰上了一個冒失的革命黨人的炸彈,給了他一個藉口,從此不再進宮,而由他的助手趙秉鈞、胡惟德等人出面對付皇室。他自己不便於扮演的角色就由他們來扮演。

但是變化終歸是變化。那些相信過袁世凱的人,又改變了看法。

“誰說袁世凱不是曹操?”

一直堅持這個說法的是恭王溥偉、肅王善耆和載澤等人,還有醇王周圍的年輕的貝勒們。一位貴胄學堂的學生後來說,當時的民政大臣滿人桂春曾宣稱,為了回答外地對滿人仇殺的行為,他已組織了滿族警察和貴胄學堂的學生,對北京城的漢人實行報復。遠在西安的總督蒙族人升允,這時帶兵勤王,離了西安,袁世凱發了一封表示讚許的電報,同時命令他停在潼關不得前進。以良弼為首的一些貴族組織了宗社黨,宗社黨將採取恐怖行動的傳說也出現了。總之,一部分滿蒙王公大臣做出了要拼命的姿態。太后召集的第一次御前會議,會上充滿了憤恨之聲。奕劻和演倫由於表示贊成退位,遭了猛烈的抨擊。第二天,奕劻沒有敢來,溥倫改變了口風,宣告贊成君主。

這種情勢沒有保持多久,參加會議的毓朗後來和他的後輩說過這個會議,溥偉也有一篇日記做了一些記載,內容都差不多。

在這次會議上,本來溥偉給太后想出了個應付國務大臣們的辦法,就是把退位問題推到遙遙無期的國會身上。可是國務大臣趙秉鈞帶來了袁世凱早準備好了的話:“這個事兒如果叫大夥兒一討論,有沒有優待條件,那就說不準了!”

太后對於王公們主戰的主意不肯考慮了。王公們曾千囑咐萬囑咐不要把這件事和太監說起,可是太后一回宮,早被袁世凱餵飽的總管太監小德張卻先開了口:

“照奴才看,共和也罷,君主也罷,老主子全是一樣。講君主,老主子管的事不過是用用寶。講共和,太后也還是太后。不過這可得答應了那‘條件’。要是不應啊,革命黨打到了北京,那就全完了啦!”

在御前會議上,發言主戰的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四個人。據說我的二十幾歲的六叔是主戰者之一,他主張來個化整為零,將王公封藩,分踞各地進行抵抗。這個主張根本沒人聽。毓朗貝勒也出過主意,但叫人摸不清他到底主張什麼。

他說:

“要戰,即效命疆場,責無旁貸;要和,也要早定大計。”御前會議每次都無結果而散。這時,袁的北洋軍將領段祺瑞等人突然從前線發來了要求“清帝”退位的電報,接著,良弼被革命黨人炸死了。這樣一來,在御前會議上連毓朗那樣兩可的意見也沒有了。主戰最力的善耆、溥偉看到大勢已去,離了北京,他們想學申包胥哭秦庭,一個跑到德國人佔領的青島,一個到了日本人佔領的旅順。他們被留在那裡沒讓走。外國官員告訴他們,這時到他們國家去是不適宜的。問題很清楚,洋人已決定承認袁世凱的政府了。

宣統三年舊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頒佈了我的退位詔。一部分王公跑進了東交民巷,奕劻父子帶著財寶和婕太太搬進了天津的外國租界。醇王在會議上一直一言不發,頒佈退位詔後,就回到家裡抱孩子去了。袁世凱一邊根據清皇太后的懿旨,組織了民國臨時共和政府,一邊根據與南方革命黨達成的協議,由大清帝國內閣總理大臣一變而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而我呢,則作為大總統的鄰居,根據清室優待條件開始了小朝廷的生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躍馬大唐

大蘋果

宮闕有貪歡

荔簫

四合院:我的妻子實在太爭氣了

仙子饒命

北風胡馬

雪原海青

全球輪迴從生化危機開始

翩然煙雨中

豪門真少爺他滿級回來了

且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