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章 神遊宋時歡樂,我不想上梁山,江山不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用說,來的人便是閻婆惜了。

只聽她輕啟朱唇,聲若鶯啼“今日恭逢中秋佳節,賓朋滿座,勝友如雲,奴家閻婆惜為嘉王爺及諸位送上一曲《太平年慢》,以助君雅興!”

開場便由曾經紅極一時的麗香院頭牌閻婆惜引唱,這手筆真是夠大。王倫不禁臆想,後來若要鎮得住場子,非李師師、趙元奴不可。想到自己竟然有機會親眼目睹這兩位傳奇美女,不禁心旌神搖。

“皇州春滿群芳麗。

散異香旖旎。

鰲宮開宴賞佳致。

舉笙歌鼎沸。

永日遲遲和風媚。

柳色煙凝翠。

唯恐日西墜。

且樂歡醉。”

這詞不知何人所作,但非常應景,加之她歌喉嘹亮,是以眾人聽了都大有飄飄欲仙之意。在王倫又有一番感受,覺得此次聽她唱歌,比之當初又多一重神韻。

儘管閻婆惜是大牌,但在今天,她卻連多餘的話都不能說。一曲歌罷,斂稱謝,便欲離開。不期杏眼掃處,早看見王倫在那邊如豬歌般傻樂。

他怎麼在此間?看到王倫,一臉疑惑。

但是此地不是說話處,只能訝然而出。轉念一想,是了,他有如此名聲,三皇子是個極愛才的,如此大張旗鼓地與眾多文士雅會,不請他倒奇怪了。

第三盞酒表演的節目,是非常精彩的“百戲”,也即今天的雜技。王倫興致勃勃,早見有人登場,在場中央豎起一個戲竿。

為什麼要豎立戲竿呢?因為宋人所說的“百戲”,是指“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盞注、踢瓶、筋斗、擎戴”等節目,都是在戲竿上表演的。

其後藝人登場,或男或女,皆紅巾彩服。他們表演了許多高難度的動作,便在後世也不逞多讓。這一番閃轉騰挪,不但場中人連叫好,便是遠處走路的下人丫鬟,都不自禁地仰望。

第四盞酒時,“竹竿子”這才登臺致詞,講一些吉祥喜慶的祝福語“恭惟嘉王殿下,躬履至仁,誕膺眷命。法天地四時之運,民日用而不知;傳祖宗六聖之心,我無為而自化。九德鹹事,三年有成。始御八音之和,以臨中秋之會。人神相慶,夷夏來同。”

“竹竿子”致詞完畢,教坊眾伶人齊聲喊口號“九霄清蹕一聲雷,萬物欣榮意已開。曉日自隨天仗出,秋風不待斗杓回。”

抱歉這些詞太過拗口,王倫一句都沒聽懂。

這是因為“竹竿子”唸的報幕詞,宋人稱之為“教坊詞”,一般由翰林學士撰寫。學士麼,都是有文化的,當然要做些文化人該乾的事,於是就有了這種不知給誰聽的東西。

但是喜慶之意是肯定的,這種時候不會有什麼不和諧音的,好歹是國家級的盛典。

合唱畢,大家共飲第五盞酒,這回輪到小兒隊登場表演大型舞蹈。“竹竿子”仍然先出來報幕“工師奏技,鹹踴躍以在庭;稚孺聞音,亦迴翔而赴節。方資共樂,豈間微情。上奉宸歡,教坊小兒入隊。”

此話的大意是各位藝人的表演如此精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躍躍欲試。值此春回大地之際,小朋友也忍不住要登臺獻藝。下面有請教坊小兒隊。

王倫雖不甚懂,但它的執行步驟和後世的春晚有的一拼,所以大概知道在幹什麼。

教坊小兒隊由2oo多名年約十二三歲的少年藝人組成,他們身著緋綠、紫青色花衫,手執花枝,分成四列進場。領頭的四名紫衫少年手舉貼金牌子,擂鼓而進,牌子上面寫著小兒隊的隊名“仙山來絳節,雲海戲群鴻。”

不像閻婆惜的獨唱,這裡竟還有互動環節。

“竹竿子”先問小兒隊的領隊“何彼垂髫之侶,欲陳振袂之能。必有來誠,少前敷奏。”騷年,今日登場獻演,可有什麼感想要說?

少年領隊上前致語,講了些吉祥話。隨後,樂作,眾少年群舞合唱,且舞且唱,十分歡快。

小兒隊舞畢,教坊伶人上場演雜劇。

宋代的雜劇跟元明清時期的雜劇不一樣元明清雜劇是完整的戲劇,宋雜劇則是簡短的滑稽表演,所以又稱“滑稽戲”,同今日的相聲、小品差不多。國宴上的雜劇通常會表演兩段,前段叫做“豔段”,由雜劇伶人臨場揮,意在逗人一笑;後段為正雜劇,是有劇本的戲劇表演。

後世男人說相聲小品的很多,女子也看過一些,不過完全由女人演雜劇倒是活久見,並且兩個人還長得那麼漂亮,不輸閻婆惜,王倫只能嘖嘖稱奇。

如同後世的美女都在北上廣等大都市一樣,全大宋的美女只怕都集中在東京吧?

這時王倫聽到有人在竊竊私語“這兩位便是礬樓的朱婆兒、俎六姐了,專演雜劇,向來難得一見。”

原來是礬樓演雜劇的臺柱子,王倫更期待了師師、元奴,你們在哪裡?不會到壓軸的時候才上場吧?不過按照這種上場次序,節目應該只會越來越精彩的,不知道下一個會是什麼?

沒想到第六盞酒喝得如此之慢。演雜劇的兩位美女走了好一會,光見“工作人員”忙前忙後的又清場子又搭彩門,雜彩結絡,高約三丈許,不知做什麼勾當。但是看場中人都很興奮的樣子,王倫免不了又胡思亂想正主兒該來了?

只是忽拉拉地進來兩隊人馬,左穿著紅錦衫,右皆著青錦衣,各十來人,都是輕盈機巧、身強體健之輩。

王倫疑惑,難道是要練武術?這幾十人的混戰也看不出什麼頭緒啊?

不過等到銅鑼一響,王倫大概看出來了,原來他們在踢球,用時髦的話說叫做“蹴鞠”!

這種喜慶場合,當然要露一手。來的兩隻隊伍都是“皇家足球隊”,在東京蹴鞠界堪稱一時瑜亮。

拐、躡、搭、蹬、捻,十分熟稔;什麼轉乾坤、燕歸巢、斜插花、風擺荷、佛頂珠、旱地拾魚、金佛推磨、雙肩背月、柺子流星…直讓人覺得,這不是比賽,而是表演!

宋朝流行蹴鞠,全民皆然,高俅就是靠這個玩藝的家。

有了這樣的足球氛圍,挑出些技術高的自然不在話下。不像後世,十幾億國人找不出十一個會踢球的,於是只能慨嘆高俅退役了,中國一千年沒緩過勁來!?

喜歡我不想上梁山請大家收藏我不想上梁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年代大佬的漂亮小嬌妻

卜元

婚後,誘他失控

海水藍

穿成四個孩子的娘:荒年頓頓吃肉

何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