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漢書,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臊眉耷目,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琰聞言笑了:“公子所言的,莫非便是長沙的茶陵縣?檟荼茗荈,多有所出,琰甚慕之,可惜一直無緣得往。”

劉琦笑道:“這麼說也不盡然……其實蔡大家很快就有機會前往長沙了。”

蔡琰奇道:“公子何出此言?”

劉琦又飲了一口淡茶,遂將劉表意在長沙建立荊南學宮,並在荊南撰寫《漢記》的事情,向蔡琰說了一遍。

按照劉琦的想法,他本以為蔡琰對去荊南會有牴觸,畢竟以大漢的國情來說,過了湘江後越往南走,便越是經濟和人文發展落後的地域,蔡琰原籍於陳留。正是天下經濟與文化的盛興之地,她又怎麼會願意前往偏僻的荊南呢?

但是蔡琰的表現卻超出了劉琦的想象。

她沒有任何猶豫,反而欣然應諾。

她輕點螓首,道:“其實,琰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襄陽久居,畢竟襄陽學宮中的五業從事是仲子公與廣明公,琰不過區區一介女流,又如何能與二君同宮授學?若能去往荊南,正得其便。”

劉琦試探地問她:“荊南遠離繁華,乃偏僻之地,不少地方甚至還是荒蠻之所,蔡大家去那裡編撰《漢記》,難道不覺的委屈嗎?”

蔡琰搖了搖頭,認真道:“家嚴與劉使君同為名士,卻深陷朝中,不能如使君般治學一方設立教化,實乃生平憾事,琰身為蔡家之女,自當秉承嚴君之志,豈可因地域偏狹而怯?能在荊南之地推行文治,制禮作樂,典籍娛心,育人為務,使南境政治安穩,風俗淳美,文教粲然……卻正是蔡琰之志。”

劉琦沒想到蔡琰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心中不由升起了讚賞之情。

他衝著蔡琰拱手道:“能與蔡大家這樣的女中英傑同往荊南,一展抱負,實乃劉琦平生之幸。”

蔡琰問道:“公子也要去荊南?”

劉琦一邊喝茶,一邊笑道:“若是劉琦不往,僅憑蔡大家一人,又如何能操持的起長沙官學?”

蔡琰細細思之,暗道確是此理。

自己雖然受了劉表五業從事的任命,但卻無權調動地方資金與人夫來修築學宮,更無能力召集士人編撰《漢記》。

有此能力者,也唯有劉表和劉琦二人而已。

但劉表身為荊州牧,自然需要坐鎮襄陽總攬全域性,而劉琦雖為南陽郡守,但因為宛城在袁術之手,劉琦反倒是變成了沒有實務,可隨意走動之人。

放在後世,蔡琰就是一個女教授。

劉琦才是執掌學校運籌的董事會成員兼校長。

“既如此,敢問公子,咱們當何時往長沙?”

劉琦微笑道:“且待嚴君奏往長安的奏疏得應而後,便可成行。”

……

不久之後,長安方面的詔書下達,著令荊州牧劉表,負責總籌補錄《漢記》之事。

訊息陸續傳往各州,引得諸州的經學士子紛紛側目。

在荊楚補錄的《漢記》,自是得用上諸家學派的經史高人,而《漢記》中所記錄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就等於大漢朝廷承認的官方史卷,而能夠編撰之人所代表的經學派系,則在無形之中,也會被社會承認為具有官方性質的正統經史之門。

諸多經學名人不由皆紛紛躍躍欲試,渴望參與到這件大工程中來。

劉表本身就是八及名士,他既然承擔了補錄《漢記》的職責,那便不能僅僅只能是拾人牙慧補錄一些篇章那麼簡單。

對他而言,那隻不過是追隨前人的腳步而已。

針對此事,劉琦曾對劉表提了一箇中肯的意見,深得劉表贊同。

荊楚在廣召諸派經學英才編撰《漢記》的同時,可作延伸,繼《漢記》之外,再做一套更為精準,更為龐雜,內容更為全面的紀傳體斷代史。

前有班固編撰《漢書》……

荊州可以在《東觀漢記》和《漢書》的基礎上,延伸出一部集《列傳》《紀》《郡國志》等等涵蓋更加多樣化的——《後漢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我黴運傍身,笑虐諸禽

憨憨的迷瞪瓜

為她折腰

紅馬甲

俺尋思這挺合理的

天鑼雷光

我從仙界來

思無邪

嘉平關紀事

浩燁樂

生而為王[快穿]

北地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