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7章 再糊一次紙窗,[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神功元年,直到秋日,帝相才自長安歸於洛陽。

姜握這才見到已經考上經濟學院的辛幼萍。

那一日秋陽很好,透過玻璃窗灑下來,照亮了走進門的少女的容顏。

玻璃窗。

姜握還記得,當年她剛兌換出《古代的奢侈品:玻璃的製造》的時候,小愛同學曾經贈送給她一個‘有趣的知識科普’——

現代建築隨處可見的板狀、平整、透明整塊的大玻璃,百分之九十都是浮法玻璃。

而新華夏是在1971年,才突破西方的技術封鎖,研發了能夠自給生產浮法玻璃的生產線。而且生產線能運作,需要大量燃料和電力的支援。

也就是說,能燒製出各種玻璃碗、玻璃杯等器皿,跟能用上玻璃窗,又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

姜握剛來的時候,是很不習慣古代的照明問題的。

尤其是當年她剛進太史局的時候——那時候她哪有‘私人辦公室’,更別說是如後來尚書、宰相時的私人辦公院落了。

只是在太史局的正堂內擁有一張辦公桌。

還好太史局的官員少,大家除了一張桌子,還能有‘半私密空間’。

太史局的大堂被一扇扇屏風分成錯落有致的一塊塊區域。

為了看得清公文,白日屋內也得點著九枝燈臺,每旬每人都要各自去領蠟燭辦公用。

又因屋宇高闊,大堂最深處黑如夜色,哪怕點著燈也不好辦公,只能設些櫃子做存放文書之用。

所以姜握從那時候起,就喜歡靠窗的位置。

她自我安慰除了夏天曬點,冬天冷點,春秋季還是不錯的(雖然北方的春秋天短的像是兔子的尾巴,嗖嗖就過去了)。

不過……她也有喜歡古代窗子的時候。

當年在掖庭,每逢年節下,她常與武姐姐一起,為窗戶糊新的窗紙或是綾紗。

雖然她糊窗紙的水平,就如同她的女紅技巧一般,但她還是頗樂在其中。

後來,媚娘就專門安排她去給窗紙塗桐油(防雨水之用)去,到了糊窗戶的細緻活則自己來做。

宮女居住的屋舍,窗子都是最簡單的直欞窗,也就是一條條豎向的木杆排的像是柵欄一般,糊窗紙也簡單。

那就是她們最開始的窗戶。

而每回姜握從太史局回到掖庭,從視窗看到武姐姐,都覺得木製的窗欞如同一架畫框,裡面裝著一張美人側顏畫。

等到媚娘再次入宮,兩人再於窗前對坐,自然就不是掖庭小小的直欞窗了——因直欞窗不能做的太大,如果窗子太大欞條過長,還需要另外增加橫穿的承欞串。

因此皇城中的宮室殿宇為了採光通風便宜,大多用的都不是直欞窗,而是四扇到八扇不等的檻窗,便如詩中所說的‘玲瓏開戶牖’。

那時候自不用她們再自己糊窗紙。

而當年紫宸宮中的窗戶,除了帝王寢宮特有的露皇宣糊窗紙外,有時候為了亮堂,欞格間還會採用琉璃片鑲嵌,採光就要好多了。

而現在用的玻璃窗,則是三年前,城建署玻璃坊新研究出來能夠量產平板玻璃的兩種法子——

一種是冕牌玻璃,方法有點像陶器製作,加熱玻璃到熔點,然後放在金屬旋盤上不停地轉動,運用離心力把玻璃‘甩’成一個圓盤狀。

只是這樣‘甩’出來的玻璃,註定了中心厚邊緣薄,只能切割合適厚度的部分來用,因此做出的平板玻璃面積有限,而且透明度和平整度也不會很好。

第二種玻璃的質量更好些,但製作起來成本和技術要求更高:需要在特製的大型鋼鐵圓筒狀模具裡吹制‘玻璃球’,等玻璃冷卻後切開,再慢慢加熱使玻璃攤平變成一塊平板(這對溫度和玻璃工技術的要求就高多了)

而以上兩種法子,其實也都是隨著冶煉‘高爐’的出現,才能從想法變成現實。

最先更換玻璃窗的,當然是明堂。

明堂為皇帝佈政之所,換了玻璃窗後,名副其實變得更‘明’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忘塵閣2:玲瓏心

海的溫度

讀書成神豪

從前有隻壞豬

被逐出師門,美人師尊跪求我原諒

從心y

雙學霸交往模式

猴子撈月D1

重生八八從木匠開始

奔跑的八零後

四合院:從吃瓜群眾開始逆襲

偉偉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