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章 圍牆不簡單,我不想上梁山,江山不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加糯米漿的代價太過高昂,普通百姓建房子肯定不能這麼作,更別提在安仁村這種很“農村”的地方了。

而且王倫堅持用磚,說是圍牆必須建得結實。

對此,陶宗旺很不解。如果真按王倫的要求來建,施工倒沒什麼,費用可能是天價。

有宋一代,頗有大國風采,一些地方實行拆除或不修作為古代城池最主要的軀幹----城牆的政策,這實在讓人難以想象。強漢盛唐剛明都不曾做過的事,史書和後人眼中的“弱宋”竟然做了!

當然,拆除和不修城牆在宋代也不是一種普遍現象,畢竟當時還是冷兵器時代,城牆作用是非常大的。當時北方一些靠近西夏、遼、金、蒙古等邊境地區,宋朝還是修築了大量的高大厚重的城牆在邊塞城池。

不過在臨近都城的地方,有禁軍號稱八十萬,要修那麼結實的圍牆幹什麼?這很讓人不解。

方圓千尺的圍牆啊,按自己的估算要千貫之多,這還不算蓋宅院的費用,只會更多!

王倫聽說後也吃了一驚。後來仔細核算陶宗旺的計算,這才明白,大頭原來在糯米漿和石灰砂漿的粘合劑上。

是他想差了,原本他是想著要藉著建房這件事萌生今生的第二個生意水泥的。

原以為這很簡單,土法燒水泥麼,把石灰石和粘土磨成面兒,再煅燒成熟料。用熟料和鍊鐵後剩的礦渣同磨,就是水泥了。

結果一諮詢,不是那麼回事!

先是溫度關。宋朝燒瓷溫度最高的龍窯才13oo度,而認知中的燒水泥熟料要達到145o度以上。15o度看似是個小數字,在這裡已經能夠引起一場工業革命了!

15oo至16oo度的溫度,還要保持足夠長的時間,只要明瞭在明朝才出現的風箱,在唐宋時期或可實現。但是也只能是燒一點試驗品,想推廣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不計成本燒出了矽酸鈣,下一步仍然有巨大苦難。

其次是原料關。

石灰石和黏土容易得到,但是與火山灰相似的輔料卻沒那麼容易。現代工業體系下,可以用電廠的粉末灰,還有高爐生產的爐渣,這些都是工業副產品,廢物利用,所以成本低、來源廣泛。但是在古代,這些東西從何而來?

更難的關口是研磨粉末技術。

水泥成分中的所有組成部分,都必須是極細的粉末狀態,現代工藝都是用大型的球磨機加風選來實現粉末化。熟料、輔料礦渣、生石膏都需要加工成極細的粉末,這個粉末的細度要求是微米級的,8微米篩上存留不過1o%。

這個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靠人工來磨也不是做不到,但是王倫這院牆要想磨夠足量的水泥,百十來人搞它個把月也許能完成。

即使以上三項都搞定了,還有最後一道攔路虎烘乾。

高爐鍊鐵技術在唐、宋代已經出現,或許可以解決一部分礦渣的問題,煅燒熟料不計成本或許可以燒得出來,但是原料粉末化和乾燥技術,看似簡單,但是確實最難實現的。

絕對乾燥、嚴格控制含水量,這個不是自然晾曬可以做到的。現代工藝是採用沸騰爐對輔料進行烘乾。需要用高鼓風機,使爐內的燃料在爐內上下翻騰,彷彿燒開的水,成沸騰狀,燃料在懸空狀態下燃燒,加熱空氣,然後用這些高溫空氣對原料進行烘乾…

有那個功夫,不如用糯米漿混入石灰砂漿還省些,既工藝熟練,時間和費用看起來比制水泥靠譜多了。

所以說穿越小說害死人啊!見識可以踩在同時代人的肩膀上,但是工業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靠某個重生者單打獨鬥就能搞定的,不然為什麼說現代工業是一個體系?

還想著趁此機會生產簡單便宜的紅磚,呵呵。沒有水泥,青磚的優點就比較突出了,難怪秦朝開了使用青磚之風氣,後面各朝都跟隨,古人誠不我欺啊。

還是老老實實生產自己能想得到的肥皂吧!

新的開源之路既然不通,王倫便咬牙決定,按照既定方針辦!肥皂的秘密越晚一天被現,自己就多一天賺錢的機會。現在花千貫錢來打造緊固的圍牆,想想還是值得的…

只是又要辛勞杜遷宋萬兩兄弟再忙一段時間才能補回投入了。?

喜歡我不想上梁山請大家收藏我不想上梁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讀心幼崽錯穿劇本,擺爛躺平發育

狗蕨

玥下無言

作家Q5JS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