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絲米娜·米哈伊洛維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太陽船上的孩子,太陽船上的孩子,雅絲米娜·米哈伊洛維奇,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h4>*</h4>

這座城市的精髓、秘密是什麼?短暫逗留的旅客和暫居的客人們是否能夠體會其中的奧秘?或許可以。對我而言,僅僅透過初見之時的倉促一瞥,在靈光乍現的一瞬間,就可以窺見一座城市的本質。但這樣超凡脫俗的洞見時刻,只有一次。隨後,理智降臨。接著是令人目不暇接的風景,你開始身心俱疲,不得不應對種種意外。

一上岸,你就會看見狹窄的運河之上的嘆息橋,相傳死刑犯在處決之前會透過這座橋,透過橋上的小石窗看世界最後一眼。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它——貢多拉船(10)。從高處俯視,是觀察貢多拉的最佳視角,這無疑是威尼斯最驚豔的一瞥——我解鎖了這座城市。

貢多拉讓我為之暈眩、驚歎、痴迷,讓我為之深陷……一瞬間,我的全部感官都被它震懾,頓時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要來威尼斯。因為它,貢多拉。

貢多拉是威尼斯獨特的基因,是它的精髓所在。它,是愛神厄洛斯和死神桑那託斯的造物,是為愛人準備的精緻而古老的黑色靈柩。它足以讓人愛上死亡,那是一種滿懷激情、義無反顧的愛。

我也愛上了貢多拉。

貢多拉上的船伕是喬裝成阿波羅的冥河擺渡者。威尼斯在生之愉悅與死之靜美之間來回擺盪,正是貢多拉連線了此岸與彼岸。

貢多拉和威尼斯——儘管我們從不認為自己會愛上死亡抑或渴望死亡,但威尼斯將生死落實成建築和實物,物質成為一劑對抗死亡輪迴的靈丹妙藥,進而超越死亡,獲得永生。

威尼斯狂歡節、張牙舞爪的面具、大運河、華服、宮殿上的裝飾、地底的潮氣、室內揮之不去的惡臭與腐敗氣息、紳士的衣冠、蕾絲、傢俱、羅曼史、玻璃製品、織物的花邊、蛛網般蔓延的纖雅氣質、威尼斯產的枝形吊燈、吹制的鏡子……這座被水圍困的城市在過去的數百年裡不斷累積著墮落與奢靡——這些氣質也體現在貢多拉上——它怪誕的造型,華麗裝飾細節,還有船伕划槳的姿態。

這一切背後是對死亡的渴望。

<h4>*</h4>

多年之後,我來到埃及,置身巨大的吉薩金字塔群中,在那裡,看見了遠古時代的貢多拉。這是法老的太陽船,聯結著生命和時間的此岸與彼岸。古埃及人是否和威尼斯人一樣渴望著死亡?

<h4>*</h4>

此外,我還在另一個地方感受到威尼斯精神——所謂的“lo spirito di Venezia”(11)——佛羅萊恩餐館。這家餐館位於聖馬可廣場,正午會有專門的樂隊穿著黑色晚禮服表演阿根廷探戈。在那病態的、充滿自毀氣息的氣氛中,醉人的探戈成了真正的威尼斯歌舞。

樂隊會在廣場拱廊邊米白色的亞麻質厚雨陽棚下暫時休息,換上了白色禮服後,重新開始演奏。和匆匆趕路的遊客們不同,威尼斯的紳士們悠閒地穿過廣場。

他們三兩成群,象牙色的亞麻套裝在風中飛揚。他們頭戴柔軟的淺色草帽,胳膊下彆著手杖般的金屬把長柄傘。這身裝扮感覺讓人感覺從2001年回到1901年。現在想要旅行社幫忙安排一場合適的城市觀光、名勝遊覽談何容易。到處能看到粗製濫造的名勝古蹟,還有人滿為患的迪士尼樂園,舉止粗俗、抽著煙的遊客們也在糟蹋著那些理應被瞻仰的美景。然而,這正是20世紀遊客熱衷的旅行方式。

不過,威尼斯尚且保持優雅。

<h4>*</h4>

威尼斯讓我著迷。

你可以在雨天,置身空無一人的聖馬可露天廣場,靜靜地欣賞它不露鋒芒的壯美。在我來看,威尼斯,乃至整個威尼斯共和國無上榮光的皇家威嚴,與其他帝國建築呈現出的盛狀是不同的,它並不那麼引人注目。

你也可以在雨後,眺望威尼斯海灣,置身卡納萊託畫中的場景,感受豐富的光影,欣賞半透明的閃爍著微光的碧綠海水和每時每刻都在變幻著的建築倒影。

你還可以在窄街上漫步,在馬爾基尼糖果店裡挑選浮雕巧克力。

你可以試著尋找弗朗西斯科·莫羅西尼(12)的畫像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廣場;莫羅西尼是我的小說《三張桌子》的主角之一。他的畫像收藏在科雷爾博物館(13),但因為正在修復,未對外展出(意外的阻礙)。至於莫羅西尼廣場(即弗朗西斯科·莫羅西尼廣場),雖然在威尼斯地圖上有所標註,但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又是個意外)。這可不是一個說消失就會消失的小廣場;按地圖顯示,這個廣場在通往威尼斯藝術學院美術館的路上,附近是威尼斯大運河上的三座大橋之一。然而在理應是廣場的地方豎立著石碑,石碑上刻著另外一個名字:聖·斯蒂法諾廣場。身為遊客,我只好向附近咖啡館裡英俊的服務生打聽訊息:

“您好,請問我們所在的廣場叫什麼名字?”

“這兒嘛?”他說,“是叫聖·史蒂夫廣場。”

“請問弗朗西斯科·莫羅西尼廣場在哪兒?”

“也是這兒吧。”服務生頓時有些困惑了,補充道,“這裡一半是莫羅西尼廣場,一半是聖·史蒂夫廣場。”

“可廣場上沒有任何資訊提示,這兒有標牌嗎?”

“我也不清楚……”

好在我並不覺得尋路是件麻煩事。總督莫羅西尼的大名似乎只能在威尼斯地圖上找到。我不得不重新標記每一處地標。

<h4>*</h4>

里亞爾託橋(14)上,兜售小東西的女子也是我迷醉於威尼斯的原因之一。那是一位有著橄欖色肌膚和純正義大利血統的美麗女子,她身穿黑色長裙和黑色上衣,肩膀上搭著一條豔紅色的帶穗絲巾,顯得肅穆無比。她看起來就像是義大利、威尼斯、里亞爾託橋的化身。她讓人想起佇立船頭的女像柱,是引路人,是守護者,更是行走的圖騰。

除了義大利人,一位美國女子一度是我眼中威尼斯的標誌、義大利精神的象徵。佩吉·古根海姆(15)生前收藏的畫作和雕塑如今陳列在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在我看來無疑是歐洲最美麗的袖珍博物館。那座收藏著達利、畢加索、胡安·米羅、雷尼·馬格利特、夏加爾、馬克思·恩斯特、喬治·德·基里科、摩爾等人作品的宮殿坐落在大運河邊上,河對面還有一處幽暗、潮溼的花園,確切地說,是一處過分潮溼的花園。園中點綴著雕塑,埋葬著古根海姆女士的遺骸。她和九隻寵物狗躺在一起。她希望自己葬在“孩子們”身邊——葬在她熱愛的城市、她的愛犬、她的藝術品旁邊。我被佩吉·古根海姆的收藏,被她身為女性的卓越天賦與個性深深打動;她的所作所為僅僅出於她對藝術家的認同、對這座城市不渝的熱愛,她的骨灰埋在了這裡,她的精神也在這裡長存。那些20世紀的藝術作品更是與威尼斯的氛圍相得益彰,它們成就了這座城市的魅力,似乎原本就是這裡精神遺產的一部分。

距離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館不過數百米的地方是威尼斯藝術學院美術館。館內陳列著喬爾喬內、提香、丁託列託、喬凡尼·貝里尼等人的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等時期。包括威尼斯在內,整個義大利都見證了不同時代、不同王朝、不同風格的變遷。置身這赫赫有名的城市,流連知名的博物館,時常會生出這樣的疑惑:我們究竟是旁觀者,還是親歷者?現實、歷史和畫作的邊界在哪裡?當然,你也可以放下疑問,在邊界處體會時空交錯的美。

<h4>*</h4>

拉扎·科斯蒂奇(16)曾向他的摯愛蓮卡·頓德斯卡承諾,會將威尼斯的安康聖母教堂獻給她。儘管這是詩中虛構的情節,但每個塞爾維亞的孩子在開始讀短篇故事的年紀就已經知道這段愛情和其中的三位主角——蓮卡、拉扎和教堂。安康聖母教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因為這個故事,它將永遠屬於一位特別的塞爾維亞女子——蓮卡·頓德斯卡,而她甚至無須為這筆財富繳納遺產稅和契稅。我有些嫉妒她。

如果蓮卡可以擁有一筆精神的財富,那麼我也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血女王1:血紅黎明

維多利亞·艾薇亞德

腦洞大爆炸

魔性滄月

回去,我不想回去

人生愚者

我和男配在狗血文裡HE了

蟲電寶

東京大律師:開局律所破產

長安宅

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落寞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