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橋的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章 這是一勇敢者的遊戲,鐵道炊事兵,沒有橋的河,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楚留香的第八杯酒剛拋入肚中,原本彈著彝家小三絃的年輕少年們不知什麼時候多了幾把彝家大三絃;

原本舒緩悠長的樂曲變成了歡快節奏,敬酒舞也變成了歡快的彝家左腳舞;

彝族左腳舞有1ooo多年曆史,早在康熙41年(17o2),就有左腳舞的文字記載;

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左腳舞的故鄉,是雲南彝族人聚集區流行最廣、影響最深的彝族舞種,被譽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世間有一條惡龍,興風作浪,造成洪水危害;

兩位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羅勇敢地站出來,前去制服惡龍;

彝家人民在阿里和阿羅的帶領下,一齊向惡龍開戰,惡龍見勢不妙,趕緊逃回龍潭;

人們抓住時機,把事先燒紅的慄炭往潭裡倒,倒滿後又抬石頭、挖泥土,把龍潭填平;

還怕夯壓不緊惡龍翻身,就在上面燃起篝火,邊唱邊跳邊跺腳,三天三夜惡龍終於死了。

為了慶祝勝利,彝家人用惡龍的頭、皮、骨、筋製成月琴(小三絃),聚到一起跳腳彈琴,口唱左腳調“阿里羅”以示紀念。

故事很吸引炊事班戰士,尤其是譚秀才不停地記錄著李長貴講述的故事,然而當他看到李長貴那看不透的笑容時,一陣不祥的感覺從心裡升了起來;

果然,幾位彝家少男少女拿著大碗來到譚秀才還有其他戰士面前,他們唱著敬酒歌,一種聽上去與剛才那完全不一樣的敬酒歌;

“秀才,喝了把,他們拿多少就喝多少!”

李長貴眼裡一副悲哀的色彩,唱著敬酒歌所敬的酒,客人不能不喝;

望著眼前十八隻裝滿酒的大碗,楚留香嚥了咽口水,解開衣服上最頂上那顆佈扣子,捲起袖子,接過酒碗就開始往肚子裡灌,炊事班戰士也趕緊跟上楚留香的節奏;

彝家人被楚留香炊事班這份直爽感動,歌聲更加響亮,十八隻碗中都是甜米酒,這種酒楚留香在富民河上洞的時候,與馬幫馬鍋頭王貴喝過;

但彝家人的米酒與傣家人的米酒有所不同,最大不同就是米酒裡甜度不同,而且彝家人米酒之中酒精度數也稍微高一點;

十八碗下肚,楚留香除了感覺有些漲肚子之外,感覺這酒並不會醉人;

甚至感覺自己還非常喜歡彝家米酒的滋味;

十八碗米酒不光楚留香喝了,在座所有炊事班戰士都一滴不灑喝完,對於如此喝酒,只有李長貴一人心裡暗暗叫不好,擔心今天恐怕無法啟程趕路了!

別看彝家米酒現在不醉人,一旦喝醉,可能一天一夜都不會醒,所謂醉的慢,那酒醒時間也會很慢;

好在,十八碗之後,彝家少男少女都不在向炊事班戰士敬酒,除了楚留香以外;

一集體合唱的敬酒歌唱完,十八碗米酒喝完,一節奏更加歡快的敬酒歌再次響起;

這次是9名少年少女站在楚留香與阿則爾哈面前;

“哈哈,小弟,這是我們彝家人真正的英雄才敢挑戰的喝酒方式,來,我與你比試一下,誰英雄誰狗熊!”

阿則爾哈高興地大笑著,這是在向楚留香起挑戰;

“小弟治病是能手,不知道膽量如何?”

阿則爾哈一副輕蔑表情,他就是要用這種無視態度激楚留香的鬥志,因為接下來喝酒的方式確實需要膽量與毅力;

“大哥要如何比試?”

頭腦依然清醒的楚留香如此之說,表示他接受了挑戰;

“我們彝家人有一種喝酒方式,叫高山流水,不知道小弟可否與我比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