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之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章 蔡德珪,朕乃董卓,文優文和助我雄霸天下,珠峰之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董卓決定出兵的同時,荊州,襄陽,州牧府中,荊州文武齊聚於此。

荊州牧劉表坐在他的位置上,愁眉苦臉:

“諸位,今日,找你們來,是商議一下我荊州的大事。

你們也都知道,袁術登基稱帝了,朝廷下了聖旨讓我荊州出兵討逆,但是董卓卻又屯兵在我荊州周邊,其意圖不言而喻。

如今我軍並未出兵壽春,相信董卓那邊馬上就要大軍壓境了。

諸位,都說說你們有何好的建議,我荊州該如何應對?

如果能夠讓我荊州倖免於難,老夫不吝賞賜……”

劉表的話讓下面眾多文武都是互相的竊竊私語,但是卻並沒有人主動站出來。

而劉表也是沒有催促他們,而是繼續在自己思考著。

不戰而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自己這麼多年的打拼,才坐穩荊州牧的位子,怎麼可能看到董卓的兵力多就直接投降?

打肯定是要打的,現在是要考慮如何打?

看到無人主動站出來,劉表把視線投到了蔡瑁和蒯良的身上。

這二人是荊州文武之。

蒯家和與他相好的家族,掌控了幾乎所有的文官系統。

而蔡家則是掌握著除了江夏黃祖,和長沙劉磐之外,八成的兵力。

剩下的兩成,在劉表的心腹王威的手中,只有一萬多人。

最後還是蒯良這個荊州別駕主動站了出來。

“主公,董卓屯兵周邊。其用意不言而喻。

要是我軍前去奉旨討逆,難保董卓不會趁荊州空虛而來偷襲。

到那個時候荊州危矣。

但是我軍雖然知道會有這種後果,也是處於兩難之地。

不去討伐袁術,必然是給了董卓出兵興師問罪的絕佳理由。

所以現在我軍也只能是做好防禦的準備。

董卓大軍三路,每一路都是十萬戰兵,算上那些後勤兵種,差不多有四十萬之眾。

而我軍現在只有不足二十萬,而且還要防備揚州,董卓可戰之兵倍於我軍,所以形勢不容樂觀。

具體怎麼打還得看德珪的……”

劉表,以及其他人的目光隨即就都轉向了蔡瑁,蔡德珪。

蔡瑁是荊州的水步軍大都督。

而且蔡家和蒯家同樣都是荊襄最頂級的級家族。

不過蔡瑁看到眾人都看向自己,也是有些心裡虛。

實在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荊州久未經歷大的戰亂,士兵的訓練可想而知。

尤其是蔡家大量的子弟都在軍中任職,每天都在忙於什麼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不過現在他也不能直接說出實情,要不然豈不是顯得自己無能?

“嗯,我荊州士兵的戰力還是不錯的,但是數量問題確實不足……

剛才子柔大人說的對,我軍除了駐守各地和防禦揚州之外,兵力也就只有不到董卓軍的一半,所以,要想確保荊州的安全,還需要加大徵兵的力度,只有兵力足夠才能抗衡董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太平天國的末路

趙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