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 副使蔡邕,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臊眉耷目,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底是能借不能借,怎麼也不回個信呢?

行,既然是來了,咱們就把事情捋捋清楚。

劉琦打定主意,要找機會和他單獨談談。

劉琦仔細的打量蔡邕,見他身高八尺,十分清瘦,支顴骨臉,修飾整齊的獨束短鬚半黑半百,雖為使節,卻穿了一身已洗的發白的長袂儒服,外披罩服,素雅淡然,實有清流雅士之相。

劉琦衝著蔡邕長長作揖,道:“學生劉琦,見過蔡中郎。”

蔡邕卻是側過身,讓了劉琦半禮,道:“老夫聞令師乃山陽元節先生,元節公與吾師伯始君同輩論經,你與我不可執師禮也。”

劉琦聞言不由一笑,看來蔡邕這老頭也是有備而來的。

居然連自己的師承都打聽清楚了。

劉琦的老師,乃是他的同鄉,山陽高平人張儉,其人不但是劉琦的同鄉,而且還與劉表同為黨錮禍難之人,二人算是齊名與世。

劉琦入太學前,為豐攥履歷,便由劉表做薦,被記為張儉的入門弟子,但實際上張儉也未曾教他太多。

漢朝的儒學名門,有時候就是這樣,大家彼此互贈一個師徒名額,互相標榜一下,為的是佔據更多的社會資源,至於老師和徒弟之間,真正能傳教多少文化,可以說就不是特別重要了。

劉琦道:“蔡中郎經學、數術之道無一不通,又有釋誨戒訓冠絕當世,受劉琦這一禮也是應該。”

蔡邕捋著鬚子,慈祥地笑道:“你也是師承大儒,青年翹楚,又何必自謙,回頭閒暇之時,你我一老一少,可切磋些文章數術,以換心得。”

劉琦聞言一驚,忙道:“不敢,別的還好說,文章數術著實不敢在中郎面前獻拙。”

劉琦穿越到漢朝這些年,若是論起先知前瞻性、思想超前性、揣摩人性的心理學科、先進的經濟和政治學、或是搞一些這個時代沒有的發明創造……他身為穿越者,都自覺是凌駕於漢朝人,哪怕是學究天人的名門士子,劉琦也自認為不輸他們。

唯獨,學生時代最基本兩個科目……數學和語文,若在前世沒有高階水平,千萬別在古人,特別是精通經學數術的名士面前獻醜。

數學語文在後世,為什麼是小學生的基本科目?……因為從古至今,這倆就是小孩的科目。

文章自不必說,現代人若是不‘剽竊’文章,讓他們跟古代文人憑真本事比比詩詞歌賦,哪個是對手?

至於數學……

劉表給劉琦的那《周髀算經》副本,成書時間已不可考,但估計最少有幾百年以上。

書的開篇就是周公和商高的一段對話,講述矩出於……股修四、徑隅五等,其演說的其實就是勾股定理,其後的篇章還包涵了大量的分數問題……這還是漢朝數百年前的水平……

萬不可輕易與古人鬥那些算數語文之類的基礎學科,這是劉琦對自己的告誡。

與蔡邕寒暄了一會之後,李傕遂道:“劉公子,咱們入帳詳談,如何?”

劉琦轉頭看向李傕身邊那個不引人注目的四旬中年文士,他似是無意的站在李傕背後,一直不出聲,若不是劉琦特別注意,只怕早就被人忘卻了。

“這位是誰?”劉琦請教李傕道。

李傕呵呵一笑,道:“劉公子倒是眼尖。”

他轉頭道:“文和,還是來見過劉公子吧。”

劉琦聽了‘文和’二字,眼睛微眯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沐時光傾慕你

沁杞

葉風雲陸一曼

離月醉

16年一場空,我轉身和天降相擁

整鍋燉土豆

都市天蛇

小卒沒過河

那個人,老公

悠仔歲歲

法老的寵妃

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