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卷截妖寺第6話驚變,賊貓,天下霸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小辮險些被天墜嚇破了膽,只道是撞上了姜子牙的老婆掃帚星君,還不知接下來要有哪些禍端,好漢不吃眼前虧,自不敢在此多耽了,忙說:“正該如此。”當下率眾拔營起寨,從嶺下的山口殺將出去,打破一條血路,丟盔棄甲,偃旗息鼓,匆匆退回了靈州城,不在話下。

只說星霜屢改,歲月頻遷,自從天墜青螺鎮瓦罐寺之後,當地的老百姓們重建家園,以為星隕不祥,便聚眾在焚燬的古剎廢墟前,動手挖掘星石,打算挪到別處的山洞裡加以埋藏。

眾人發現隕石穿地數尺,竟把殿內的地面砸出一個大窟隆來,等清理開倒塌的殘磚敗瓦,看那洞中有一黑石,表面疙瘩凹凸不平,有微熱留存亙久,半像是鐵,半像是銅,分辮不出是種什麼物質,權其重,不下數百斤,若以鏟斧劈磨,就會火光四射,堅如生鐵,根本分解不開。

由官家出面,徵集軍民壯夫,用牛牽馬引,使出了種種手段,更費了許多力氣,好不容易才把隕石從坑裡拖拽出來,再看那坑內,卻有一具焦臭的屍骸,辦認殘缺不全的屍骨,竟似貓骨,多半是個狸貓之屬,只不過大得出奇,不類常貓,已被隕石燒灼得面目不存,若非是藏在地底最深處,恐怕連焦炭般的殘骸都留不下半點。

當時的愚民愚眾,認為天墜就和雷劈一樣,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更不會沒來由地擊殺世間生靈,這肯定是什麼妖邪躲在“瓦罐寺”裡,此輩生前不知造下過多大的孽業,受了鬼神對忌,竟至有星墜相擊,看來舉頭三尺有神明,這瓦罐寺荒廢了多年,還能顯出如此靈異,果然是佛天甚近,報應從來不虛,欺心瞞天的勾當是作不得的。

於是就有那些專門好出頭的大戶人家,誠心誠意,出了大筆銀錢,購買磚石木料,聘請巧手工匠,在廢墟舊址上,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因有天墜擊妖,故將“瓦罐寺”的舊名,改稱為“截妖寺”,並且造了一座偏殿,單獨供奉“隕石”,後來延續了過往的千年香火,又漸漸興旺起來,每到廟會或是菩薩降誕的時節,方圓數百里內的善男信女,便會接踵而來,絡繹不絕。

這些風聞傳得極廣,張小辮在靈州城也多曾聽說,卻始終不知其中原委,自已勸慰自已“不應當以一時失勢,就自墮其志”,又混了幾時,到後來見也無其他異狀出現,索性就不再多想了,他這是“只因上岸身安穩,忘卻從前落水時”。

雁營從青螺嶺退下來不久,便又有飛檄傳至,張小辮趕緊接了令,初時還以為是要調兵繼續征剿粵寇,但這回的事情非同小可,原來英法聯軍逼近北京,朝廷急調各地精兵進京“勤王”,巡撫大人親點了驍勇善戰的靈州“雁營”北上。

“雁營”不敢怠慢,立刻整頓兵甲動身,誰知剛要出城,又傳來訊息,朝廷已和洋人議和了,各路人馬繼續就地征剿粵寇,不必進京勤王護駕了,張小辮聞訊鬆了口氣,便在營中與眾兄弟商古談今,最後說起那英法聯軍能有什麼本事,只不過幾千人馬,就竟然能打到北京,要是咱們“雁營”去了,還不一刀剁了“夷酋”的腦袋回來下酒,忽有部下來報:“有位說書先生要來求見營官。”

張小辮一聽,立刻想起了血戰黃天蕩以前,帶著眾人到城中聽書的事情,那時孫大麻子尚未身亡,兄弟們相聚一堂,是何等地暢快?既是勾起舊事,自然免不了一聲嘆息,他心知那“說書先生”是個有極見識的人,應該以禮待之,便命手下把此人請了進來,一見面就招呼道:“先生先生,你來得正好,叵耐這閒日難過,快給我等講些古往今來的奇聞異事。”

那先生先對眾人施了一禮,笑道:“張三爺,不知想教在下伺候哪段說話?”張小辮道:“公案史書類的說話無非就那幾般,早就聽得厭煩了,先生今日不如說說我們雁營的事蹟。”他異想天開,竟打算教那說書先生臨時胡編一段,單講皇帝在紫禁城中,得知靈州“雁營”平寇定亂,真有百戰百勝的手段,便在金鑾殿上設下御酒,傳“忠勇雁營”全夥進京,供皇上御前校閱,到時京城裡萬人空巷,不分男女老幼,盡皆爭相來看,只見“雁字營”盔明甲亮,繞行九門之後,再從演武樓前經過,那“短刀手、長槍手,弓弩手、藤牌手”,一行行一列列,隊伍齊整森嚴,真是兵如雲,將如雨,軍容肅穆,陣勢威武。

眾哨官聞言都是哈哈大笑,齊聲喝采,喧聲如雷,那說書先生卻聽得冷汗直冒,心道:“這小子可真敢誇口,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還是先說正事緊要。”便告訴張小辮道:“在下此來,正有件異事要說與三爺得知,但這件事關係重大,不便張揚出去,只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就罷了。”

張小辮早知這說書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當下屏退左右,又思量“隔牆猶如耳,窗外豈無人”,便壓低了聲音問道:“早看出先生是個有遠見卓識的非凡人物,今日特意到此,卻不知有何見教?”

那說書先生也低聲道:“張三爺,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可曾識得金棺墳裡的林中老鬼?”

張小辮暗自心驚,他向來口風甚緊,除了早已在陣前殞命的孫大麻子之外,此事並沒有再對誰吐露過分毫,想不到這說書人竟會知道,既然教他說破了“海底眼”,想必也是局中之人,何況正有許多疑惑未解,只好開啟天窗說亮話,當下不再隱瞞,點頭認了,又問:“先生何以得知?”

那說書先生道:“這事說來話就長了,山自青青水自流,要想知道其中的原由,且聽在下從頭道來,靈州城外的荒山野嶺裡,有座埋香掩骨的舊時墓冢,民間俗稱其為金棺墳,此墓非同小可,倘若講開來,真正是-話到迷霧寒千古,語出陰風透九霄。”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留《賊貓》下回分說。

那說書先生曉得前因後果,就在營中為張小辮講出一件事來,說起金棺墳古冢的來歷,原來墳中埋葬的貴妃娘娘,生前能歌善舞,容顏絕美,有傾國傾城之姿,皇宮內苑的三千粉黛,都及不上她,故此深受皇帝寵愛。

這貴妃專喜歡畜養珍異之貓,凡是世間的名貴佳貓,她都要想方設法得到,單是常跟在身邊的獅貓就不下十餘隻,群貓中有隻兩色妖瞳的波斯獅子貓最為名貴,更是與貴妃形影不離左右。

誰知有一天正在御花園賞花,妖眼獅子貓瞧見有白蝶在花間飛舞徘徊,便撲躍追逐,一路離了大內,從此不知去向,遍尋無果,使得貴妃娘娘終日垂淚,茶飯不思,害了好一場大病,把皇上急得團團亂轉。

有些朝中大臣為了討好貴妃,特意從民間收羅來千百隻波斯獅子貓,可這些獅貓都不對娘娘的心思,又有大臣不惜重金,教那能工巧匠,費盡心思,造了與真貓大小無異的一隻純金獅貓,神態憨然慵懶,兩隻貓兒眼各嵌異色寶石,像極了當初那貓,裝在精美玉匣裡盛了,獻入宮中,才哄得貴妃轉悲為喜,由此可見她當年確是榮寵無邊。

但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貓是通靈之物,群貓聚集的地方,難免有些怪事出來,終於驚著了當朝的太后,就有許多失寵的嬪妃趁機進言,所謂「欲加其罪,何患為詞」,謊說那貴妃整天與群貓私語,她肯定是古墓中的狸貓成了精,進宮來用妖法迷住皇上,致使朝政荒疏,如此下去必然斷送了江山社稷。

太后久在深宮,養了滿腹的陰狠性子,隨便找個由頭,就吊取了貴妃性命,皇帝事後得知,雖然懊惱無及,卻也發作不得了,他傷心愛妃慘死,就下旨送其還鄉安葬,先在「金棺寺」裡停棺三年,等到造好了「金棺墳」才正式下葬掩埋。

貴妃以前養在宮中的群貓,連同飼貓的貓奴,也都被逐了出來,貓奴們感念舊主恩德,就帶著大群貓子,遠遷到靈州城裡居住,為貴妃的金棺墳守墓,繁衍生息至今,所以靈州城裡的野貓格外多,而且皆是品相俱佳之貓,使靈州得了個「貓兒城」的別稱,倘若究其根柢,那金棺墳才是源頭。

當年的貓奴都是越人,懂得相貓之道,在靈州馭使群貓守墓的時候,曾擇了些門人弟子,授以古術,歷來都有貓主,後來名動天下的「貓仙」譚道人,正是此脈傳人,只不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譚道人熟知世間方物,廣有奇異能為,但他因不控貓入宮盜取夜明珠一案事發,隱埋了姓名,改頭換面,雲遊四海去了,終於不知其下落所蹤。

譚道人的一身本事,都錄入了一部《雲物通載》當中,傳到後世,靈州城的貓主就是「林中老鬼」了,此人無名無姓,只得一個道號在身,不僅承接了「貓奴、貓盜」所留衣缽,自身更有離奇際遇,他擅能以貓打卦,看乾象遍知天文,觀地理明識風水,深曉五星,決吉凶禍福如神,秘談三命,斷成敗興衰似見。

但這「林中老鬼」早年間心術不正,意圖要貓兒藥練就金丹,用之點石成金,服之長生不老,故此入了塔教,吃了不少童男童女,做下了許多傷天害理的勾當,一日入山尋藥,遇了暴雨,竟被天雷擊中,周身半毀,燒沒了面目示人,躲在金棺墳裡一藏就是十幾年。

他是道門中人,明白自已雖然避過了雷劫,但也丟了半條性命,又知他那「造畜」的所作所為,還要再受天譴,這一場大劫要是躲不過去,只能落得個化作荒煙衰草的結果,終歸難成正道,便深藏形跡,一直不敢在世上露面。

如今想得大道,只用有當年「貓奴」傳下的法子,找個造化大的人來同自已換命,於是他在古墓中苦等了多年,總算是等來了能數清《百貓迷魂圖》的張小辮,這張小辮天生是個造化奇大的貓子命,格局隨著時運起落,可貴可賤。

林中老鬼便自稱「鬼螩=」,?D4要結善緣為名,傳了張小辮幾件「相貓」的本事,又唬他有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可求,在暗中點撥指引,借了張小辮的手將塔教連根剿除。

林中老鬼是靈州群貓之主,他見那「長面羅漢貓」屢有異狀,自知劫數將至,只等此貓開口出聲,就是他命喪之時了,這時候張小辮也把這段因果宿債差不多都填滿了,林中老鬼就想借張小辮這三品武官,來替自已擋過天劫。

林中老鬼這件事情要是做成了,此身出有入無,非止一城一地之禍,卻不想人算不及天算,也合該著張小辮命不該絕,竟在瓦罐寺古剎當中,被三眼老狐引出來躲過一死,那林中老鬼雖然推測如神,但他欺心瞞天,最終也是棋差一著,事到臨頭回天乏術,被天墜隕石,擊得粉身碎骨,又遭業火燒化了殘骸。

看來那長面羅漢貓開口出聲,其主果然必遭橫死,只不過「貓主」不是張小辮,而是林中老鬼,此事陰錯陽差,卻也正應了「天意難違」之語。

張小辮先前也曾隱隱猜到了一些端倪,這時聽了此事前因後果,知道多半都是真的,必定不是眼前這說書人胡亂捏造來的,事後想想也覺脊背發涼,要不是得那老狐相救,張三爺早就給別人充作替死鬼了,恐怕到死還都被矇在鼓裡,但不知為何,他對林中老鬼,也並無太多怨恨之意,聽說此人已經在天墜時死在瓦罐寺了,心下反倒有些難過。而且張小辮總算知道了自已根本沒有「富貴不可限量」之命,雖是如此,卻也落得一個輕快,正是「一朝識破因果事,月自明兮鶴自翔」,他問那說書先生道:「想來此事埋根極深,不知你這位只會說書講古的先生,卻是從何得知得如此周全?」

那說書先生誠惶城恐地答道:「說來慚愧,在下與林中老鬼皆屬金棺墳貓奴一脈,雖然彼此之間有許多年不相往來,但看到張三爺在靈州城的種種作為,就知道必定是此人在背後指點,只是那林中老鬼是在下的前輩,又是個料事如神的人物,手段厲害得緊,滿城的野貓都是他的耳目,所以當初不敢明言道破,唯恐得罪了他,引火燒身。」

張小辮心裡惱火,暗罵這說書先生真是臭腳婆娘養的,便說:「現在連黃瓜菜也都涼了,說來又有何益?」

那說書人忽然給張小辮下拜道:「林中老鬼已經死在了瓦罐寺,如今三爺你就是靈州城群貓之主了,相貓憋寶之術亦正亦邪,唯看何人用之,善用則善,惡用則惡,在下不才,今後願意追隨張三爺左右,做個雁營中的師爺。」

張小辮聞言大喜過望:「軍旅之中,向來枯燥寂寞,咱們雁營裡倘若有了先生這等人物,在一起談講講講,今後還有甚麼難過的日子?」可轉念一想,又覺此人雖是胸藏錦繡,博古通今,但三爺這「雁營」也不是他想來就來的所在,出謀劃策的本事究竟如何,還得試試才行,於是又對他說:「上水泊梁山入夥還得先納個『投命狀』,你這先生想做『師爺』,得先替三爺去提督府當回『說客』,要是能說得老圖海把他的女兒下嫁給張三爺,才算是你的能耐。」

那說書先生見張小辮命數離奇,才有心要跟隨左右照看於他,當下笑道:「何難之有。」隨即講出一個計策來,原來在靈州城貓兒巷的野貓裡,有隻小巧的花貓,周身都是銅錢般的花紋,喚作「千文錢」,古稱「喜錢兒」,按照相貓之說,這隻貓最能向人討好,牠跟在誰的身邊,誰就會格外招人喜歡,帶上此貓上門提親,還不等開口說話,這門親事就已經先成了三分,另外那老圖海迷信命祿,只要這先生給張小辮偽造一張極貴的命格,再加上他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不愁此事不成。

張小辮本來只是想難為難為這個說書先生,沒想到娶親之事竟然被他說得易如探囊,不覺喜動顏色,急忙就要起身到貓兒巷裡去捉「千文錢」,先教老圖海那狗官曉得他些手段。

誰知那說書先生又道:「如今這世上大亂未定,正值朝廷用兵之際,眼看各路官軍都要南下征剿粵寇,值此天地失常的時節,還暫且不宜談婚論嫁,此事應當徐圖後計。」

張小辮心想:「這可倒好,三爺我是『急驚風遇上慢郎中』,也罷,反正是好飯不怕晚,既然有此良策,又何必急在一時。」於是召來營中兄弟,暗中開了香堂,讓這「說書先生」插香入夥,立下盟誓大咒,其中經過自不必說。

那「說書人」入營不出三日,果然如其所言,雁營要奉命南下進剿,看來官軍與粵寇之間,即將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張小辮經那先生指點,在離開靈州城開拔之際,帶了幾隻「得勝貓」在身邊,率領著雁營兵勇,會合了大隊官軍,浩浩蕩蕩而行。

此後數年,雁營跟著大軍轉戰南北,掃平了粵寇,征塵未洗,便又北上圍剿捻匪,直到隨著左師的楚軍揮師西進,一舉收復新疆全境,才得以功成身退,其間輾轉萬里,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更有許多奇蹤異跡,卻不在本回話內,這正是:「海深能容蛟龍隱,天高可使鳳凰遊。」《賊貓》到此,暫且告一段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女師父趕我下山相親

半箋止彼

重生,從2009開始

螞蟻錘大象

全蜂族都在說愛我

一棵番茄樹

我的爺爺是首富[穿書]

梨花疏影

炙野

八寶粥粥

半途

四面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