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開戰(一),新順1730,望舒慕羲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錢沒人,肯定是辦不成事。

皇帝也知道劉鈺念念不忘對印度的戰事,故而在要錢上,皇帝知道劉鈺應該明白輕重。

但在要人的問題上,皇帝還是有些驚詫不已。

劉鈺開口就是“臣需至少兩千吏員,培訓之後,方可成青州府事。此兩千吏員不可少, 若是陛下允許,只怕3千最好。”

“至於錢財,印度事前,還請陛下每年撥給五十萬兩,蠲二年國課。期間鹽政、地租事都解決了後,重新稽核清查,另行制度徵稅。”

“待青州府、武定府、濟南府、曹州府、東昌府事皆畢,朝廷只需每年暫停國課上繳, 再每年撥河工款4oo萬兩、遷民款3oo萬兩, 四五年即可成。其中所用錢財、人力、役力,摺合白銀數千萬乃至上億,但實則朝廷國庫內帑只要3五千萬兩,即可成此事。”

錢,肯定不多。算起來,還真就是劉鈺說的,四五千萬兩就能做成這件事。

四五千萬兩的支出,其實不算多,相對來說鎮壓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得照著幾千萬兩去花;去西北、西南打幾場仗, 之前也得幾千萬兩。

真要是四五千萬兩, 就能把黃河問題解決, 順帶還能解決一下人地矛盾、土地兼併的問題, 自然是賺大了。

只是, 人,卻讓皇帝大為吃驚,一個青州府就要二3千人的吏員?

既是朝廷的吏員,肯定是要給錢的。

就算這些吏員連最小的官都不是,一個月算上吃的米,也得3四兩銀子。如此算下來,以3ooo人算,一個府一年就要十多萬兩的白銀,供養這些吏員。

而名義上,朝廷正式官員的俸祿,全國加一起可能也就幾十萬兩,到不了一萬百萬兩。

青州一年繳稅,能繳多少?夠不夠這3千吏員的薪水?

雖然驚詫,但皇帝還是很清楚王翦滅楚的故事的。

這事沒人願意沾不提,而就算有激情狂熱之輩願意承擔這個責任,只怕號稱既花錢少、又不需要多少人之類的,皇帝自己也不可能相信。

劉鈺這麼說,肯定不是隨口說的,顯然是算過的。

3千人的吏員,只看人數,這不是問題。

將近一百萬生員, 基本用不上。但就算不用生員, 只用那些學新學的,挑個3千人, 還是易如反掌。

皇帝也沒有直接提人數的詫異,而是笑道“青州府一年國課,並無多少。愛卿這一年就要五十萬兩。到時候,便是做出政績,也必多有議論之聲。”

劉鈺澹定道“陛下,全國不過15oo來個縣,百餘個府。莫說一府5o萬兩,便是一縣5o萬兩,若能成事,那也不過4億5ooo萬兩白銀,換國朝千秋萬代不敢提,但興周八百年當無難事。”

這話倒是確實如此,松蘇的改革已經證明了劉鈺的手腕,而在山東幾個府縣的改革,刨除掉黃河問題,更是要為大順朝的土地兼併問題趟趟路。

在劉鈺明確表示和松蘇地區的改革完全不同後,皇帝再想想劉鈺給出的數字,心道也確實如此。既是考慮了貿易、關稅和印度事,這四億五千萬兩,還真就不算多。

但劉鈺一下子開口要這麼多吏員,顯然是準備把統治深入下去,可似乎若是每個府都養這麼多吏員,這興周八百年的事,只怕難說。

皇帝又問了關鍵問題道“卿這二3千吏員,為當地胥吏?還是巡撫御史那般?”

“回陛下,不為當地胥吏,只是負責調查、清查、定契之類。青州事畢,則可直接往曹州、濟南等地。”

皇帝又問道“那這些吏員,做成之後,經驗豐富。若是朝廷日後要變法,則他們可用;若不變法,他們又將如何安排?”

“回陛下,若日後變法,則可用於各地。”

“若日後不用,擇其優異者,效軍隊事,闢為良家子;擇其苦勞者,授予軍勳;擇其平庸者,朝廷出錢遷往海外各地,賜予土地。”

皇帝嗯了一聲,這就比較合適了。

再看看劉鈺,皇帝心裡快地盤算起來。

從松蘇交權的事看來,並沒有太多麻煩,即便換了一批皇帝派過去提前在那邊實踐過的人,保持蕭規曹隨的政策,也沒有出任何的問題。

再加上之前的海軍、軍改等事,也都證明了劉鈺確實並不戀棧權柄。

只說松蘇在改革之後,關係到漕米、稅賦、貿易、以及朝廷的大量用銀,可以說這是最有可能借此而為自身籌碼的地方。

但交權換人的過程,基本沒出任何的問題,一切照常,每年的稅收貿易款項等也都是那是繳納。

那麼,山東的事,也就更不用擔心了。

畢竟劉鈺要乾的,都是得罪人的事。不管是減租減息,還是長佃,亦或者是挖掘黃河河道、讓黃河走山東,在皇帝看來,劉鈺這麼幹,真的就是奔著去當桑弘羊去的,實在不必擔心太多。

而且山東緊貼著京畿。

略微考慮了一下權柄的問題,剩下的,那也就好說了。

敢要錢、敢要人,而且要的這麼離譜,看來著實是真的奔著做成黃河事去的了。

要人,只要答應,那也簡單。不要說錢給到位,劉鈺做起來很容易;就算不給錢,只要給了授權,以幕僚自己掏腰包的形式,皇帝看來也沒問題。

至於說具體怎麼搞,現在劉鈺也只能給出個大概的方向,皇帝覺得也沒必要再去問了。反正大方向上,聽起來問題不大。

從猶豫到慢慢下定決心,劉鈺也再度給出了一句話。

“陛下,臣於外事,心願已平。於俸祿,業已封爵。海波也平了、爵位也封了。”

“樞密院諸事,也已步入正軌。征伐印度、歐羅巴事,方桉也已擬定。”

“臣請辭樞密院諸職。專心於黃河事、抑兼併事。”

“於蒼生,黃河事一旦天決,千萬人受災,臣所不忍也。”

“於社稷,亦然。”

“於個人……臣想年老之前,嘗試尋找解脫王朝輪迴之嘆的辦法。松蘇事,臣實話實說,臣不過是行管夷吾、桑弘羊、劉晏等先輩之術,形雖不似,實則魂同。況且松蘇與別處大不同。且臣亦相信,縱然找到了辦法,朝廷若無錢、米、糧、布等,也是什麼事都做不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自尊心太強了

夕風吹明月

鑑寶之我有五個女神姐姐

洪一

天眼神醫

古月

重回1982小漁村

米飯的米

鐵血大秦

風華爵士

庶女的品格+番外

一笑笙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