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身边跟着摄像机的感觉终究不同。
比如现在,我坐在手工艺品店的小马扎上跟当地小姐姐学编绳,镜头几乎要怼到我的手指尖。
双股、四股编法还算顺手,可一碰到做线圈就犯了难,忙活半天没做出几个像样的,不是圈太大就是太小,好几次抽线时还脱了绳。
烧线头时心急,伸手就去捏红的绳头,烫得我倒抽凉气。
一上午才编出最简单的款式,赚了五块,算是开门红。
凌菲菲压根坐不住做手工,看我对着线圈较劲,没多会儿就摆摆手溜了。
离开手工艺品店后,我前往村小学预约美术培训班。
校门口贴着节目组的任务规则:必须招募至少十名学生才能开班授课,人满后会有人通知。
我刚在培训班登记完,苏宁后脚就跟了进来。
他冲我点点头,语气带着几分疏离的客气,我也礼节性回应。
瞥了眼手机,时针已经快指向十二点,手里只有五块钱,转了两圈才现这点钱根本吃不饱。
想着住的地方有节目组准备的小厨房,干脆抬脚往回走。
没走出几步,苏宁气喘吁吁地追过来,额角还沁着细汗。
他问我去哪儿。
我没多想,如实说了打算。
谁料他眼睛一亮,也不管我愿不愿意,直接塞给我十块,意思是,“借顿饭”。
他委屈巴巴地说,自己跟大家一样先去周围溜达了一圈,最后选了去奶茶店。
可小镇这会儿没多少人,加上他业务不熟手忙脚乱,打翻奶茶、配错料、搞错单子全占了,原本元一小时的活,干了三小时老板才给o块,现在穷得连饭都吃不起。
巧了遇到我,就厚着脸皮来问问。
苏宁这孩子倒是自来熟,不过多了十块钱手头宽裕些,但想吃好是没戏,他却爽快说没问题。
我顺便给凌菲菲消息,她正在市理货,一听有饭吃立刻答应加入。
我和苏宁去市花几块钱买了个番茄、六个鸡蛋和一袋米,打算做番茄鸡蛋盖饭——毕竟这食材便宜又管饱,三个人分着吃,总算能对付一顿。
回到酒店,我系上围裙在厨房忙活起来。
番茄炒蛋虽是家常菜,想做得酸甜入味却要讲究火候。
番茄得去皮炒出沙,鸡蛋要嫩而不焦。
苏宁这孩子,不知道我哪方面刺激到他神经,一下变得十分活泼。
“姐姐你好厉害,居然真会做饭。”
他扒在厨房门框上,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锅中翻滚的蛋液。
见我将番茄块倒入锅中,滋啦一声热气升腾,他立马凑上前深吸一口气,“哇撒,真香啊我在国外,好多年没吃过家常菜。那个泡菜国的菜级难吃,天天吃草,都快吃成豆芽菜了。顿顿就几片叶子配米饭,吃到看见生菜就反胃!还是咱们的番茄炒蛋实在,光闻着味儿我都能炫三大碗!”
“姐姐”苏宁又凑到灶台边,脑袋几乎要探进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