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中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八、張勳的三次徐州會議,北洋軍閥史話epub,丁中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電文附帶指責北京政府對廣東問題處理不公:

“龍濟光督粵三年,縱兵殃民,姦淫搶掠,甚於盜賊,以為政府曾獎以有世界眼光,故雖奉明令解官,而延不交代,肆為無理之要求。近雖交印,而仍佔據孤山,勒索鉅款,以各獨霸瓊島之需……。李烈鈞以肇造共和、矢忠民國之人,滇南起義,投袂而興,間關萬里,轉戰名城,乃其結果不及一殘暴冤酷之龍濟光,烈士灰心,端人解體。”

唐紹儀的辭職電發表後,黎派府秘書長丁世嶧到天津加以挽留。唐本來無意於到北京參加段內閣,其外交總長一職,是由黎提名,他由上海動身到天津來,也是受黎的邀請。他一到天津,就知道北方的空氣對他十分不利。段認為:黎堅決邀請唐入閣,只是為了奪取內閣總理,因此不惜採取種種手段,阻止唐到北京來就職。

段利用徐州會議打擊了政敵唐紹儀,但是這個武器反過來又傷了自己。在督軍團猛烈攻擊唐紹儀的同時,徐州會議還討論到內閣問題,張勳主張推舉徐世昌組織內閣,段應退為徐內閣中的陸軍總長。張勳排斥段內閣具有兩種用意,第一是與段爭奪北洋派領袖的地位,第二是要利用徐世昌為清室復辟開闢道路。因此,徐州會議在北洋派內部產生了一個尖銳的矛盾——張勳與段祺瑞之間的矛盾。

徐州會議還存在張勳與馮國璋之間的矛盾,這兩個人的關係從來就是不好的。馮派代表參加徐州會議,並不是甘心充當張勳的助手,而是利用徐州會議醞釀政變,企圖奪取總統的地位。但張勳自為盟主而把他看作是一個搖旗吶喊的小卒,沒有取得他的同意,冒名簽發電報,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因此他與自己一系的李純、王佔元等都撤回了代表,表示了長江三督和徐州之間的不合作的態度。

張勳與其他各省軍閥之間也不是沒有矛盾的,由於張勳妄自尊大和獨斷獨行,各省軍閥敢怒而不敢言。張勳每發表一次意見,各省軍閥只能隨聲附和。一次,福建督軍李厚基的同意電報來遲了一步,他就大罵李破壞北洋團體,影響盟主威信,嚇得李來電謝罪,並且委過於秘書辦稿太遲。後來北京選舉副總統,張勳命令各省盟員通電為徐世昌捧場。李很快地就有回電說:“與其推戴東海(徐),毋寧推戴我帥”。

這時候各省北洋軍閥紛紛仿照前清督撫的成例。稱為“某帥”,只有張勳一個人稱為“大帥”。由於大盟主的威風越來越大,除了退盟的長江三督而外,各省盟員逐步地下降為他的應聲蟲。其中有些恬不知恥地建議以後不必召集會議徵求同意,一切問題經由盟主決定,大家無不樂於服從。但是,甘心做奴才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盟員對盟主的反對是越來越深了。

“大帥”駐節的徐州,有時成為政治避難所和各種各色政治野心家進行陰謀活動的“市場”。被北京政府明令通緝的帝制犯顧鰲、薛大可都被“大帥”聘為機要秘書。張勳還有電報邀請楊度、孫毓筠等全部被通緝的帝制犯都到徐州來,北洋派有關的下臺軍人政客如陸建章、阮忠樞、龍覲光等都被“大帥”禮聘為高等顧問。暗殺宋教仁的主犯洪述祖也在徐州做了“大帥”的座上客。9月27日,號稱“文聖”的保皇黨魁康有為應“大帥”的邀請,也到徐州來進行活動。

徐州由“中華軍國”向前更邁進了一步,成為復活“大清帝國”的半公開活動場所了。因此,全國人民對徐州會議一致表示憤慨,南方五省督軍也有通電加以斥責,黎一再促請段內閣制止督軍團目無法紀的行為。

9月29日,北京政府才下了一道禁止軍人開會干政的命令。命令說:

“近有少數之人,每囿一隅之見,或組眾集議,凌軼範圍,或隱逋逃亡,託言自固。甚至排斥官吏,樹植黨援,假愛國之名,實召亡國之漸。……若仍不顧大局,一意孤行,國法具在,公論胥存,本大總統為捍衛國家計,亦不能不籌所以善後也!”

這是北京政府敢於公開譴責各省軍閥的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但是同一天,北京政府下令解除了唐紹儀的外交總長,這就說明北京政府對制止軍人干政是外強中乾的。

同一天,段以內閣名義發表豔電(29日)說:

“近閱迭次通電,熱誠所激,間有過情,道路傳聞,並有約期集議之舉。嗣後國家大計,諸公有所獻替,幸其各抒所見,剴切直陳;其或關係重要,亦可專員來京申意。苟利於國,敢不拜嘉。至於逾軌之行,舉非國家統一所利,諸公躬膺重寄,務乞以身率屬,共濟艱虞。”

這個電報把他們干涉國會、排斥閣員、威脅政府、圖謀不軌種種不法行為說成是“熱誠所激”,把公開舉行的徐州會議說成是“道路傳聞”,並且委婉其詞地教導他們,只要干政不表面化而採取較為隱蔽的形式,仍是可以容許的。這個電報發表,就使制止軍人干政的命令成為空文。

第二天,段另有卅電(30日)分致各師、旅長說:

“各師、旅長以治軍為專責,於國家用人行政,自不應越權參預。近閱上大總統有電,竟有該師長等聯名其中,殊背軍人之義。各該師、旅長於整頓軍隊計劃有所建言,儘可到部或派員陳述。至於私約會議,有淆聽聞,甚非國家之利,宜切戒之。”

9月30日,段在國務會議上宣告他並未預聞徐州會議。他說:

“當項城(袁)病情險惡的時候,張勳要帶五千兵到北京來,我打電報警告他說,你如果敢於帶兵到北京,我就派兵打你。同時我還電約華甫(馮),如果張勳敢於調兵北上,請他派兵和我的軍隊兩面夾攻。”

北京政府對禁止軍人干政發表命令後,那些“唯大帥之馬首是瞻”的各省軍閥紛紛電呈不再參加會議,並且撤回了他們派往徐州的代表。冠蓋往來的徐州頓然呈現了人去樓空的冷落場面。張勳電問段,豔電是否出自總理本人的意志?回電說:“吾輩私交雖厚,公誼難容”。因此,張勳牢騷滿腹地通電有關各省說:“去河北賊易,去朝廷黨難!”儘管張勳的氣焰被壓低,徐州會議不能繼續召開,但是帝制派、政治陰謀家和投機政客仍然十分重視張勳的軍事實力,段的策士徐樹錚仍然與他密電往來,梁啟超也曾到過徐州。因此,張勳還敢於以個人名義繼續發出攻擊財政總長陳錦濤的電報。當國會提出關於徐州會議的質問案時,他還敢去電恫嚇國會說:“部下健兒閱報後,群情憤激,擬入京面較曲直,然後待罪闕廷。”

民國6年1月4日,倪嗣沖和北方各省軍閥代表到南京來向馮國璋祝壽。這一時期,北洋軍閥常借各種酬應方法接觸,祝壽便是其一。到南京祝壽的名單中,有段祺瑞的親信:

徐樹錚、靳雲鵬、吳光新、曾毓雋、丁士源等。

此後王佔元的五十二歲壽誕,倪嗣沖的50整壽,都是他們交換意見的機會。而北洋軍閥們自馮國璋領銜的規勸電發出後,紛紛大做文章,什麼“擁設論”、“國會不良論”、“責任內閣制論”。這一期間的中國,沒有民意,只有軍閥們的“高見”。

6年1月7日倪嗣沖邀請到南京祝壽的代表們到徐州舉行會議,這就是第三次徐州會議。國務院聽說徐州又在開會,乃發出了三個電報,一致馮國璋,請他就近勸告各省代表取消這個會議;一致各省軍閥,請撤回他們所派的代表;一致靳雲鵬,勸其勿出席徐州會議並應迅速回京,其實,這次會議,段是暗中鼓勵的,因段系要人都參加這個會議,同時因為一般空氣都支援段,而段自己不願意蒙受驅黎或者壓迫國會的惡名,所以段希望借刀殺人,假手於一個老粗張勳。

1月9日徐州會議開幕第三天,決定了五點:一、請總統罷斥“佞人”;二、取締國會;三、擁護總理;四、淘汰閣員;五、促成憲法。

這次會議是段的勝利,因為所有的決定都有利於段。而在這個期間,研究系領袖梁啟超於1月5日抵北京,解散國會之說甚囂塵上。研究系是個溫和妥協派,現在他又和北洋實力派攜手,正如民國2年進步黨支援袁世凱一樣,梁這次入京,對府院問題主張調和,他且以調人自居。黎對梁說:“政治上總統立於高拱無為的地位,我是可以做得到的;《約法》上陸海軍大元帥之權,我是不能放棄的。”黎的意思是他可以不反對內閣制,而各省督軍在《約法》上應受大總統的管轄,不應受內閣總理的指揮而為攻擊總統的工具。

梁啟超勸段在禮貌上對總統讓步,有話盡好商量。段說:“我生平就是不會說話,不會敷衍人,不會應酬人。前天公府召宴蒙古王公的時候,我進府向總統一鞠躬,退出時又一鞠躬,筵席中我實在無話可說,這是多年生性。”

梁啟超做調人並沒有達到目的,因為段的個性既不肯敷衍,又在實權上一點不放鬆,面子也不給黎,黎、段之間如何能夠化戾氣為祥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鄉村大官人

青瓜

重生之藥材大佬

四海散人

李世民權力的邏輯

陳唐

D級公民

原來是個der

重構夢境

範山石

橫濱文豪今天寫作了沒

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