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漢世祖小說,羋黍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年間,雙方在漠北水草豐茂之地,進行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戰鬥,不過起關鍵性作用的只有兩仗。第一仗生在建隆元年秋,劉金在討滅契丹於烏孤山以西眾多部族之後,親率五萬金國主力東進,與八萬契丹大軍會戰於土兀刺河上游地區大致在今烏蘭巴托。

那一仗,由耶律隆緒親自率領,集中國中精銳,也賭上國祚氣運,意欲一戰而定乃蠻。耶律隆緒從小就成長在一種內憂外患、極度壓抑的氛圍中,土兀刺河之戰,也幾乎把他一生的豪氣與烈性都打出來了,決戰開啟之時,甚至親自()

帶領皮室軍衝殺。

只可惜,今時之契丹軍隊,是一支喪失了當年魂膽,並且已經泯然眾人的軍隊。作為契丹王,耶律隆緒雖然鼓足氣力,起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金兵則不同,不只有嚴格的訓練,還被劉金以嚴酷的軍法約束,同時還具備一個上升期國度的精氣神,尤其是五千白虎軍劉金的近衛鐵騎,集金國最精銳的軍隊,也是一群殺戮機器,一旦衝鋒起來,往往不怎麼費力,就能沖垮契丹軍隊。

前期的試探、糾纏不算,真正的決戰只持續了一日不到,即以契丹軍的大敗告終,耶律隆緒率領殘部狼狽東逃,金國則趁勢追擊東進,將漠北中部地區納入掌控。

土兀刺河一戰,契丹從此一蹶不振,盡失西部疆界。金國取得完勝,向一統漠北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不過,在接下來半年多的時間裡,劉金卻沒有選擇一鼓作氣,徹底東進吞併契丹。

一是因為長期作戰,士卒疲敝,在契丹的反擊下,也有數千傷亡,新徵服的土地與部族也需要重新整合編練,將之綁到金國的戰車上。

二則是,劉金還需要看看南面的漢帝國有何反應,劉金雖然驕悍甚至不乏狂妄,但在對待漢帝國的態度上還是相對謹慎的,至少心裡明白,即便遠如漠北之事,漢帝國的態度也同樣關鍵。

而大漢朝廷的反應,讓劉金比較滿意,畢竟,當時的皇帝劉文濟正忙著收權樹威,忙著大刀闊斧地革新弊政,忙著解決處理與各大封國的關係。

至於漠北,只是表以關注罷了,聽聞契丹慘敗於乃蠻,雖然驚訝,卻還遠沒有感受到金國威脅的時候。當然,在山陽漠南地區,倒有一些有識之士頗感憂慮,並不乏向朝廷上報示警者,但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不是滿朝君臣昏昏,只是事有輕重緩急罷了,甚至連耶律隆緒向朝廷求援的奏章都採取漠視態度。

當漢帝國不作為時,劉金的膽子也就大了起來,於建隆二年夏,再提精兵東征,這一回,七萬騎兵,奔襲兩千裡,直擊契丹王廷所在的靜邊城大致在今滿洲里。

這一仗,劉金來勢洶洶,大有一戰而定漠北之意,但最終功敗垂成。他小看了耶律隆緒的堅持,堅壁清野,據城而守,同時,靜邊城雖然規模不算太大,但經過契丹多年經營,絕不是一干騎兵就能沖垮的,而金國的騎兵,在面對堅城時缺乏經驗,一時還真就沒辦法。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南邊的饒樂國坐不住了。劉昕可一直關注著漠北戰局的展,眼見契丹式微,而金國的滔天野心,讓劉昕隔著上千裡都感到芒刺在背。

於是,在劉金為靜邊城之難克,而頭疼之際,饒樂王劉昕派出了三萬騎兵,北上援應。饒樂國一出兵,契丹的危局立緩,為了給其信心,饒樂軍還專門派除死士,冒死前往通報援軍的訊息。

當然,出征之前有劉昕的特意交代,此去解圍即可,勿與金國死戰,而劉金那邊,則還沒有做好與饒樂或者說饒樂背後的大漢撕破臉皮的準備。

雙方戰略目標不同,又都有所顧忌,自然沒能打起來。不過,大打沒有,幾千人規模的小打卻還是有那麼幾場的,結果,饒樂的軍隊雖然裝備要更好,但與更加瘋狂、野蠻的金兵比起來,在氣勢上竟然弱了一籌。

同為遊獵之兵,但一個常年戰爭,且經嚴酷軍法的武裝,比起同樣犯有“和平病”的饒樂軍,金國的軍隊在實際戰力上是要勝過一籌的,這一點,無需諱言。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前有靜邊堅城,後有“饒兵”背刺,金軍雖然保持著強勢主動,但劉金終在困城兩月之後,選擇了主動撤軍。

第一次打靜邊城,雖然未果,但對金國而言,卻也不是沒有一點收穫。先,契丹實力進一步萎縮,只能在大澤()

呼倫湖周遭苟延殘喘;

其次,金兵攻城乏力的問題,提前暴露給劉金知曉,畢竟此前作戰,散佈漠北的一些小城,往往是大軍一到,便主動投降,草原的部族們,也沒有據城死守的習慣;

最後,經過與饒樂國的一番接觸戰,劉金現,漢人的軍隊,雖然不弱,但也沒他想象中的那麼強大。畢竟,那是一群幾十年沒有經過大戰的軍隊,縱然裝備精良,也不是不可戰勝。雖然饒樂兵不能完全代表大漢軍隊,但這一點醍醐灌頂般的現,依舊極大的增強了劉金對漢的自信心。

第一次靜邊之戰後只半年,劉金再起大軍東征,這一回,他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包括攻城上。最為關鍵的是,那是建隆三年,饒樂王劉昕,正被大漢皇帝劉文濟召到東京開大會。

也正是趁著這個“天賜良機”,劉金果斷動手了,一番如飲水一般的前哨戰後,再度兵圍靜邊城,並且果斷採取強攻。

饒樂國那邊,在大王不在的情況下,不敢貿然兵救援。而這一回,耶律隆緒沒能頂住那強大的壓力,十五日過後,靜邊城破,守軍投降,耶律隆緒則以自刎殉國,也為“百年契丹”劃上了一個句號。

當然了,在契丹國破滅之際,饒樂還是收穫了不少好處的,至少,僅最後一波,便有三萬多契丹部民攜帶牛羊馬匹,南下歸附饒樂國,人口與牲畜永遠是最寶貴的財富。

但是,等饒樂王劉昕回到興國,面對這批飛來的橫財,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甚至暗罵不已,因為北望興安嶺西側,豐茂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已經被劉金徹底吞下。

乃蠻金國,一個“閹割版”的漠北王朝,正冉冉升起。也是從建隆三年開始,金國與饒樂國之間的戰爭,也開啟了,但一個半統一的漠北政權,又是在劉金這頭狼王的帶領下,其崛起之勢,也不是一個饒樂國,就能夠阻擋住的。

饒樂王劉昕分別在建隆四年、五年、七年,向朝廷上報,申以金國之威脅,希望朝廷能夠兵剿滅。但是,始終沒能得到正面反饋,只是給予了一定軍需物資上的援助,支援饒樂對付金國。

也一直到建隆八年,在安東國被打壓下去後,朝廷方才騰出手來,將目光放到漠北,而這個時候的金國,已經很難對付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欲嫁之詞,何患無辭

北羽落

花事

青函

娘娘她獨得帝心

菌絲木耳

大佬們對我恨之入骨

吃鯨路人

七公主非要讓我吃軟飯

酒醉的福蝶

東入邊關無故人

司馬紫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