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明朝廷到底是幹什麼的?,埋葬大清,天煌貴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蛋疼糾結了好半天的時間,朱勁松也沒找到一個能夠徹底破局的方法,原因就在於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之間都有很強的關聯性,真就應了牽一而動全身的說法。

說白了,如果只是五軍都督府的問題,那就只需要針對五軍都督府動手就行,如果僅僅只是朝堂上的問題也可以單獨對朝堂動手。

但是,當五軍都督府的問題跟朝堂、地方上的問題都牽扯到了一起,再加上御史臺和都察院也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跟這些問題糾扯不清……

比如說,軍隊裡面因為各種原因而退伍計程車卒,他們多半會進入到地方官府當中,還有一部分會進入到都察院和御史臺,而隨著大明軍隊對於士卒的要求越來越高,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進入到軍伍裡面,在人際關係上就變得複雜了許多。

琢磨了好半晌之後,朱勁松才開口道“先把御史臺和都察院拆分出來吧,等御史臺和都察院都拆分出來之後,再拆分現在的六部。”

說到這裡,朱勁松又將目光投向了曾誠“你們內閣這邊也要準備起來了,第一屆的內閣,就以曾卿和現有的六部尚書為底子,你們各自都商量好各自分管的一攤子事兒。”

曾誠和一眾大老們當即就躬身應了下來,拜道“臣等,遵旨。”

這幾乎也是沒法子的法子了——先把都察院和御史臺拆分出來,後面就可以讓都察院和御史臺負起監督巡查的責任,如果在拆分六部的過程當中有什麼問題,也能扔給御史臺和都察院去解決。

大理寺就相對簡單一些了,因為大理寺原本就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自主的機構,真正的麻煩反倒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刑部。

因為刑部掌握著立法的權利,同時也掌握著對大明律的解讀權力,對於刑部的拆分,也同樣是基於這兩點而來。

朱勁松卻又接著說道“等到諸部全都拆分完成,內閣也開始走上正軌之後,《大明律》也是時候重新修訂了。”

曾誠等一眾大老們頓時就有一種想要掛印而去的衝動——還要折騰?你這不沒完了嗎!

朱勁松曲指敲了敲桌子,沉聲道“是不是覺得朕太能折騰了?”

曾誠在心裡默默的應了一聲是之後拱手拜道“臣等不敢。”

朱勁松呵的笑了一聲,一邊慢慢敲著桌子一邊慢慢說道“不敢?不敢的意思,其實就是心裡還是有這種想法的,是不是?”

曾誠臉上的神色一僵,趕忙道“回陛下,臣等確實沒有這個想法。”

朱勁松沒有理會曾誠,而是慢悠悠的說道“其實,朕也不願意折騰,但是不折騰,又不行——朕問你們,咱們大明以前有鐵路嗎?現在有了鐵路,相關的規定是不是也出臺了?”

“還有電報,咱們大明以前有這東西嗎?沒有。但是咱們現在有了,這電報具體該怎麼個弄法,是不是也要有暫行的規定?”

“更別說還要加強私權——加強私權,並不僅僅只是相對於公權與皇權而言,同時也是相對於宗權而言。”

說到這裡,朱勁松乾脆又將目光投向了柯志明“柯卿可以說一說,咱們大明在這幾年當中,一共有多少起宗權私自處理百姓糾紛的桉子?”

柯志明當即便躬身道“回陛下,聖皇元年之時,大明各地以宗法私自處理百姓糾紛的桉子數不勝數,平均每個村子裡面都會有好幾起,農會在這方面也確實做過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自聖皇二年以後,類似的桉件數量確實處於一個逐年下降的趨勢,然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農會和地方官府解決了宗法的問題,而是隨著各地的工坊越來越多,朝廷又一直在實行均田、遷移百姓之策,百姓的收入越來越高,彼此之間的糾紛也相對少了一些。”

“自聖皇八年之後,各地宗法之間的問題,多半都是些男女之事,尤以浸豬籠者居多,雖然地方官府和農會也一再強調不允許宗法、私刑,但是根本就止不住這個問題。”

“另外,根據錦衣衛、東廠和天地會聯手統計出來的資料可以得知,那些因為懷孕回家生子的女工,一百個裡面有九十九個都沒有再回到工坊去做工。”

聽到柯志明這麼一說,曾誠等一眾大老們就知道要壞事兒了。

真要嚴格說起來,宗權這個東西早就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歷朝歷代同樣都會面對著宗權在某些程度上比國法還要大的問題,絕不是大明所獨有。

比如說浸豬籠。

一般在出現這種事情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當地的族老們和本族之人聚在一起,大家夥兒商量著就把事兒給辦了,根本就不會把事情鬧到官府層面上去,他們甚至都不會在乎律法當中是怎麼規定的,就連被宗法判處要浸豬籠的當事人也都不會反抗。

但是,不管那些當事人反抗不反抗,也不管那些宗老們怎麼想,總之就是宗權的存在,不僅僅只是剝奪了很多人的私權那麼簡單,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跟官權形成了對抗。

歷朝歷代所說的皇權不下鄉,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言。

然而正如老祖宗曾經說過,時移事易,意思就是事情會隨著時間的向前推進而有所變化,正所謂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兒,不知道傳承了多少年的浸豬籠傳統,其實已經不再適用於大明現在的情況。

因為大明跟歷朝歷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女子已經開始擁有了一部分的生產資料。

在大明之前,歷朝歷代的女子們大多都是從事種桑養蠶、家庭紡織、女紅洗涮之類的活計,還有很少一部分或自願或被迫的以青樓甚至半掩門為生,很少有工坊會聘用女工。

而在蒸汽機以及新式紡織機的出現,大量的女工也開始進入了工坊當中,她們每天也要勞作幾時辰,甚至還有一些讀過書的女子開始進入了寫寫算算的行列。

不得不承認,女子在某些工作方面確實就是比男子更有優勢。

然而比較操蛋的是,《大明律》對於女子私權的保護,有很大一部分都僅僅只是停留在了紙面上,甚至還有很多內容根本就沒有出現在紙面上。

比如說產假這種東西,擱在大明就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些女工們若是有了身孕,很大一部分都會選擇快要臨盆的時候再回家等著生孩子,以後能不能再到工坊上工也就成了未知數。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女工可都是熟練工種,少了她們,工坊就得花心思再培養新手去接替她們留下來的工作,生產效率和效益也必然會降低,,再結合著宗族私刑等問題的存在,最終的結果就是會影響到大明朝堂的稅收,同時也會帶來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問題。

所以,哪怕僅僅只是從大明朝堂的稅收問題以及穩定等方面考慮,這種情況也必要要做出一定的改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夢迴青石

冷千樹

水默:病嬌水王子,讀心強制愛

天天君

都市沉浮

易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