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中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五一、馮玉祥會師中原,北洋軍閥史話epub,丁中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烈鈞、李煜瀛和吳敬恆等中委從中反覆奔走,舌蔽唇焦,磋商兩日,毫無結果。馮以閱兵為詞,不辭而別,徑返開封。徐州會議無疾而終。

蔣中正面對這個形勢,只好先以一部分兵力防守長江上游,利用馮玉祥對奉軍和直魯聯軍的同仇敵愾,決定先用兵魯南,予北洋軍閥重創後,再回師西征。故以第一路軍的一部,第二路軍的全部及第三路軍的主力分別掃蕩魯南的日照、臨沂、臺兒莊、臨城。

張宗昌因為山東是他的根據地,所以拼死抵抗,又因知道革命軍內部有困難,遂守臨沂以牽制革命軍,革命軍圍城將近30日,最後在無結果情況下被迫後撤。

河南方面靳雲鶚投靠馮玉祥後,16年9月初馮、靳反目,馮乃免靳第二方面軍總指揮職,馮玉祥的魚電如下:

“靳總指揮薦青同志鑑: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靳雲鶚違抗命令,貽誤戎機,蓄謀反動,逆跡昭彰,若再曲予包容,必將貽禍黨國。靳雲鶚著免去本兼各職。其第二方面軍總指揮一職,著由軍長馬吉第升充,並令秦軍長德純為副總指揮。該員自此免職以後應閉門思過,力改前非,仍當念其前勞,隨時錄用,幸勿怙過不悛,終身莫補,致負本總司令曲予衿全之意,是所厚望焉!此令。”

馬吉第和秦德純都是靳雲鶚所屬軍長,馮免了靳職,用他下面的人遞補,很是辣手。靳於9月7日發表陽電雲:

“各報館鈞鑒:頃奉馮總司令魚電,等因,並據馬軍長吉第陽電稱,馮軍兵力約有步兵兩師,騎兵兩旅,炮兵兩團,於今早在長葛和尚橋兩處與職軍所部開火,現正在激戰中。李軍長鎮亞歌電稱,馮軍韓復渠率三師兵力約兩萬人,突至登封臨汝附近,我軍眾寡不敵,退入城內,現該城已四面被圍,音信不通。並探得有向禹州進攻之勢,各等情,雲鶚當復馮總司令一虞電,其文曰:鄭州馮總司令勳鑑,魚電祗悉,查此次駐軍京漢,不即東進,系遵國民政府迭次秘令,防止我公異圖,鞏固黨國根本,中經我公數番督令,均皆電呈政府,請賜明示。嗣奉明令改令雲鶚為中央直轄第八方面軍總指揮,雲鶚因與公同隸革命旗幟之下,且又患難與共,遲不就職,無非為保固革命戰線,仍惟我公馬首是瞻。此心此志,天日共鑑,委曲求全,已無遺憾。不圖誠信未孚,深文周內,置辯無從,友愛難期。我公顛沛流離,造成今日之地位,果具大勇最後之覺悟,雲鶚仍本初衷,不為已甚。惟希慎處,並盼教益,毋任翹禱等語。謹電奉聞,佇候明教。靳雲鶚叩。陽申。(九月七日電由漢口發)”

唐生智則為靳雲鶚發出聲援電報雲:

“生智於元日自皖回鄂,江漢安堵。方幸漢寧同志合作,擁護中央遷寧,黨內一切糾紛,悉由第四次全體會議解決,凡我同袍,必能及時整軍,一致北伐。不圖東南之擾攘方息,而河洛之風雲復起。迭據各方報告,第二集團軍與中央直轄第八方面軍,偶因誤會,遽起衝突,同室操戈,良深悲憫。煥章同志年來為黨奮鬥,孤軍萬里,今年會師汴鄭,收復河北,險阻艱難,備嘗之矣。薦青同志去歲反吳,今年討奉,堅苦卓絕。再接再厲,不為威屈,不為利誘,此皆忠實同志,黨國干城。奉張未滅,吾儕武裝黨員,允宜捐除成見,意氣縱未易平,患難耍當與共。忍因小嫌而亂大謀,敢垂涕以相勸諫。並請各方同志共任排解,振導祥和,團結本黨武力,完成國民革命,打倒帝國主義工具之張作霖政府,建設三民主義的新中國,掬誠奉達,敬乞垂察。唐生智叩。刪。”

馮玉祥決心整肅靳雲鶚,9月5日集結所部兵力暗中部署,7日命孫良誠由北南攻,11日佔偃城克漯河,靳雲鶚出奔上蔡、項城。孫連仲部擔任由南北攻,兩面夾擊,靳雖奮戰,但力不能支,帶領少數衛士逃赴皖北,然後跑到上海。

民國16年秋冬之際是革命軍北伐的中挫。當張宗昌攻下臨城、徐州後,革命軍向南轉進,馮玉祥的西北軍亦退守歸德。隴海路東段革命軍之聯絡遂被截斷。孫傳芳率軍渡江南侵時,直魯聯軍亦向河南馮玉祥部、山西閻錫山部進攻。

隴海鐵路橫貫中國大陸,沿黃河南岸蜿蜒而東,連貫津浦、京漢兩條鐵路,橫穿西北高原和淮海平原,尤以洛陽至徐州一段橫斷中原戰場,為兵家所必爭。

16年10月上旬,褚玉璞指揮第四軍方永昌部,第五軍王棟部,第六軍徐源泉部及袁家驥軍兵力共約10萬餘人,10月10日越過楊集進攻馮玉祥軍。

同一時期,馮玉祥則將其所部分為三路部署:

第一路由鹿鍾麟指揮龐炳勳的第廿軍,楊虎臣的第十軍,呂秀文的第廿一軍,及王鴻恩師、蕭之楚師、王鈺棻師、常好仁師,兵力共5萬人,由馬牧集經碭山向徐州進攻。

第二路由劉鎮華指揮所部第八方面軍全部兵力約8萬餘人由考城向濟寧進攻。

第三路由孫連仲指揮所部第十四軍及梁壽愷、秦德純、韓德元等部第廿三軍,兵力共4萬餘人,由大名向德州進攻。

總預備隊是第六軍韓復渠部,第三軍孫良誠部,第五軍石友三部,第四軍馬鴻逵部,及鄭大章的騎兵軍,共約9萬人,集結開封、鄭州附近。

10月9日馮玉祥軍各路部隊集中完畢,開始前進。馮部雖有三路大軍,但第二路軍劉鎮華部因分子複雜,多所牽制,未能如期進展;第三路軍孫連仲部亦因受到牽制,行動不便,不能孤軍遠出。10月10日鹿鍾麟在馬牧集以東沿隴海路兩側與褚玉璞軍開戰。褚軍10萬人,第一線兵力即達5萬,眾寡懸殊,鹿軍敗北,褚軍乘勝追擊,來勢甚猛。馮玉祥綜合各方情況,認為褚軍主力使用於黃河以南,在黃河以北僅為助攻,乃決定以最小限度兵力拒止黃河北岸褚軍,而集中主力於黃河南岸。以一部主力在蘭封附近迎擊褚軍,而控置強大預備隊於開封附近。10月19日褚軍鐵甲車已抵內黃,馮玉祥乃於當晚放棄蘭封,誘敵深入,選定杜良集至杞縣構築陣地。10月26日起自黃河南岸至杞縣間戰況極為劇烈,30日馮軍改守為攻,一舉擊潰進攻之褚軍,11月1日克復蘭封。2日佔領柳河、李壩集、內黃。3日收復考城,6日越馬牧集以東,鄭大章軍則到達碭山以西。馮玉祥考慮各種情況,認為不宜孤軍深入,乃決定放棄所得各地,撤回蘭封附近以待敵軍深入而聚殲之。

馮軍撤回蘭封附近,以第三、四兩軍集結蘭封以東,左翼依託黃河;以第五軍集結於杞縣東北的柿園集附近;以鹿鍾麟軍一小部分留守歸德,餘向太康、杞縣集結;以第六軍控制鄭州,其中一師開赴黃河北岸;以劉鎮華集結考城附近;以鄭大章騎兵軍在太康附近掩護右翼側背之安全;令第二軍迅速由陝西、大荔東開至開封集結。

褚玉璞的敗兵退至夏邑、單縣、城武一帶甫告立足,正擬據守整頓,同時從濟南各處調集援軍十八輛列車,忽見馮軍於大勝之餘突然撤退,極為驚訝,揣測必是馮軍後方發生了問題,因此調集新銳部隊十二三萬人分三路進犯。由褚玉璞自為前敵總司令,指揮各軍分三路進攻河南,以第六軍徐源泉、第七軍許琨、第五軍王棟、第四軍方永昌等部兵力為中路,由徐源泉為指揮官,沿隴海路線西進;以第十三軍劉志陸,第八軍柴雲升等部兵力為右路,由劉志陸為指揮官,自城武、單縣進窺考城,以撲開封;以第二軍張敬堯、第卅軍毛思議等部兵力為左路,由張敬堯為司令官,自夏邑經商邱、寧陵、睢縣向杞縣、太康前進。

褚軍展開攻勢後,11月16日攻陷考城。這時津浦路方面何應欽已攻克蚌埠、固鎮。因此津浦、隴海兩路軍事行動已逐漸可以呼應,馮玉祥乃轉守為攻,以鹿鍾麟迎擊睢縣褚軍為右路;以韓復榘進駐蘭封附近,迎擊隴海路正面為中路;以孫良誠與劉鎮華部協同攻擊考城為左路,以鄭大章的騎軍自右翼迂迴攻擊褚軍側背。

左路孫良誠於11月24日出動猛攻,大獲全勝,三天內殲滅褚軍2萬餘人,斃軍長潘鴻鈞,俘獲旅長以上四人,虜槍械1萬多枝,乘勝進攻單縣、菏澤,至17年1月29日克曹縣,俘官兵3000人,擊弊軍長姜明玉。

中路韓復榘亦於11月24日行動,在柳河、李壩集、柳河集與褚軍大戰,韓復榘率衛隊2000餘名親自督戰,戰況激烈異常,大破褚軍,12月1日抵達碭山附近。

右路軍鹿鍾麟所部正面的敵人為張敬堯、袁家驥等部,曾經一敗再敗,士氣不振,11月23日鹿鍾麟部自杞縣前進,即攻入蓼堤嶺、馬頭集,24日攻入榆廂鋪,26日佔領睢縣,乘勝長驅,27日佔領歸德,12月1日佔領虞城。

豫北方面10月中旬直魯軍孫殿英、袁振青等部3萬人犯彰德攻陷湯陰、臨彰,馮部孫連仲急調軍增援,10月20日擊敗孫殿英軍,解彰德之圍。因蘭封方面戰事告急,韓德元、馮治安兩師南調,孫殿英由內黃、長垣進犯,11月4日佔領衛輝,7日彰德、淇縣、湯陰再度陷落、馮玉祥乃決定在豫北取守勢。

當馮玉祥的西北軍於蘭封附近兩次會戰,擊潰褚軍時,也正是津浦路的革命軍在蚌埠附近擊破孫傳芳,攻克蚌埠和固鎮,正向北面推進之時。於是馮玉祥決心繼續東進,會攻徐州,俾津浦、隴海兩面戰線得以連成一氣。

韓復榘部12月1日佔領碭山,2日進佔黃口,直魯聯軍的潰兵正在徐州九里山一帶整頓,鄭大章的騎兵軍突自右翼繞出,進佔徐州城西臥牛山,直魯聯軍四散潰走,韓復榘部第六軍即於12月3日向徐州挺進,佔領隴海路徐州車站,並截斷津浦路,圍攻徐州城垣。

北洋軍的巨頭張宗昌、孫傳芳、褚玉璞及其他多數高階將領均在徐州圍城內,忽見馮軍突然而至,乃一面負隅死守,一面飛調徐州以南及以東軍隊與在濟南的後方部隊星夜赴援。而馮軍久戰俱疲,未能發揮最大一擊,迨北洋軍大量增援後,徐州附近的據點均告放棄,馮玉祥亦下令所部後撤,扼守李莊、黃口以待津浦路革命軍進展,會攻徐州。

馮軍後撤時,褚玉璞即指揮徐源泉等部3萬餘人跟蹤追擊。12月9日津浦路何應欽部已進至曹村,何即電約馮軍於14日合攻徐州,馮玉祥因當面敵軍主力集結鐵道以北,為了便於前進包圍徐州,乃調整攻擊部署。先將正面的褚玉璞3萬餘人擊破,隨即以主力東進。何應欽方面原定14日發動總攻,不料北洋軍先於13日反攻,幸被何應欽發覺,提前出擊,大破北洋軍,15日進佔徐州附近各山地,馮軍復自其側背加以威脅,北洋軍勢遂不支,向魯境潰退,12月16日革命軍再度克復徐州。

在這場戰役中,馮玉祥軍的謀略頗為成功,當馮軍在蘭封第一次會戰勝利後長驅東進,本可一鼓進出徐州附近,但因為左側暴露,又和津浦線的革命軍未及取得連絡,且當時北洋軍力量尚強,馮乃斷然西撤,再把敵方主力吸引到徐州以西,在隴海線上施行第二度的後退殲滅戰,同時讓津浦路北伐大軍進展容易,褚玉璞是個老粗,見到馮軍後撤,立即追趕,結果在蘭封遭受到第二次的覆敗。

可是馮軍也有弱點,當蘭封第二次會戰勝利後,應該乘勝追擊,一擊進迫徐州,這時張宗昌、孫傳芳、褚玉璞均在徐州,如果對徐州堅陣封鎖,圍而不擊,待何應欽大軍到達後再統一部署,協力進攻,則不僅徐州旦夕可下,張宗昌、孫傳芳、褚玉璞等都可能一網打盡。可惜馮軍久戰,疲愈不堪,攻抵徐州時,既無攻擊計劃,又缺乏充分兵力,因此對方南北兩面大軍增援後,即告不支而退,迨何應欽大軍馳援,徐州雖克,可是張宗昌等均已先逃,未能一網打盡。

北洋軍閥的失敗因素很多,其中之一是互相通報多不真實,互相欺矇,所有真實情況亦不相告,以致聯絡等於虛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陰陽鬼契

流浪的法神

全球寵獸師

寒城愛北

時光讓我回頭[重生]+番外

May_月見草

不想種田+番外

趙岷

少女的祈禱

陸左左

過氣男團翻紅了

秋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