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章 要幹就幹場大的!,埋葬大清,天煌貴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朱勁松在孟良崮結束了反圍剿的討論時,阿桂、明興和傅桓、福康安等人已經點齊了兵馬,浩浩蕩蕩的離開了濟南城,當朱勁松帶兵離開孟良崮的時候,阿桂和傅桓、福康安等人已經帶兵離開了濟南城五十里。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阿桂這個韃清的欽差大臣佔據了先手,可是等朱勁松帶兵趕到淄川時,阿桂等人卻剛到普濟。

理論上來說,我韃清的官兵背靠著韃清朝廷,能夠徵調的牲和民夫既多,裝備盔甲計程車兵又少,一天走個百十里地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吧,理論這個玩意始終只是理論,因為行軍不是徒步遠足,光走路不是全部,重要的是走到戰場還要去砍人,對體力消耗是極大的,所以正常情況下的行軍度就只有三十里左右。

要想達到日行百里的效果,要麼得是一支純騎兵隊伍,要麼就拋棄輜重急行軍。

問題是阿桂這個欽差大臣手下足足帶著十三萬大軍以及大量的輜重以及補給物資,再加上剛到普濟就得到淄川落入朱勁松手裡的訊息,阿桂阿桂自然不敢再讓我韃清官兵處於急行軍的狀態,就連紅夷大炮都是讓人推著走,負責運輸炮彈計程車卒也跟在紅夷大炮不遠處。

沒有跟朱勁松交過手的福康安則是心中不屑,覺得阿桂已經被嚇破了膽,要不是阿桂手中掌握著欽差關防,福康安甚至都想教一教阿桂該怎麼做人。

明明手握十三萬大軍,又是在濟南府境內,居然還怕孟良崮的那幾個匪徒偷襲?

簡直丟盡了我韃清的臉面!

要是本大爺手底下有十三萬大軍,曹州那邊的八卦教早就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了好嗎!

福康安端坐在馬上,一邊按照阿桂的命令慢慢前行,一邊在心中暗罵阿桂這個欽差大臣廢物。

行不多時,遠方已經出現了一個村莊的影子,福康安原本臭的跟狗屎一般的臉色也終於舒緩了幾分。

福安康勒住戰馬,對親兵吩咐道“來人!去前面的莊子,徵調泥堪民夫過來幫著轉運輜重,讓村子裡的婦人準備好吃食。”

擋在福康安前進路上的這個莊子並不是很大,約摸有個百十戶人家,此時正值秋後將要入冬,又是下午太陽將將西行之時,村頭處正有幾個孩童玩耍。

這些孩童之中,最大的不過三四歲,此刻眼看著福康安帶領大軍慢慢行來,這些孩童便一鬨而散,各自都向各自的家中跑去。

福康安瞧著這些四散而去的孩童,心中本也不以為意,只是冷哼一聲,眼瞼微垂,打算先到村子裡歇歇腳。

只是忽然之間,福康安的耳朵卻是微微一動,繼而臉色轉寒,勒住胯下的戰馬之後喝道“來人!”

福康安畢竟是騎在馬上,度遠比那些三四歲甚至兩三歲的孩童要快,等福康安到了那些孩童不遠處的時候,卻聽得那些孩童一邊跑,一邊還著喊著“韃子來了!有韃子!”

待親兵嗻的一聲應下之後,福康安便吩咐道“傳我的命令,屠村!雞犬不留!另外,再派人去前面的那些村子都看看,看看哪個村子裡還有人喊韃子這兩個字的,挨個都屠了!”

福康安的親兵當即領命,帶著直隸八旗的騎兵們呼嘯而去。

很快,整個莊子就再沒有了慘叫聲,只剩下地的屍地,還有被燒成灰燼的房屋。

福康安依舊端坐在馬上,神情陰冷的喝道“走!”

……

淄川縣的城頭上,朱勁松左手拎著望遠鏡,右手拎著一杆燧槍,正在心裡盤算著該怎麼埋伏姓福的一梭子。

淄川縣的東邊離著青州府不遠,南面離著博山青石關也不算太遠,城西不遠處有一條孝婦河,如果籌劃得當,完全可以趁著福康安的先鋒大軍渡河時埋伏他一梭子。

只是還沒等朱勁松想出個所以然來,柯志明這個情報頭子卻匆勿趕來,向著朱勁松拱手拜道“啟稟公子爺,急報!福康安在普濟附近屠村!”

朱勁松一愣,問道“什麼?”

柯志明再一次拱手拜道“啟稟公子爺,福康安在普濟附近屠村,據說是因為有孩童無意間喊出了韃子這兩個字,另外,韃子官兵毫無軍紀可言,一路上……”

柯志明咬了咬牙,說道“一路上,已經禍禍了不少的村莊!”

朱勁松的臉色逐漸變得猙獰,握著望遠鏡和燧槍的手指因為太過於用力而指節白。

僅僅只是因為幾個孩童喊出了韃子這兩個字?

禍禍百姓?

艹恁娘!

朱勁松微眯著眼睛,望著濟南府的方向問道“福康安到哪兒了?”

柯志明道“回公子爺,福康安的前軍已經過了普濟鎮五十里,不出意外的話,明天天黑之前就能到達孝婦河西岸。”

“另外,阿桂變更了行軍方式,原本韃子官兵一天要行軍四十里,現在只有三十里不到,原本阿桂的中軍離福康安的前軍約有三十里,再三十里後,是傅桓率領的韃子後軍,現在,阿桂的中軍離福康安的前軍只有二十里,傅桓帶領的後軍離阿桂的中軍也只有二十里。”

前軍和中軍之間,二十里是一個很微妙的距離,因為這個距離既說不上太遠,也說不上太近,對於擁有大量騎兵的韃子官兵來說,二十里的距離已經足以保證前後呼應,只要福康安的前軍遭到攻擊,阿桂帶領的中軍就能快來援,反之也是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獵戶農家女

小珍妹

女帝逢春錄

何夕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