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橋的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九章 個少數民族的美食,鐵道炊事兵,沒有橋的河,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郭嵩陽與方寶玉回到河口三營駐地已經是下午三點了,他們帶回來的兩位俘虜自然是要交給河口當地政府處理的。

來接受這兩位俘虜的政府人員就是當初給楚留香他們當嚮導的老王,當老王見到這兩位俘虜,臉上非常難看,一雙眼睛似乎有著火焰噴出。

老王並沒有說什麼,他帶著兩名地方公安軍的同志在辦理了一些移交手續之後,就走了,不過任誰都看的出來,嚮導老王對這兩名俘虜有著很深的仇恨。

在郭嵩陽他們回來的第二天,炊事班就和探路隊的同志們一起上路,往蒙自而去,他們把探路隊所有隊員安全送到蒙自之後,他們也將返回昆明,接受新的任務。

至於三營,他們要一直完成雷打崖那個洞穴的勘探任務之後才能返回,按目前的進度,可能還需要半個月左右。

從蒙自來河口的時候,楚留香他們用了大約三天的時間,而回到蒙自則只用了2天。回去的時候,楚留香他們並沒故意沿著滇越鐵路而走,度與距離自然快了不少。

至於車站附近的大娘家,炊事班並沒有去告別,他們認為還是這樣悄悄地走比較好,只是讓譚秀才給大娘家留了一封信,信上說有訓練要離開河口,其他則再沒有提及什麼,除了譚秀才給大娘二女兒留下了寫信聯絡的地址,說以後如果工作上有什麼問題,可以來信一起討論。

在將探路隊所有人員安全護送到蒙自專區之後,楚留香他們並沒有停留,而是繼續往前走,這次他們並沒有往開遠方向而去,而是根據範茜茜他們的建議,往紅河建水方向而去。

建水早在唐代就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蒙(自)寶(秀)鐵路透過縣境並與滇越鐵路相連通,地理位置適中,距省城昆明22o公里,距邊境口岸河口25o公里,距蒙自飛機場8o公里,是省城通往紅河南岸各縣的物資中轉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

建水縣居住著漢族、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

世代居住在這裡的少數民族種族數量在雲南也是排在前列,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地區。

正是由於如此之多的民族混居,讓建水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不僅文化氛圍濃厚,美食也是獨樹一幟,成為雲南人口中的美談。

其中建水文廟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oo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最大文廟。

經歷代5o多次擴建增修,佔地面積已達114畝,其現存規模、建築水平和儲存完好程度,都僅次於山東孔子家鄉的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在全國大型文廟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廟依照曲阜孔廟的風格規制建造,採用南北中軸線對稱的宮殿形式,東西兩側對稱佈置多個單體建築。

原主要建築包括一池、一罈、一圃、二殿、二廡、三堂、三閣、四門、五亭、六祠、八坊等37個,現除射圃、尊經閣、魁星閣、敬一亭和齋宿亭被毀外,其餘32個建築都得到較為完好的儲存和恢復。

而說到吃的,僅僅小吃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近3o個少數民族的美食,讓來這裡的人有了樂在其中的感覺。

尤其像泡糕、汽鍋雞、過橋米線、羊乃菜、三疊水、臨安十餚、米豆腐、曲江燒鴨、涼勺粉、燒豆腐、糯米揣蓮藕、醃酸菜、草芽、燕窩酥、獅子糕等等,都是美名遠播,很能代表雲南小吃文化。

坐在車上的炊事班戰士們,聽完譚秀才關於建水的一通介紹,他們對路過建水能吃到好東西產生了期待。

“我們不會進入建水縣城!”楚留香一句話把所有炊事班戰士們的幻想打破,心中不免會埋怨他們幾句。

“以後有的是機會,我們要趕快趕回團裡,所以,今天走到哪裡就在哪裡休息!”楚留香補充道;

“班長,我們就去看看,行不?”譚秀才說;

“你不是剛才說得那麼好,還去看什麼!”楚留香回答。

“那些都是書上看的,地方沒去過啊?反正都要路過,我們就去看看唄!”譚秀才央求著說;

“是啊,是啊,班長,耽誤不了多長時間的,我們就去逛逛!”正在開車的郝世傑也出言請求。

由於炊事班走的是南方絲綢之路,道路雖不平,但是比起之前走在荒蕪的大山之中,一小時還是能走二十多公里,比人走要快多了,想當初他們在大山裡,可是車比人慢很多了。

“不行,大家都穿著軍裝,不能去!”楚留香說“除非你們穿老百姓的衣服,你們有嗎?”

楚留香的問題難倒了所有人,他們那裡有什麼老百姓的衣服,當然他們也知道這是楚留香故意給他們出的難題,但楚留香並沒錯,如果他們真要去逛逛的話,他們按規定真要穿老百姓的衣服。

於是,大家就沒有再要求去建水縣城逛逛,這其中最遺憾的當然要屬於譚秀才了。

譚秀才看了看地圖,過了建水之後,他們還要經過一個叫通海的地方,這通海,譚秀才在書中也讀到過,於是他又開始跟大家將通海的一些情況。

他翻著自己那個小本子,翻到他抄寫到的一些通海情況後開始為炊事班戰士們普及關於通海的情況。

炊事班的戰士們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在以後的197o年,他們正在修建成昆鐵路的最後階段,卻跟通海結下了一段讓人落淚的生死情緣,那一年,通海生了大地震,7.8級的大地震,整個地震災區,所有房屋全部被摧毀,連那座屹立了千年的城牆都受到了無法修復的損壞。

那年,楚留香炊事班已經不是現在的炊事班了,物是人非的他們,站在一片廢墟之中,回想今日,兩行熱淚再以無法止住。

喜歡鐵道炊事兵請大家收藏鐵道炊事兵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蟬動

江蘇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