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五章 朝堂的規劃變動,埋葬大清,天煌貴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勁松的話音落下之後,曾誠和朱二旦等一眾大老們皆是面面相覷,就差直接在臉上寫滿懵逼二字。

事實上,大明自孝宗皇帝開始,一直到崇禎皇帝自掛煤山之前,皇權就已經被內閣給分走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即便是朱勁松版本的大明朝廷,內閣的權利也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如果朱皇帝所謂的把皇權關進籠子裡僅僅只是把皇權分給內閣,那麼這個所謂的把皇權關進籠子裡面跟脫褲子放失氣又有什麼兩樣?

朱勁松卻屈指敲著桌子,說道“當然,朕也不僅僅只是要把皇權分給內閣一部分,事實上,朕是打算將皇權分給公權一部分,同時也會分給私權一部分。”

聽到這裡,曾誠等一眾大老們頓時就來了精神。

公權?私權?

結全朱皇帝剛剛說的那些,再結全這兩個詞的字面意思,很容易就能判斷的出來,公權指的是大明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權力,私權指的就是百姓自身所擁有的權力。

而這兩種權力,天然就是對立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誰還不懂這裡面的彎彎繞?公權強,私權就得不到保證;私權強,就沒人會把公權當回事兒。

如果非得要舉個例子的話,中原堂口歷朝歷代幾乎都是公權比較強,唯一一個私權比較強的就是大送。

當然,還有一個例外中的例外,那就是大清。

大清不會牽扯到什麼公權強或者私權強的問題裡面,這些問題對於大清來說都太過於無聊——大清一直就是主人的權力大於天,奴才們不牽扯到權力的問題。

非要說奴才們有什麼權利的話,大概就是跪下,高呼幾聲皇上聖明,再瘋狂的歌頌大清十二代明君聖主的功績。

而曾誠等一眾大老們,也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會對朱勁松的玩法感到好奇。

怎麼加強公權?

怎麼加強私權?

兩者之間又怎麼來保證平穩?

朱勁松曲指敲著桌子,說道“朕記得西方有一句諺語,叫做風可以進,雨可以進,國王不能進,說的就是要保護個人的私宅不受他人侵犯。”

“在咱們中原堂口,孟子他老人家也同樣說過類似的話,叫做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曾誠再望向朱勁松的目光就有點兒不對勁了。

身為一個正統科舉考出來的進士,又是做到了知府的高位上,曾誠當然知道“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出自於《孟子·滕文公上》。

關鍵是這句話的原文是“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治理百姓,要遵從一個基本的道理,那就是當百姓有一定的財產收入了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一定的財產收入的人是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的。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等到他們犯了罪,然後加以懲罰,這等於陷害百姓。哪有仁愛的人坐朝,卻做出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賢明的君主一定認真辦事、節省費用、有禮貌地對待部下,尤其是徵收賦稅,要有一定的制度。

這段話可以理解為孟子在替小民聲,讀書人治學到這裡的時候也要從中領會“重民、民重”的理念。

所以,這個恆產怎麼就能跟保護私產掛上鉤了?

但是曾誠又不知道該怎麼反駁朱勁松的這一番謬論。

怎麼反駁?

北宗的衍聖公在被徹底除爵或者說在被徹底滅門之前,曾經好死不死的公開宣告,宣佈衍聖公一系承認朱勁松的儒學學問十分精深,堪為當世僅有的儒學大宗師。

當世僅有,儒學大宗師,這兩個詞放到一塊兒,基本上就意味著只要他朱勁松朱皇帝解讀的儒家經典,就肯定是唯一的正確答桉。

更操蛋的是,衍聖公府在布了這個宣告之後不久,就徹底唱了涼涼,朱勁松也就徹底成為了世界上最後一個儒家官方認可的儒學大宗師,直接堵死了其他人反駁朱勁松的所有可能。

一想到這裡,曾誠就忍不住暗恨衍聖公府的那些蠢貨。

反正從咱曾某人投了孟良崮開始,就沒見過這位爺讀過什麼《論語》、《春秋》、《孟子》之類的典籍,你說你們這些混賬玩意,閒的沒事兒給這位爺上什麼儒學大宗師的頭銜?

曾誠覺得,可能恰好就是這個儒學大宗師的頭銜,成了朱皇帝弄死衍聖公府的一個重要動機——儒學大宗師這個頭銜,忽必烈也曾經擁有過。

這裡面的事兒比較複雜。

一開始的時候吧,孔夫子的後人就生活在曲阜一地,尤其是經歷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曲阜孔家地位也就慢慢的高了起來。

但是,這時候的孔家還僅僅只是頂著孔夫子後人的旗號招搖,還沒有什麼所謂的衍聖公的說法,地位雖然高了一些,但是也算不上什麼特別牛逼的存在。

最起碼,五姓七望就沒太把孔家當回事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