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照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歸藏刀》,御虛英豪傳,藜照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遍他便背了兩個時辰,七萬多文字,如口吐白蓮,到最後,無所想,無所念……

他只口中念道:“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引得和尚香客圍觀,卻無人近前,報告方丈,方丈但說著:

“眾生皆苦,他既能背出《法華經》,也是與佛有緣,勿要擾他。”

口乾舌燥,第二遍三個時辰裡,只念念有詞,嘴角略動而已。

“……失心者見其父來,雖亦歡喜問訊求索治病,然與其藥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氣深入失本心故,於此好色香藥而謂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為毒所中,心皆顛倒,雖見我喜,求索救療,如是好藥而不肯服。我今當設方便令服此藥……”

子夜十分,他已紋絲不動,問話不回,終被個和尚碰一下即伏倒在地,暈厥了。

翌日醒來,如夢般地躺在床上,睡眼惺忪,他竟以為尚在宋州,“清敏?”

“吱”的一聲開門,他還在躺著,又喊出一句,“清敏?”

來人道:“阿彌陀佛,施主總算醒了。”

玉生子道:“阿彌陀佛?不是清敏!這……”

猛一動身,只覺兩腿似斷似抽,疼痛難忍。

餘光瞥到青色的百納衣,抬頭就見其人頭戴芙蓉僧伽帽微笑著,玉生子一驚,“和尚?這是,這是哪裡?”

和尚道:“阿彌陀佛,施主都忘了,也好,忘了就不痛了,忘得好,忘得好。”

他要下床卻抬不起腳,耳邊聽了一句,“施主可餓了?”

聽到“餓”字,嗓子猶如灼燒他就咳嗽起來。

和尚趕忙將白粥端去喂他。

嚥了半碗,想說話卻也不說不出口,看得和尚道:“施主已睡兩日,先好好休息吧。”

玉生子漲紅著臉,聽他介紹自己法號叫緣文。

和尚笑道:“施主好稟賦,好定力,若在佛門修行,定然能有所成,阿彌陀佛,施主先好好在本寺休息,之後方丈要見見你。”

腦袋裡一陣旋影,玉生子才想起自己離開渭南碼頭就,直接去了大覺寺。

玉生子啞道:“方丈要見我,可是那個十年做了一萬件善事的了藏大師?”

緣文和尚又笑道:“正是,阿彌陀佛,施主年紀雖小,卻看得出經歷了不少紅塵往事,願施主早日脫離苦海,覓個清靜自在之心,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玉生子一笑,想著自己在佛前背誦《法華經》,之後就記不得了,喝完粥他又睡了一會,腦袋稍稍清醒了了,他才出了禪房。

走著走著,他就苦笑道:“出了道觀,想不到又進了寺廟,人生就是這麼不可思議啊……”

秋楓滿徑,落得他長長呼吸著,如此清閒的天地,他已經好久沒待過了。

清淨自在不用去覓,此刻便是。

心裡空空如也,他又唸叨著《法華經》,卻腳下已來到方丈禪房,正遇著那緣文和尚。

待要進門合掌時,玉生子即刻分開兩手,頓時悔道:“我本道士,現跑到佛寺裡頭,馬上還要跟方丈見面,罪過罪過,諸神莫怪,弟子並非叛道離教啊,而是……而是什麼?”

忽的他一拍額頭,“老先生說得對,我真的是愚蠢自私啊,道觀何曾虧待於我,師父養了我那麼多年,我竟一直埋怨他們,呵!忘恩負義,老先生罵的是!我怎麼有臉來他們佛寺的,不行!我得趕緊走!”

說著他轉身捂著大腿,咬牙忍著痠痛就要離開。

裡頭道:“阿彌陀佛,施主想進來,卻又妄念纏身,如此執著,只會越陷越深,施主聰慧過人,豈不知‘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的道理?”

玉生子又立住,枕著右手磕在精雕的窗格上,面前浮動的竹影在秋光的照耀下,好似在搖他的身子。

這些風中之竹,在朝暉明月的無窮輪轉中,不知搖轉了多少風雨中人物。

秋日的的大覺寺,在上是萬里無雲萬里天,在下是一派落葉清光景,如此自然的天地裡,能否覺悟一點,玉生子還是糾結著……

裡頭又道:“本無可說,卻又要說,說來說去,等於沒說,言下忘言一時了,阿彌陀佛,施主既來之,何必又自尋煩惱呢?”

想著了藏大師的名聲響徹北國,而今走到門前卻要離開,玉生子苦笑著,心思道:“佛家最忌分別心,道家最忌假道義,適才我竟將兩家看得水火不容,真是愚不可及,夢中說夢,可不就是我嘛。”

悔罷,他便聽得室內佛音又起,“雖然本無可說,卻又不得不說,夫執於弗執,為空;空於不空,為假:假於非假,究竟為空。假空糾纏,一念三千,尋不得自在,覓不得清淨,然本無可尋可覓,自性具足,只在心真誠,所為真善,亦是真實不虛,自心圓明。夫車有兩輪,鳥具雙翼,正心止觀,是以本無可說也。”

聽著聽著,玉生子就坐到了房內蒲團之上,“弟子本是個道士。”

方丈問:“阿彌陀佛,那為何來此佛門?”

玉生子回道:“弟子罪孽深重,逃出道觀後受到應有懲罰,所以來到此地。”

言罷耳朵聽得一陣風嘯竹林,又聽一句,“施主可曾害過人?”

玉生子道:“害人?有心還是無心?”

方丈道:“有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