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小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章 仗義每當屠狗輩 上,大明門,湘小妃,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路上,張輔的心非常沈重。

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他,真沒有看見過這麼多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小孩子。

再怎麼窮,也有口吃的。就算父母不在了,國家也有福利機構和扶貧政策,斷不至於叫百姓吃不飽穿不暖。而現在的北平,這樣的孩子還不知道有多少……

這還是北平,相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還算是很富庶的地方,可是一出城門,便是貧民窟。

貧民窟裡住的都是苦力,也就是沒有土地、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家,只能靠出賣力氣為生。

走水路運進城裡的貨物,大都在城門口卸下,由苦力背進城裡,分送至各個商行,眾多打赤腳的苦力便遠遠在那邊碼頭上等著,一有船來,便爭先恐後地向僱主推銷自己。

“俺有的是力氣!大官人,俺能背起一百斤的貨物,包管不會摔了您的。”

“我對城裡哪個商行都熟著呢,錯不了道,大老爺,您只管放心!”

遇到運送糧食的船隻,便是這些苦力掙錢的好時候,不需要爭搶,一個個排著隊,如同螞蟻一般揹著沈重的麻袋向城裡的米行走去。

就算這樣,也攢不了幾個錢,他們的孩子還是沒有東西吃,沒有衣服穿,當然,更加沒有學上。

張輔不由得問自己老天既然讓我穿越了過來,就不能為這些人做些什麼嗎?

……

南城區的一間破瓦房前,楊士奇伸出一隻手,正躊躇著,要不要去敲那扇破舊的木門。

不過,當他看了看這頹敗不堪的房子,心裡便涼了一半。

房屋一根檁頭已經腐朽,半邊屋頂都塌下尺許,住在裡邊,還真要當心什麼時候整個垮塌。

正在楊士奇躑躕良久,轉身打算離去時,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高大的中年漢子從裡邊走了出來。

“進又不進,走又不走,你這書生好不曉事!只管這磨磨蹭蹭地,叫老子瞅著好大不耐煩!”他說話聲音十分粗豪,直吼得楊士奇耳朵嗡嗡響。

楊士奇被他吼了個面紅耳赤,只得拱了拱手,叫了一聲“是陳二爺吧?學生是江西人,遊學至北平城,只因……”

他話未說完,便被這位陳二爺打斷了“老子不認識你!”眼神很兇,語氣很橫,瞪得楊士奇渾身一個哆嗦,也不聽他接下來要說的話,便要掩門。

楊士奇趕緊說道“是北平城裡的黃淮黃宗豫叫我來的,他說陳二爺義薄雲天,一定會幫我!”

“黃淮?”

“是。”

這陳二爺認識黃淮,是因為他們家是世交,只是陳家現在敗落了,流落到這金都舊市,而黃家卻依舊興旺。

陳二爺的語氣稍微溫和了一點,居高臨下地看了楊士奇一眼“進來說話。”

楊士奇進了屋,現他這屋裡真的是家徒四壁。一張木板床,上邊鋪著破舊的被褥,另有一張八仙桌的腿,四條缺一條,拿磚頂上。上邊放著一個豁了口的粗陶碗,估計是既是茶盞又是飯碗。

他不禁心裡泛了嘀咕這麼窮的人,能幫上他的忙嗎?

只見這陳二爺兩眼一瞪“有什麼事,你說。”

楊士奇心想,既然來都來了,死馬當做活馬醫吧,便將自己的名字說了,正打算說來意,陳二爺便很不禮貌地打斷了他的話。

“楊先生,我聽說過您的名字。咱們雖然是窮苦人,但對於大孝子是頂頂敬仰的,有什麼事,您吩咐。”

這位楊士奇是江西人,幼時喪父,跟隨母親再嫁入羅家,便跟了羅家姓。一日,羅家祭祖,楊士奇當時還年幼,自行拿泥巴捏了個生父的神像,像模像樣地拜了起來。

這位繼父也是個豪邁人,見這個繼子年紀雖幼,倒也不忘本,便叫他依舊姓楊,自己幫他做了一個牌位,由他每年自行祭祀。

百善孝為先,這麼一來,楊士奇的名聲就傳開了。就連這位海津寨(天津)來的大名鼎鼎的陳二爺也聽說過他的名字。

楊士奇倒不料這位陳二爺也聽說過他,頗為侷促了一陣方才介面。

“學生……初到北平時,因手頭緊,便將一些用不著的物品抵押給東城的萬成典當鋪,說好月息二分,昨日我去贖當,但典當鋪的掌櫃推說上月便已逾期,不肯贖當。些許衣物倒也罷了,只是有一件玉佩乃是養父所留,非贖回不可的……”

陳二爺人在江湖,哪裡不知道當鋪裡的腌臢事?他怪眼一翻,仰頭向天想了一想,概然道“楊先生您回去罷,我明日便去東城,瞧瞧那位萬成典當鋪的掌櫃能否賞我一個薄面!”

楊士奇忐忑不安地回去了。

他在遜志書院求學,向來只有出項,沒有進項,帶來的些許銀錢很快用完,自然並沒有銀錢贖當。是黃金雷聽黃淮說他如今窘迫得很,連換季的衣裳還在當鋪,這大熱天的還穿著春裳,便拿出些銀錢讓黃淮轉交給他,讓他自行去贖回。

這楊士奇本來不肯要的,衣裳倒不要緊,熱便熱一點,忍一忍也就過了,但養父日前亡故,留下的玉佩如何能流落在外?便覥顏接了。

不料去年有個閏月,這典當鋪的人不肯按十二個月計算,只肯按年頭,推說逾期,不肯由他贖回。

楊士奇與這典當鋪據理力爭,然而他一個書生,如何爭得過當鋪裡這些年久成精的老油條?氣憤憤的,拿他們毫無辦法,一籌莫展之際,只得再次求助於北平土著黃淮。

黃淮也只有一腔的書生意氣,家中又無勢力,哪有本事擺平當鋪?聽了家裡唯一一個老僕的建議,說這槽幫陳二爺最講義氣,又最敬重孝子,由他幫著分說,或者能贖回箱籠。

其實黃淮倒給他出了另一個主意,叫他跟朱高煦說說,無論是哪家典當鋪,都不敢違拗高陽郡王的諭旨。

但楊士奇上次對朱高煦的印象十分惡劣,另者,他收到訊息,養父羅性得罪了秦王朱樉,這才從德安府同知被貶到陝西去戍邊,羅性年老,受了閒氣,又是一路風霜,才到任地就一病不起。

楊士奇一向敬重這繼父,知道他是得罪秦王才遭此噩運,如何肯再去向皇族子弟求助?直道寧肯舍了亡父的玉佩,也不願意去求那個傲慢無禮的高陽王。

黃淮好心好意地提了一個建議,卻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由他去了。

喜歡大明門請大家收藏大明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之楊銘天下

小鳥飛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