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世宗篇50 花落誰家,漢世祖筆趣閣,羋黍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內心憤怒不滿,但劉文濟再一次深刻地認識到,新太子是他與大漢帝國,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幾乎伴隨著他整個統治末期生涯。

而圍繞著新太子的推舉,快地在帝國上層形成了一個政治旋渦,幾乎將所有中樞朝臣都吞噬其中,只要在這個權力場間,少有能置身其外者。

在這件事上,大漢帝國上層的權貴們,似乎都一一甦醒了,包括那些家世顯赫,但在歲月流逝之下,已經漸漸邊緣化的開國公侯,元從故舊。而這種鬥爭,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勳貴大臣們,實在給了皇帝劉文濟半年多的緩和時間,希望他能從喪之之痛的陰影中恢復過來。()

因此,一直到建隆二十年春,隨著京畿道布政使柴熙讓前以吏部尚書職出任上奏,請立太子,早定國本,這場醞釀了半年多的暗流,終於徹底暴露了出來。

緊隨柴熙讓之後,請立太子的奏章有如雪片一般飛向皇帝劉文濟,這還是明請的,還有諸多旁敲側擊、拐彎抹角,以各種形式向皇帝暗示的,類似的奏疏,十張皇帝御用大案都盛不下。

而這種風正式吹起來之後,在沒個確切的結果之前,就很難平復下去了。隨著“冊立太子”的呼聲甚囂塵上,遍及朝野,對儲君的意見,朝廷內部也逐漸正式地分裂成三派。

睢陽公劉繼英以及皇長孫劉維箴,這是最核心的兩派,還有一派,則是持“中立”態度,準確地講,遵聖諭而行。但不論哪一派,在請立太子的事務上,態度是一致的。不管是存有怎樣心思與謀劃,太子該當及早確立。

而劉繼英、劉維箴兩人支持者們之間的爭鬥,也形成了開國以來帝國在繼嗣問題上第一次尖銳的、大規模的政鬥,影響之深遠,甚至一度使朝政糜廢。

雙方從大方向上,代表了自世祖時代起就延續下來的兩股勢力的鬥爭,貴庶集團的角力。支援劉繼英的,當然是以楊氏為的軍功貴族們,劉維箴則以庶族官僚集團居多,同時,也不乏貴族支援,畢竟楊氏樹大招風,難免引人嫉妒,另一方面,在楊家也很難完全代表帝國的軍功貴族階級。

這也導致兩者之間,實力與影響相對均衡,因此,如果僅憑臣僚們自己推戴擁立,是很難迅出一個結果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從建隆二十年,一直到建隆二十二年,為了將目標物件扶上位,帝國的權貴們是絞盡腦汁,各顯神通,從鼓譟推戴,迅演變成相互攻訐,一場大型的黨爭,就這麼堂而皇之地在劉文濟統治時期出現了.....

朝廷的風氣,為之一改,建隆時代維持了二十年的清明政治,也不可避免地多了幾分汙濁與陰霾,甚至從中樞,傳導至地方,最誇張時,連一邊遠州縣官吏,都不禁參與到太子的討論中來,其中不乏用自己的辦法表明支援之意。

這樣的局面,是遠很多人最初之意料的,沒人能想到,太子之位能拖這麼久,而造成這樣的結果與影響,皇帝劉文濟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因為,一切的本質,還在於劉文濟內心的猶疑。

同諸權貴大臣一般,劉文濟對繼嗣之君的人選,也是從劉繼英、劉維箴二者之間考慮。但最終選擇誰,卻難有個果斷的決定,每個人,都讓劉文濟顧慮重重。

劉繼英,性沉穩,有志氣,涵養足,是一個標準的皇室教育出的精英,雖然少鍛鍊,但畢竟還年輕,極具培養價值,未來可期,身份上也沒有什麼可指摘的地方。

唯一讓劉文濟顧慮的,恰恰是楊氏外戚的影響,看看以楊氏外戚及一干軍功貴族們組織起來的“睢陽派”吧,那等聲勢,讓劉文濟都不禁側目。

即便有諸多身不由己的地方,但楊氏之盛,並且持續了這麼多年,甚至影響到下一代帝王了,劉文濟是怎麼都無法忽視這些因素的。

劉文濟畢竟也是個老皇帝了,而老皇帝最不安的就是掌控力的減弱,有些憂慮甚至能蓋過理性......

劉維箴,太子死時,也有十九歲,年紀上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性情上,比其父更加迂腐懦弱,雖然一樣孝順恭敬,但其短智遲鈍,一度讓劉文濟看得都著急。

但是,朝野上下,偏偏支持者眾多,並且涵蓋諸多階層,各派勢力,人聲雖雜,但其意甚堅,尤其是一些又臭又硬的諫臣,更是打著“死諫”的名頭,要維持帝國正統!

正統!這個詞,劉文濟為之努力爭取了一輩子,沒曾想,最終卻在繼嗣的問題上,透過這樣的方式被認可,()

說來也有那麼幾分可笑......

皇帝猶豫不決,傳遞出的模糊訊號,自然給人鑽營者渾水摸魚的機會,奪嫡之勢既成,鬥爭起來便是無休無止。雖然劉文濟在這個過程中,也以嚴厲手段進行彈壓,但表面上控制得住,但潛流依舊,他也震懾不住那騷動的人心。

也就導致,在建隆二十到二十二年這三年間,朝廷中樞的氛圍十分緊張,為了禁止兩派之間那種層出不窮、跌破下限的爭鬥,劉文濟不得不以執政以來最酷烈的手段與作風去鎮壓,一大批的大臣遭到貶謫,其中不乏有識之士,忠臣孝子。

比如,在劉文濟的大力提拔下,已經升任洛陽府尹的范仲淹,見太子之爭,波及朝野,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家的穩定,對此痛心疾,上表進諫。

言辭固然激切了幾分,其中不乏影射政事堂諸相尸位素餐,坐視鬥爭,不為君王社稷盡心參謀之言。范仲淹的奏章,不只引起了劉文濟的厭煩,還惹惱了那一干宰相。

尚書令陳堯佐,財政使呂夷簡,先後上奏,彈劾范仲淹,說他不敬宰相、妄議朝政。罪名雖然很弱,但劉文濟惱怒之下,於建隆二十一年春,將范仲淹貶到隴右道當佈政副使了。

由此,開啟了范仲淹在隴右長達七年仕途生涯,在那七年間,范仲淹也沒有片刻放鬆,時刻關心朝局,憂懷君王。並且,在隴右完成了兩件大事。

一是在曹利用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大漢在青唐地區的統治,將帝國統治影響向高原深處輻射;二則推動隴右道治西遷蘭州,一直以來,隴右道治都在鳳翔府,從地理上來講,偏重於東方,尤其在對青唐地區開拓益深的情況下。

也是從范仲淹遭貶開始,朝廷重臣,一一遭到劉文濟的整頓,柴熙讓被貶到高昌道任主官,呂夷簡外放遼東,到建隆二十二年,尚書令陳堯佐罷相。

到這個時候,朝堂之上雖然在劉文濟的鎮壓下平靜了下來,但關於太子的爭鬥卻在帝國更廣泛的範圍內展開,面對這種情況,劉文濟既然惱怒,又無奈。

面對眾多紛爭,劉文濟是日益疲敝,也清楚地知道,太子之事,是不能再拖了,他必須得做決定了,否則禍患或許就將起於忽微了。

在歷朝歷代的諸多權力爭鬥中,在那些漫長的角力之下,最終比拼的實則並不是有多優秀,而是比少犯錯。而在太子之位的爭奪上,這條規則同樣適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程式設計師重生:簡直開掛

淡藍色

我真不想當惡魔

佘大

都市尋寶系統

茄子的憂傷

惡魔果實時代:我百倍增幅黑刀夜

蠟筆小豬的豬

逆流大時代1977

地獄伯爵

佛系少女求生日常

一碗叉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