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二章,埋葬大清,天煌貴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ps這章……依舊佔坑,現在正在全力修改前面的佔坑章節,已經修改到第五百三十九章,正在一點點的趕進度。

大明開國初年,大部分官老爺們都擁有“開國爵位”和“官員俸祿”兩份工資和賜予的封田,也就是絕大多數官員收入很高,至於後來才慌忙投靠朱元章、無功無祿的官老爺們也並不是真個像他們說的那麼窮。

別扯什麼大明兩百多年沒漲過俸祿,因為大明後期漲不漲俸祿跟朱元章有個錘子關係?也別胡扯什麼“祖制不可變”,因為大明每朝每代的典籍制度都在不停變化,到後來已經變的朱元章都不認識。

還有,很多人胡扯什麼兩漢時期三公的俸祿是四千石,而大明正一品官老爺們的俸祿卻只有1o44石,試圖以此來證明大明給官老爺們的俸祿很低,是大明委屈了官老爺們,然而正如中原堂口某個墮落文人所言拋開對錯不談就是耍流氓——兩漢時期的一升大概是22o亳升,而大明的一升則是1o22毫升,大明正一品官老爺們的1o44石換算到兩漢就相當於4849石,比之兩漢的四千石差不多要高出一千石。

說白了吧,大明的官老爺們之所以一個勁兒的哭窮,喊著朱家皇帝給的俸祿不夠花銷,一是因為史書記載著大宋時期的官老爺們高收入、高花銷、高享受,而大明的官老爺們拿著大明的標準去對標大宋,心理上自然就出現了落差。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收入不足以滿足花銷的需求——官老爺們要迎來送往,要孝敬上官,要有人情事故,要僱傭下人,這些可都是要花錢的,再結全比如俸祿標準執行不到位、物價上漲等因素,大明的官老爺們哭窮似乎也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

以大明著名的清官海瑞為例。

海瑞任淳安縣令一職的時候,工資經七折八扣,實際領到的是十二石大米,二十七兩銀子和三百六十貫寶鈔,其中寶鈔因為瘋狂貶值且不易流通等原因直接忽略不計,僅以十二石大米和二十七兩銀子來計算,它能不能使一個五口之家過上相對來說還算不錯的日子呢?

明清時代的社會經濟史研究表明,當時普通百姓五口之家每年如果有3o兩銀子,日子已經可以過得相當不錯了——以每年每戶以一家五口計日常生活所需口糧為米15~18石以常年米價1石值銀1兩為準,約需銀15~18兩;副食包括油鹽、肉葷、菜蔬之類全年每戶支出約銀七兩;全年每家用布匹支出大約用銀三兩;燃料每年支出約銀三兩,全年生活費支出總計為銀三十兩左右。

以海瑞的俸祿來看,一家人的生活應該不至於非常困難,然而現實就是海瑞連兩斤肉都買不起——原因主要在於海瑞家人口多,與老百姓一家五口沒法比。

海瑞在淳安的時候,除了老母、妻子之外還有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加上家僕、丫鬟,上上下下怎麼著也得有十來口人,當原本供應五口之家十分富裕的工資拿來養活十來口人,這點兒工資就難免有些不夠用了。

因此,明代官員哭窮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工資低,而是因為家口龐大——海瑞的家庭結構已經算是非常簡單的,生活標準也不算高,但已顯得捉襟見肘了,至於其他官員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真正讓官老爺們瘋狂哭窮的最大原因,還是在於納妾。

海瑞七十五歲去世的時候,身邊還有兩個小妾——連大名鼎鼎的海剛峰都有兩個小妾,其他各級官老爺們是個什麼鳥樣兒,自然也就不用多說了吧?

所以,所謂的大明官吏工資過低實際上是相對於官員相對龐大的家口以及納妾等家庭問題才造成的,因為朱元章也好,大明後來的各代皇帝也罷,換誰都不可能替官老爺們承擔納妾所需要的花銷。

另外據江湖傳言,大明因為貪腐而被查的官老爺們大概有95%出現了違規多納小妾的情況——相對於納妾以及養妾的花銷,工資要是夠用才叫見了鬼。

或者說,即便是到了後世,那些被查的官老爺們大多也存在有多個小妾,需要花銷的地方太多等現象。

另外,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因素,那就是官老爺們的生活大多奢侈,但是朝廷並沒有理由要為此埋單——官老爺們能不能像老百姓一樣生活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如果說因自己生活水平過高而導致自己的工資不夠用,並以此作為貪腐的理由的話,那麼“理由”永遠是存在的。

憑心而論,朱元章這話的前半段多少有點兒扯,因為那些官老爺們也大多都是十年寒窗一步步考上去的,要說他們坐享天祿也並不全對,但是這些話的後半段就絕對沒有任何問題普通百姓辛辛苦苦一年也落不下幾個錢,一遇水旱蝗災之類的更是能要了全家的命,官老爺們如果不念百姓生計艱難反而盤剝虐害,也確實稱得上毫無人性。

更別說朱勁松朱皇帝還是實行的高薪養廉法,給大明官老爺們的俸祿不說是整個中原堂口有史以來最高的吧,起碼也足以保證那些官老爺們衣食無憂,哪怕一個九品芝麻官的俸祿都足以養活一家十口。

而且現在的大明還把吏也納入了給薪給酬的範圍當中,並不需要官老爺們自己承擔吏員的花銷,這又讓官老爺們節省了很大一部分支出。

所以,官老爺們現在還不滿意,還想鼓動的著生員們去鬧騰,還喊著朱皇帝和朝廷太過於苛待他們……

朱皇帝忍不住罵道“他孃的,要說太祖皇帝苛待了他們也就算了,可是朕也苛待他們了?”

同樣是一國之主,但是一國之主跟一國之主是不一樣的。

只是反饋回來的訊息讓朱皇帝很是懵圈。

大明有沒有麻風病?

有。

但是跟倭國那邊沒幾天時間就傳了一大片相比,大明這邊兒的麻風病就很迷。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大明的人口流動性可是要遠遠出倭國的。

按照大明現有的人口流動性來計算,傳播性相當強的麻風病居然沒能傳播起來,這就真的很神奇了。

直到拿著各地方官府的奏疏和錦衣衛的情況互相印證之後,朱皇帝才算是搞清楚了問題的關鍵。

更重要的是,大明百姓的生活條件比之大清要強出了無數倍。

所謂生活條件方面的強,並不僅僅指的是糧食儲備方面,而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一旦遇上大明這種百姓生活條件比較好而且官府還極其不講理的喜歡拿醫生、藥材砸人的氪金玩家,麻風病就算想快傳播也沒辦法。

我也是這種狀態——睡不夠,出虛汗,腦子不夠用,敲鍵盤都能敲到腦袋昏沉加手指疼痛,這踏馬就是小感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另外,新的變種馬上要來了,大家還是想辦法準備一些拉肚子的藥,再不濟也要準備一些塑膠袋……

德川家齊的臉色當即就黑了下來。

現在倭國那些良民、賤民跑到大明商人的周圍躲藏,幕府方面能怎麼辦?

萬一激怒了那些大明商人,惹得那些大明商人抽刀跟幕府對抗,最後倒黴的還是幕府!

心中越想越糾結,德川家齊乾脆皺著眉頭問道“有沒有跟那些明國商人交涉過?難道他們就不怕被傳上麻風病?”

德川家齊一臉懵逼的問道“難道他們不知道麻風病的傳染性有多強?還是說,他們有辦法解決麻風病?”

德川家齊整個人都麻木了——既在乎卻又不在當回事兒,這到底是個什麼態度?

眼看著德川家齊整個人都陷入了呆滯,渡邊右衛門便又試探著問道“將軍閣下,我們是否還需要為那些大明商人準備一些藥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