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二章 直搗金陵,三國之召喚猛將,青銅劍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妾身遵旨!”

陳圓圓陪著笑臉,小心翼翼的領了命令,當即在壽安殿蹁躚起舞。

只見她舞姿優美,時而翩若驚鴻,時而矯若遊龍,一曲舞罷,滿殿無不稱讚。又撥弄琴絃奏一曲天籟之音,時而如高山流水,時而如珠落玉盤,端的是繞樑三日,餘音不絕。一曲彈完,整個壽安殿無不折服。

見陳圓圓技藝出色,何太后也不好再說什麼,更何況現在的天子大權在握,就算自己不同意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頷首道:“既然皇帝喜歡,那就納為美人吧!只是,切莫忘記了婉兒的婚期,以免厚此薄彼!”

上官婉兒站在旁邊,一直在不動聲色的觀察陳圓圓,心知從此之後又將多一個爭寵的對手。聽了何太后的話,急忙肅拜施禮:“太后言重了,陛下對婉兒一直很好!況且陳姊姊能歌善舞,琴技了得,婉兒正好多多向陳姊姊討教!”

離開了太后的壽安殿,劉辯親自給陳圓圓安排了宮苑,又給她配置了三十名宮女,十個小太監聽候使喚。納了貂蟬已經一月有餘,前幾天被孫思邈診斷出來有了身孕,劉辯正好藉著新鮮勁在陳圓圓這裡夜宿,一晚上數度巫山,自然不在話下。

下半夜的時候,天空飄起了淅淅瀝瀝的雨水,雨滴不大但卻很稠密,密密麻麻猶如珠簾一般。

長江兩岸樹木蔥蘢,潮氣溼重,伴隨著淅淅瀝瀝的雨水,江面上起了一層濃霧,能見度不過二十丈左右。

江南的雨水格外的多,尤其是在梅子熟時的五月。這場夏雨斷斷續續的下了四五天,長江兩岸雲霧繚繞,如同人間仙境。在江面上行船,即便相隔只有二十丈,便彼此互相看不見了。

周泰的水師大營依山傍水,紮在金陵城的北郊,三百多條戰船全部陳列在船塢之中,因為連綿的雨水,已經四五天沒有正常操練了。

夜色寂寥,濃霧瀰漫。

一支由三十艘龜甲船組成的船隊自下游溯江而上,行駛速度既快又隱蔽,而這種奇形怪狀的船隻在大漢帝國的疆域內,從來沒有人見過。因為這不是屬於中國的產物,嚴格來說這甚至算不得這個年代的產物。

要問這支船隊來自何方,答案便是一海之隔的朝鮮半島,也就是現在的唐國。被李淵父子統一了的大唐帝國,一個雄心勃勃,志在吞併中原的國家。

為首的帥船上,佇立著一個身高接近八尺,濃眉大眼,相貌弘毅,年約二十六七歲的青年男子,只見他全身甲冑,披著一襲大紅色的披風。

細雨和薄霧已經將他的全身溼透,而這年輕人卻紋絲不動的佇立在船頭,手提佩劍,率領著船隊奮勇向前,直撲漢軍金陵水師大營。

這青年統帥不是別人,正是大唐國皇帝李淵的長子李世民,當朝太子兼兵馬大元帥李世民;此刻他忽然率船隊渡海而來,並且藉著瀰漫的大霧溯江而上,目的就在於直搗金陵,生擒未來最大的對手劉辯。

李淵父子以龍城國的三萬兵馬起事,歷經數年苦戰,成功的統一了整個朝鮮半島;將高句麗、百濟、扶余等大大小小的國家全部殲滅,建立了一個擁有四百萬人口,二十五萬軍隊的國家;實力扶搖直上,已經足以挑戰中原任何諸侯。

李世民的鴻鵠之志與李淵不同,李淵能夠統一整個半島,已經心滿意足。而李世民卻認為半島狹小,土地貧瘠,難成大事,只有鯨吞整個大漢帝國才能鑄就一番豐功偉績,讓大唐帝國名垂青史。

因此一開始,李世民就把戰略目標對準了整個中國地區,而不是朝鮮半島。自從數年之前,李世民就向中原各地派遣斥候、諜探,秘密蒐集大漢各諸侯的情報,以做到知己知彼,進退有據。

隨著劉辯勢力的迅速崛起,先後平定江東,擊破袁術、袁紹,兵不血刃的拿下徐州,將整個青州、徐州、揚州、交州及荊州、豫州部分地區連線成了一塊鐵板,麾下的兵力發展到了六十萬,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這讓李世民深感不安,意識到將來最大的爭霸對手就是劉辯的金陵朝廷,即便自己不去招惹劉辯,等劉辯逐步掃平中原各路諸侯之後,定然也會把旌旗指向大唐。正所謂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自從那一刻起,李世民的心底便萌發了對金陵朝廷先發制人的念頭。

“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現在的大漢已經四分五裂,正是我大唐開疆拓土,染指中原之時,若是大漢鼎盛時期,我偏邦小國又豈有機會問鼎?”

中原大地烽火連天,讓李世民心潮澎湃,知道自己遇到了千載難逢的良機,生逢其時。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要大唐打敗了最為強盛的東漢,便能取而代之,在中原站穩腳跟,繼而掃平各路諸侯。

而就在李世民蠢蠢欲動之時,洛陽朝廷的使者抵達了王儉城,送上了江東及青州、徐州的地形圖,建議唐國趁著劉辯大軍在外,金陵空虛的時候跨海西征,直搗金陵,殺劉辯一個措手不及。

即便沒有洛陽朝廷送來的地形圖,李世民的斥候也已經刺探到了金陵空虛的情報。劉辯手下的軍隊在青州駐有二十五萬,在宛城十餘萬,在徐州七八萬,在柴桑五六萬,在交州及荊南十餘萬,偏偏都城金陵只有周泰的一萬五千水師與孟珙的兩萬步卒,以及一萬五千禁軍,這就是東漢都城金陵僅有的防禦力量。

李世民一直在等,等待李舜臣製造的龜甲船問世。歷經一年多的時間,李舜臣製造了三十艘龜甲船,精挑細選了唐國最精銳的九千名水陸兩棲士卒,在李世民拿到了江東地形圖之後,便揚帆向西,殺向了金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白先生

六祈

微暈的樹林

簡媜

美女殺手愛上我

我要寫經典

當我足夠好,才會遇見你

Lydia

重生之超級富豪

泡菜米飯

病懨懨的團寵

葉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