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0章
桂林府,潭王府书房。
朱梓一夜未眠,他站在窗前,看着天色一点点亮起。
“王爷,该用早膳了。”徐妙锦端着托盘,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柔声劝道。
朱梓转过身,接过她递来的热茶,微微一笑:“不急,等消息。”
话音刚落,一名侍从匆匆跑进院子,高声道:“启禀王爷!赵将军八百里加急塘报!”
朱梓眼神一凝,放下茶杯:“念!”
侍从展开塘报,大声念道:“报!赵勇(李达)已于今晨卯时,成功控制临桂县主要粮仓及目标粮商、胥吏!人证物证俱获,粮仓存粮远超其声称数目!现正清点登记,详报稍后呈上!临桂局面已稳!”
“好!”朱梓猛地一拍桌子,脸上露出笑容,“赵勇干得漂亮!”
徐妙锦在一旁听着,虽然不太懂具体事务,但也知道是好消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张同知来了吗?”朱梓问道。
“回王爷,张同知已在外厅等候。”
“让他进来!”
很快,张启年快步走进书房,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喜色:“王爷!大捷!大捷啊!赵将军雷霆出击,临桂的毒瘤被一举拔除了!”
朱梓示意他坐下,将塘报递给他:“本王已经知道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张启年接过塘报,迅速看了一遍,精神大振:“王爷放心!有了这些人证物证,下官定能顺藤摸瓜,将所有牵涉其中的人一网打尽!同时,下官会立刻组织人手,准备接收查抄的粮食,尽快开仓放粮,彻底稳定粮价,粉碎那些流言!”
朱梓点了点头,眼神深邃:“这只是第一步。临桂、阳朔解决了,但灵川呢?还有那些隐藏在更深处,没有跳出来的势力呢?”
张启年神色一凛:“王爷的意思是?”
朱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杀鸡儆猴。临桂和阳朔的下场,就是给他们看的。本王倒要看看,是他们的骨头硬,还是本王的刀快!”
张启年精神一振,立刻明白了朱梓的意思。临桂、阳朔的雷霆手段,就是做给灵川,乃至整个桂林府所有心怀叵测之徒看的!
他拱手道:“王爷英明!下官这就去安排,一方面加紧审讯,务必挖出更深层的联系;另一方面,立刻将此事昭告全城乃至各县,将查抄粮商、惩治污吏的告示张贴出去,用事实说话,安定民心!”
朱梓点了点头:“告示要写得清楚明白,就说这些奸商污吏,罔顾朝廷法度,罔顾百姓死活,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罪大恶极!本王奉旨镇守广西,绝不容许此等蛀虫祸害地方!查抄的粮食,将尽快平价出售,府库也有充足储备,让百姓安心!”
他站起身,走到张启年面前,语气加重:“审讯要快,但更要准!拿到实证,形成铁案!本王要知道,除了赵、李两家,还有谁是他们的同党,还有谁在这场粮价风波中推波助澜!”
张启年感受到朱梓语气中的杀伐决断,心中凛然,用力点头:“下官明白!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定将此案办成铁案,给王爷一个交代,给桂林府百姓一个交代!”
朱梓目光扫过桌上的塘报:“至于查抄的粮食,你拟个章程出来,以工代赈也好,直接平价售卖也好,关键是要快,要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同时,也要防止有人趁机钻空子,再次囤积。”
张启年沉思片刻,道:“王爷,下官以为,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在府城和临桂、阳朔开设官营粮店,凭户籍限量平价售卖,保证底层百姓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启动部分修路的基础工程,招募受粮价影响较大的无地或少地农户参与,以粮食和少量铜钱作为工钱,如此既能稳定人心,又能推进王爷的大计。”
“好!就按你说的办!”朱梓赞许道,“具体细则,你尽快拿出方案,报给本王。此事,要抓紧!”
“是!下官这就去办!”张启年领命,不再耽搁,带着满腔的干劲和压力,匆匆退出了书房。
书房内恢复了安静。
朱梓缓缓踱回窗边,看着外面逐渐恢复生机的王府,以及远处城市隐约传来的喧嚣。
临桂、阳朔的行动,只是开始。
接下来,如何在全府范围内平抑粮价,如何处理那些被抓捕的粮商和胥吏,如何借此机会进一步清理地方吏治,提拔真正能干事、肯为民做主的人才,都是摆在他面前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