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零九章 活路,新順1730,望舒慕羲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確是英國人的槍、英國人的炮,但站在他們背後的,絕對不是英國人。

英國人自己,都沒有這樣的營連戰術。自己不會,又怎麼教別人呢?

一瞬間,心下似乎全想明白了。

回望整個歐洲,沒有一個強國的6軍戰術是這種風格,此時一個都沒有。

瓦爾克尼爾沒和大順的軍隊交過手,但這種截然不同的戰術風格,顯然不可能是這些叛亂者自己琢磨出來的。

如果是大順這邊在背後支援這支叛軍,那後果,恐怕就嚴重了。

大順艦隊出現在海上,最多證明這支叛軍和大順合作。

可若是這支叛軍本身就是大順支援的,那問題就大了。

錫蘭的數萬華人、爪哇的交得起人頭稅的華人、東南亞各地散落的華人……如果真是這樣,恐怕北面那個大國,早在許多年前就在謀劃東南亞的事了。

甚至,錫蘭移民計劃,恐怕也是大順在借荷蘭的手完成的戰略佈局。

如果真是這樣,那還打嗎?

抵抗還有意義嗎?

如果這支叛軍是大順支援的,那麼大順的正規軍,肯定比這支叛軍要強。

連荷蘭人一直依仗的海軍,都已不如人。

在東南亞、在這個距離大順順風一週航程、距離荷蘭順風至少七個月航程的地方,怎麼打?

錫蘭遷徙計劃,是在這支叛軍起事之後,那麼錫蘭肯定也會丟掉的。

錫蘭丟了、爪哇丟了,馬六甲中國人會留給公司嗎?

錫蘭、爪哇、馬六甲都在大順的控制之下,東邊的香料群島、安汶、蘇拉威西這些地方,又憑什麼守住呢?

這些地方都守不住,公司憑什麼存在呢?

此時此刻,面對著“叛亂者”的攻勢,瓦爾克尼爾想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把部隊拉回巴達維亞,作為談判的資本。

雖然剛才就說要作為談判的資本,但此時的想法,和看到那支“叛亂者”反擊之前的想法,截然不同。

他要談的東西,和剛才已經不一樣了。就在看到“叛亂者”的戰術動作後。

雖然早在劉鈺逼他改變貿易政策、向他施壓的時候,他就生出“不如歸去”的退意。

但現在,他並沒有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卸下總督的職位,回荷蘭養老。

理論上,每個總督在離開巴達維亞之前,都會得到一大筆的錢。

正常來說,每年總督有兩萬的“合法的額外收入”。

平時拍賣包稅權,又能得一大筆錢。

等到走的時候,會拍賣自己的私人物品。哪怕是個破瓶子,也可以被拍出幾千甚至上萬的高價。這是巴達維亞的潛規則,上一任總督只要不是犯罪被擼的,基本上都會在交接的時候,將一些事和下任總督安排明白。

這麼看起來,似乎瓦爾克尼爾在生出“不如歸去”的退意時候就回荷蘭養老,對他個人是極好的選擇。

但實際上,細究起來,並不是。

看清楚這支“叛亂者”隊伍背後的支持者到底是誰後,瓦爾克尼爾就不可能後悔沒有早點歸去。

大順佈局這麼久,錫蘭的移民也是在計劃之內的。

真要是之前自己生出歸去之意時就回荷蘭,那麼,丟失東南亞的大黑鍋,就得扣在他的頭上了。

17人紳士團是真正的決策層,他們的家族勢力,哪是自己可比的?他們會背這個大黑鍋嗎?

公司破產,並不意味著董事破產啊。強逼政府,停止兌付就行啊。

公司一旦破產,數以萬計的股民、持股者、投資者,總需要找個說法,需要一個人出來領罪。

誰來?

肯定是他來頂罪,來消解因為公司破產被牽扯的數萬人的怒氣。

當年鬱金香事件的時候,多少人一夜之間自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請閉眼,女主請發言

四藏

裝綠茶後我爆紅了[穿書]

葉子已青

大明朝(1368—1644)

宗承灝

我將此生,說予你聽

桑榆未晚

修真之無限選擇系統

愁仙羽

史上最強狂帝

天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