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小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北平,北平,大明門,湘小妃,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捕魚兒海大捷,徵虜大將軍藍玉奉皇帝旨意,大軍班師回京。

十五萬兵馬隊伍就此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張輔騎著小狼,手搭涼篷,遠遠眺望巍峨高大的安定城門。

大軍出征,走的是北平城北垣西側的德勝門;大軍凱旋,走的是東側的安定門,一五一十,都有規制。

安定門是一座新修的青磚城門,城門很寬,約八丈有餘,高約二丈。往上看,得將脖子仰得很高才能看清楚全貌。

沿著城牆,有一道寬闊的護城河,波光粼粼的,很是清澈。護城河邊種滿了白楊樹,樹蔭初成,肥嫩可喜。風一吹,葉子都吹得翻了過來,露出銀白的背面,像波浪一般,嘩啦啦地響著。

城門上邊建有城樓,灰筒瓦綠琉璃瓦,城樓內兩側城牆內壁修有登城馬道,供守城軍士步行或騎馬上下城牆。

城門口建有兩座箭樓,雄踞於四丈高的城臺之上,對外的三面牆體上下都設有四排箭窗,一有戰事,立刻可以組織防衛。

軍容肅整,只聞馬蹄與盔甲摩擦之聲,別的連一聲咳嗽也聽不見。

走到城門口,大軍便停止行進。張輔探頭往前一看,兩邊已有不少官員在等著了。

燕王下馬,大笑著與北平提刑按察司、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的頭頭腦腦們寒喧,接受著他們或得體或激昂的恭賀。

張輔沒有跟隨在朱棣身側,看不見前邊在舉行什麼儀式,等了半天,大軍才開始緩緩進入安定門。

城門裡頭就是弧形甕城,城門門洞,有一道千斤閘,危急之時可以放下。

甕城之內,還有一座新建的真武廟,紅柱綠頂,漆色鮮豔,裡頭供奉的是真武大帝。

朱棣領先下馬,走進真武大殿,向丈許高的的真武大帝拈香祝禱。

大軍又莊嚴肅穆地待在原地,等候燕王祭拜真神。

拜完真武廟,眾人才鬆了一口氣,氣氛開始寬鬆。

因為北平三司一齊出動,城門一帶戒嚴,看不見有百姓在道旁等候。

進城便是成賢街,一路種植著槐樹。時值四月,北平春深,槐花盛放,滿城都是又甜又稠的花香。

成賢街建有四道牌樓,街道東端是孔廟,兩邊都是節次鱗比的民居和店鋪。

張輔當然到過二十一世紀的北京,他騎在小狼背上,四處張望,一面走著,一面與後世的記憶反覆印證、對比。

與玻璃與鋼筋水泥建成的國際化大都市相比,張輔更喜歡這座以灰綠為基調的古城,每座屋舍看上去都古樸、莊嚴。端正筆直的大小街衢,符合建築美學和風水,更有一番天朝古都的堂皇氣象。

出了成賢街,張輔便大吃一驚——這北平城只怕是萬人空巷,都來安定門迎接燕王大軍凱旋歸來了吧?

……

在眾多圍觀的人群中,有一個高大的中年漢子正抱胸而立,只見他身高足有六尺,肩膀賽門寬,老臉老皮,鬍子拉碴,身上一件破舊的灰佈道袍,上邊還沾了幾大塊油漬。

他神情悠閒,側耳將身邊人的議論收在耳底。

“咱們這次可是打了大勝仗了,老漢是聽說,燕王殿下把韃子皇帝和皇后一家子都給抓回來了!”

“就是,就是,聽說啊,聽說啊,那韃子皇帝身高八尺,眼似銅鈴……”旁邊的人附和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大明搞基建

咚咚東東

網遊之田蜜末日

玖久藝

終極高手

冷海隱士

力闢天穹

劍嘯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