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章 請辭,安分守己當昏君,顧四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姜離到底是初來乍到,對大明熟悉度差很多,於是比朱祁鈺晚明白了一點于謙的‘做不到’。

當然不會是能力問題:歷史早已證明於謙的本事,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但世上的事兒有時候就是毫無道理:傾了大廈他能扶,反而沒傾的大廈他出不上力。

因為,如今這大廈裡做主的,另有其人。

于謙所說的‘不能勝任尚書’,還要從大明朝的工作流程說起——

一份專案方案(奏疏),從產生到能夠推行,在大明朝廷要走什麼樣的流程呢?

並不是官員寫完了奏章,直接遞到御前去,請皇帝決斷。

那天下之大每日千百件事,一般正常皇帝累死都處理不完(朱元璋:朕覺得沒問題,一個人包圓了,完全不需要宰相)。

如今最常見的政務處置流程如下:官員有事上奏,奏疏送到接收部門通政司,整理完畢送到內閣(現在的內閣還不像明中後期權力那麼大,大致可理解為替皇帝處理、決策政事的秘書機構)。

內閣先看過奏疏,並且把處置意見寫成票擬呈到御前,這樣皇帝就大大省事,可以直接起硃筆批個‘準’或是‘不準’。

簡單來說,就像是寫作文——要是一天給人十個題目,讓寫完十篇八百字作文,絕大部分人是完成不了的。

但是要是有人已經寫好了十篇作文,你只負責給覺得寫的不錯,合心意的作文打勾,不滿意的打叉讓別人去重寫,是不是就輕鬆多了呢?

不過,長年累月每天都要‘批作業’也是很累的。

皇帝想找人代勞批紅這項工作,就找到了宦官。

甭管旁人怎麼看宦官,但對皇帝來說,這些才是‘內臣’,朝堂上的讀書人則是‘外臣’。朝臣們可以靠著考學、師生、同鄉等各種關係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實在混不下去還能辭官走人。

只有宦官,存身立命是百分百隻能依賴皇帝的。

於是又誕生了司禮監太監代皇帝批紅的制度。

絕大部分制度的優劣,都要看執行人的水準如何:靠譜的皇帝,能自己把握住朝政大事,司禮監只是代行不敢妄行。

但有的……

在職場上常聽到這樣一個詞,叫做‘最佳化公司的人力資源結構’(裁員),而有的明朝的皇帝,就是把自己從這條工作流程裡最佳化了出去。

形成了上書官員-內閣-司禮監宦官-執行官員這樣一道流水線。

姜離想到這兒,再次望向于謙。

她懂了——

批紅在司禮監手裡,而王振正是皇帝十數年如一日信重的,司禮監的頭把交椅掌印太監。

于謙哪怕做了兵部尚書,他想要做的所有事,也必須得經過這道批准。

如今的兵部尚書鄺埜,為官謹慎老道,雖不似那些諂媚順從王振的官員得意,但到底沒有與王振結仇被他視為眼中釘。

那麼兵部的十道條陳,到王振手裡,總能透過幾條,于謙在兵部還能輔助鄺尚書做些實事。

但換了于謙去做尚書……只怕王振不但不會透過他的十條奏疏事條,還要倒給他找十條的麻煩。

那麼于謙便是在兵部能說了算也白搭——若是吏部(人事部門)、戶部(財政部門)、工部(營造部門)等相關要緊部門,在上頭授意下給他使絆子,他也決計做不成事兒的。

譬如,要錢沒人要人不給,他能如何?

別說這些相關緊要的部門,就連刑部大理寺那些看起來與戰事無甚關聯的司法部門,要是在王振的授意下,隔三差五請兵部官員去‘喝喝茶’,公務也就都不用幹了。

就如同最頂尖的善泳者,也只能在水裡遊,在沼澤裡依舊會被淹沒一樣。

于謙不怕死,但他會怕——因為他的緣故,讓朝局變得比現在更差,兵部更加舉步維艱。

所以,于謙認真思考過,直言他做不來,也是不能做兵部尚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歐洲

龍應臺

佛系美人[穿書]

昔邀曉

不二掌門

善水

背靠無敵女帝,我成了天命大反派

鍵盤打出火

惡毒女配日常

肆貳老爺

小可憐被趕出門後,日夜被蘇少掐腰寵

吉香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