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橋的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在了淮海戰役之中,鐵道炊事兵,沒有橋的河,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昆明到河口並沒有什麼通達的大路可走,幾乎都是在大山裡穿行;

河口屬於雲南南部方向,這裡雖然已經不屬於橫斷山,但綿綿不絕的大山一座挨著一座;

楚留香他們這次駕駛的是一輛美國生產的道奇牌中吉普,這車效能相當優秀;

先開車的是郝世傑,楚留香坐在他的旁邊,手裡拿著地圖與指南針為他導航;

對於這次是否會走錯路,大家都做好了思想準備,這次他們沒有嚮導了,只能依靠自己還有手中的一張簡單不能再簡單的地圖了;

而坐在後面最忙或者說最不能分心的當屬譚秀才了,他要將炊事班行經的路線與地方進行詳細記錄,如果一旦走錯了,還需要依靠他畫的地圖與路線標記。

按照地方上的同志所說,他們最好在他們現在經過的這叫宜良的縣城過夜,然而當大家看到天色還早,就決定往前趕,無非就是在野地裡住一晚上而已;

看到還有三通汽油,楚留香決定在往前走;

根據當地老鄉的建議,他們始終沿著滇越鐵路附近走著,因為無數經驗都說明了,沿著滇越鐵路,是最快的方法,那些看似非常近的道路,一旦被阻斷,要重新返回將會浪費巨大的時間,尤其是現在幾乎天天都下雨的情況下;

在他們即將要達到一處河灘時,楚留香他們看到一個很大的招牌

正宗宜良烤鴨,百年傳承手藝!

能打出這樣的招牌,足見這家店主有著怎樣的底氣,然而炊事班戰士也只能望著美味而興嘆了;

他們所到的這條河灘屬於南盤江,南盤江,珠江流域幹流西江干流河段,是珠江的源頭河段,滇越鐵路很長一段都沿著這條江水而蜿蜒前進;

南盤江出源頭後,由北往南流經雲南省沾益、曲靖、至6良上折西流,至宜良上折南流,至開遠折東北流,至八大河(清水江口)南岸進入廣西境,至三江口(黃泥河匯口)北岸進入貴州後折東南流,至興義市倉梗折東北流,至興義天生橋復折東南流,至百口折東北流,至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雙江口納入北盤江,稱紅水河。

在雲南省境內,南盤江流經曲靖、6良、宜良、開遠、彌勒等縣市,於羅平縣境匯合黃泥河後流出雲南省境,至貴州蔗香與北盤江匯合;在廣西桂平、梧州、先後接納右江、桂江後稱為西江。

也就是說南盤江源頭往雲南內地流,到達滇南以後,就36o度大挑頭,往回流進貴州,成為一個u形的樣子。

連續的下雨,讓南盤江江水暴漲,很多路段都淹沒在江水之中;

年年江水氾濫的南盤江都給當地百姓造成了非常大的惡劣影響,雖然一直都有人提出治理南盤江,但因連年戰亂,從而一直擱淺。

果然他們遇到了一段被江水沖垮的道路,大家順著道路望去,在不遠處,滇越鐵路的路基部分可能在早幾年前就被大水沖垮了,只留下鐵軌在那裡孤零零地懸吊著。

譚秀才與百里追跳下了車,走到車前,他們一人負責前面道路的探索,一位指揮著汽車安全透過這段涉水路面;

過了涉水路面,江水就從兩座大山之間穿過,而他們面前坑坑窪窪的一條小路則拐進了大山裡面,此時太陽已經西掛,很快就要走到地平線以下了,看來他們是要在這座大山裡過夜了;

在崎嶇的山路中,炊事班現道路旁有一個小亭子,雖然已經非常破舊,但是如果晚上遇到大雨,還是可以遮風擋雨的;

在小亭子中,已經有一老一少在那裡了,看來他們也是準備在這裡過夜;

一老一少見到炊事班戰士們,都非常熱情地招呼,他們當然認識穿著黃色衣服的軍隊是什麼軍隊;

一老一少,老的是有6o歲的老漢,小的還是不到8歲男孩,小孩子並不會說漢語,但是能聽懂;

他們非常高興今晚能有解放軍與他們一起過夜,原本非常擔心安全的老人,現在樂得閉不上嘴;

炊事班一邊開始埋鍋做飯,一邊開始收拾今晚住宿的地方;

他們並沒有把睡覺的地方安放在小亭子之中,而是圍著小亭子周邊,這樣即使下雨,也可以遮擋一些,並不會去強佔這一老一少睡覺的地方;

然而老人卻不同意戰士們這樣的做法,他堅持讓戰士們到亭子裡,亭子裡其實挺大,所有人都睡在裡面並不擁擠;

一切收拾停當,炊事班那口行軍鍋也開始下米煮飯了;

看著炊事班那白白的大米往鍋裡倒,不禁嚥了咽口水;

正往鍋內倒米的蕭石逸看到小男孩這個動作,笑著說

“別慌!一會就可以吃了!”

小男孩非常懂事地點了點頭,然後從地上拿起一根木材就往煮米的灶火內新增;

乘著做飯這點時間,楚留香與老漢互相交流著,知道了老漢是帶著孫子到開遠看望自己兒子、兒媳的;

新中國成立之後,開遠的煤礦回到人民手中,他的兒子被選中到了礦上當了煤礦工人,兒媳也跟著去;

前幾日來信說想看看兒子,於是老人乘著這幾天學校不上學,帶著他去開遠;

本來他們今早就要出門,但臨時有事耽誤了,這才現在才走到這裡;

不過明天再走一天,到晚上就可以走到了,楚留香聽聞,看了看地圖,正好他們也要路過開遠,於是就邀請他們明天跟炊事班一起出;

老人對於這樣的提議,自然滿口答應,看到面前如親人的解放軍,老人的話匣子一下子開啟了,說了很多舊社會軍隊如何對待他們的事情;

老人與男孩都是彝族,尤其是講到過去強拉壯丁的事情,竟然流出了淚來;

老人本來有四個兒子,前三個兒子都死了,大兒子死在了武漢會戰,二兒子死在了緬甸野人山,三兒子則死在了東北,如今只有小兒子還在;

聽聞老人的事情,炊事班戰士們都不知道如何寬慰老人,尤其是老人的三兒子,就是死在了淮海戰役之中。

喜歡鐵道炊事兵請大家收藏鐵道炊事兵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長生,從大明開始時空搬運

碧海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