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暱稱已被使用一萬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7章 除舊佈新,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該暱稱已被使用一萬次,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根基不穩的因素外,北宋的官僚系統本身,存在很大問題。

官員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這個問題愈演愈烈,最終甚至拖垮了整個王朝。

國家設定官府的本意,是最佳化管理,緩和上層和底層之間的矛盾。

但是北宋的官僚系統極度膨脹,最終佔據了社會大部分的資源。

國家貧弱,百姓困苦,處於中間層的官僚們,倒是吃得白白胖胖,幸福得像二哈一樣。

本應用來最佳化管理的權力,被他們當成了提款機。

越到後期,這個問題就越突出。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官僚系統為了維持自身運轉,對外卑躬屈膝,用土地換和平,對內增加稅收,剝削百姓。

中原地帶的起義,就是他們逼出來的。

……

王小飛前往濟州府,與吳用商議此事。

同時也給派駐在山東各地的頭領們信,將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商議。

會上,吳用沉思良久,面色嚴峻:“此事幹系甚大,也確實難辦。”

王小飛態度堅決:“再難也得辦,這件事如果辦不下來,咱們的政令根本就出不了濟州府。地方官僚敷衍了事的行為,只會越來越猖狂。長此以往,後果難料。”

“你準備如何做?”

“必須要改革官制,淘汰冗員。先在濟州府試點,如果可行,立即推廣到所有府縣。要是地方上有阻力,那就殺掉一批不聽話的官僚,強行推下去!”

吳用聽後,憂心忡忡。

“小飛,這可是劑猛藥,你得想清楚了。”

“此事遲早要辦,不管是為了眼下,還是為了將來,都得下這個決心!”

……

北宋有“三冗”,冗官、冗兵、冗費。

這三大頑疾,拖垮了整個王朝。

其中的“冗官”問題,與北宋的地方治理思想,有著很大的干係。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各個藩鎮的軍事腦,集財權、軍權、人事權於一身,根本不把中央放在眼裡。

北宋立國後,決定吸取這一歷史教訓,在全國幾百個州的基礎上,增設了“路”的行政區劃,

這裡的“路”,類似的後世的“省”。

最初有十五個路,後來增加為二十四路。

“路”與“省”最大的區別在於最高職務長官的權力劃分。

省是有省長和省委書記的,這二位擁有相當的權力,可以處置轄區內的具體事宜。

但是北宋的“路”,卻沒有“路長”或者“路委書記”。

中央政府將“路”的財政權、人事權、司法監察權、物資轉運權分散開來,形成“帥漕憲倉”的體制,分別稱為:安撫司、轉運司、提舉刑獄司、提舉常平司。

這就相當於,一個省有四個省長,而且這四個省長一邊大,各管各的事,誰都不服誰。

四權分立的結果,好處是互相制衡,根本無法造反,中央和皇帝的位置非常穩當。

壞處是遇事推諉,誰都不想幹活,尤其碰上外敵入侵、土匪起事,地方根本無力抵抗。

……

四個省長,就意味著四套班子。

北宋公務員那龐大的數量,就是這樣堆起來的。

舉個通俗的例子,古代大法醫宋慈先生的官職——大宋提刑官,便是提舉刑獄司的司長,管理近乎一省之地的刑事訴訟。

要是放在今天,我們得稱呼宋慈為“宋省長”,而不是“宋司長”或者“宋廳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火探星奇

雲凌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