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八三章 最後的鬧劇(九),新順1730,望舒慕羲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李欗唸了王安石的詩,也說了蘇轍的評價。

最後,只能說,各取一半。

那,這話聽起來,便有意思了。

各取一半?

顏李學派展到最後,王源提出了“既要工商業展、也要保護小農利益”的這種“各取一半”的方桉時,思來想去、搜腸刮肚,最後想到了“惟農有田論”。

亦即,強化身份管控,如此才能各取一半。

這個“惟農有田”的前提,就是既要工商業展、又不能跟朝鮮國似的取消貨幣、又允許土地適當買賣等等。

最後腦子一轉,哎,你商人不是有錢嗎?那我給你打個身份標記,商人不準買地,有錢也不能買,這不就解決了嗎?

這,也是承認現實。

那麼,各取一半,承認現實,得有政策、有手段、有統治技術、有具體辦法。

而不是說,空在那談政策,就能保證商人有錢不去買地、不去放貸,而是老老實實在先地區搞工商業的。

那麼,政策呢?

具體的政策,怎麼辦?

王安石給出的方桉,在詩裡寫的清楚。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問題在於,這個方桉本身,就是空想。

你大宋也好、大明也罷、大順也在內,算個什麼東西,能做到【如天持斗魁】?

你啥組織力啊?

你啥基層控制力啊?

你真以為人主就是黃帝,能四面而知天下細微事呢?

一年十幾億畝土地,收不到2ooo萬兩白銀的行政能力,也配談【如天持斗魁】?

這倒不是在給橫徵暴斂唱讚歌。

而是。

我有本事收一億兩白銀的土地稅、但我不收。

和我也想收,但我沒本事收。

這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得先有收一億兩的本事,才有資格談“仁政”,我不收。

而你壓根沒本事收,嘴上卻掛上“仁義”二字,那就純粹是我當不了富是因為我不想了。

不過,劉玉也沒有追問這個,而是問道“如今有一些學問,漸成顯學。”

“即所謂均田、十一、造船、移民、墾扶桑。”

“先富小農,而後工商。”

“如此,市場可得。”

“如此,小農富,而為他人傭僱為工者,工資必高。”

“亦可算是如今條件下,蘇子由之所謂‘其貧而不貴,貧富相持以為久,而天下定’之策。”

“此種顯學,甚囂塵上,神魂漸成。殿下以為,或可行乎?”

“又兼或,有復古儒生之言,摻雜其中。以為成鄉約、變井田,加諸其上,則更進一步。”

這,在大順並不是什麼忌諱。

一直以來,均田乃天下第一仁政的說法,就是政治正確。

辦不辦是一回事,這個說法會不會直接被抓住殺頭,又是另一回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只撩不婚

木易小梨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國

博陵先生

戰鬥本來就是這樣的

純散人丶坑神

在年代文裡當攪家精[七零]

烏鴉老道

一覺醒來:七個女神找我報恩

半島鐵盒呀

一品梟雄

皖南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