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第二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7章 朱元璋的政治手腕,一切都是為了大明嘛!,大明:被劇透的老朱,一統全球!,活出第二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而,只要梅殷晚一步踏入那個圈子,

她就能多享受一段與蘇銘的時光,無需受那些繁文縟節束縛。

如果命運眷顧,哪怕她終身未嫁,膝下有一子半女,也能成為她在外的堅強後盾。

融入蘇銘的家後,秦襖覺得一切都如夢似幻,這裡沒有嚴格的家教,共享餐食是尋常事。

蘇銘對她的關懷尤為獨特,家中的氛圍既簡單又溫馨,馬虎對她的出身並無偏見,待人總是謙和有禮。

然而,一旦家中來了位真正的公主,那就截然不同了,身份的懸殊會讓她感到窒息。

更何況,若公主獨自在外養育孩子,恐怕連長公主本人也會對此有所顧慮,畢竟公主的身份不容忽視。

皇家的臉面比一般勳貴之家更為重要,維護起來更為嚴謹。

秦襖沉溺於現在的安逸,內心卻交織著恐懼與矛盾。

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向蘇銘剖析道:“老爺,梅殷因陛下之怒被捕……這可能給您帶來麻煩。”

說著,她輕輕為蘇銘夾了一塊肉,言語間透著擔憂。

蘇銘微笑回應:“不過是有人對我有些不滿罷了,小事一樁。”

他並未將梅殷之事視為威脅,畢竟只是一個無能的駙馬,掀不起什麼大浪。

秦襖察覺到蘇銘對梅殷的淡漠,她補充道:“老爺您說的是勳貴,而我說的是讀書人。”

她解釋道:“梅殷深受士人敬仰,才情出眾,與文人士大夫交往甚密,被譽為儒宗。

他對經史的精通,在士林中聲望極高。

如今他落難,讀書人不明真相,只會猜測是您的傑作。”

“這事又牽扯到寧國公主這樣的美人,怕是……流言蜚語會迅速在京師傳開,對您的聲譽大有損害。

國朝的讀書人,連陛下都敢指摘,我想那時,老爺您可能會承受不少壓力。”

秦襖憂慮地說。

然而,儘管他們不能直接參與朝政,但讀書人的骨氣和不滿,卻是難以抑制的。

自洪武四年科舉制度遭受質疑,讀書人不滿朱元璋的政策,選擇抵制科舉,這讓朱元璋極為憤怒,一度中斷科舉。

直到洪武年間才恢復,這導致長達數十年的科舉空白,讀書人的仕途之路受阻。

沒有科舉,他們很難獲得晉升的機會,只能依賴推薦,而這種推薦往往需要強大的人脈。

對於大多數讀書人來說,科舉是他們追求仕途的唯一途徑。

然而,寒窗苦讀多年,卻在科舉這座獨木橋前止步,誰能不暗自咒罵朱元璋?但這些怨言只能深藏心底,因為朱元璋的威嚴不容挑釁。

他確確實實有殺人的狠勁兒!

如今的局面,梅殷之事無疑是皇室的一塊燙手山芋。

文人士大夫怎肯錯過這個揭露真相、指責朱姓皇族的機會?

這簡直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蘇銘頓覺自己被朱元璋推向了風口浪尖。

那些士人君子懼怕朱元璋,自然不會主動招惹麻煩,

但對於他這個江湖術士,豈不是天賜良機,要讓他成為眾矢之的?

大明的讀書人,梅殷的事件與他何干?

然而事實顯示,這頂黑鍋他背定了!

用過餐後,蘇銘立即找到朱元璋,希望能寬恕梅殷,別再節外生枝。

“這樣做,豈不是質疑懷蘇大人的人格嗎。”

他誠懇地說道。

然而朱元璋聽完後,卻不耐煩起來:“我說,你這小子,是不是覺得我老了就管不住事了。”

“我讓你娶寧國公主,夫妻和睦,何樂而不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