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妖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唐宮清夢,此乃妖妃,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在眾人尷尬不知接下來如何重新開始一個話題時,更夫敲梆,子時到了,幾個宮人抬來一些竹節丟進了庭燎,還有幾個在大殿前甩開了鞭子,伴隨著陣陣鞭聲,篝火裡的竹節由於受熱太多也噼噼啪啪的爆開,爆竹聲、甩鞭聲不絕於耳,到這時除夕的慶祝活動便都結束了。

各位大臣帶著家眷辭別皇上後便趕緊出宮往家裡趕,因為初一還有萬國來朝的大朝會在等著他們。徐惠跟父親回到府上稍作休息,重新沐浴更衣、梳妝打扮準備四更天出再度入宮,因為徐惠現在作為即將入宮的“重要人物”也要隨父入宮參加這次的大朝會。

大朝會是唐朝一個很重要的儀式,眾所周知每年大年初一都是拜年的時間,國家之間的社交也是如此,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周圍各附屬國都會派來使者來給宗主國君主拜年,以達到兩國長期安定相處友好的社交目的。平時上朝叫做常朝,只要五品以上的大臣入閣即可;大朝是每月的朔,望兩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參加的官員比較多,基本上在京的六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參加;還有一種叫做會朝,會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這兩天,這個會朝的規模更大,九品以上官員全參加,因為這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春天開始以及冬天的開始。其中由於有些年的元旦(正月初一)這一天可能很多國家的使臣都來參加,而且這個年份生很多大事,在規模上會比往常還要大,所以又叫做大朝會。

特別巧,龍瀛變成徐惠的第一年就趕上了這個大朝會,這一年萬國來朝,十分氣派。徐惠回府還沒有休息好便又被叫起來梳妝打扮,這一天徐惠穿了淺粉色短襦配嫩綠長裙,外著素白半臂腰繫嫩黃宮絛,還是嫩黃緞帶半綰青絲薄施脂粉,讓人見了眼前一亮,出門前配上一件猩紅緞面大氅,手捧著包了錦緞的手爐,顯得暖洋洋的。原本是她是不想再去的,因為總有一個男人盯著她,而且兩人還對視過,這讓她感覺很尷尬,但是奈何父親徐孝德覺得早些見點大場面免得以後入宮了失了規矩。父親硬要她去,且徐惠也覺得日後早晚還是會見的,所以還是聽話的收拾妥當跟父親出了。

徐惠無奈跟著父親進了宮,原本以為會像之前一樣會跟在父親身邊,結果進了兩儀殿大殿就現殿內全是男人並不見女眷。只稍一思量徐惠心裡便知這次想要指著父親在一邊幫襯算是指不上了,這次定要男女分席了。果不其然,很快便有宮人迎了過來將她帶到了偏殿。

後宮的幾個嬪妃公主以及個別幾個朝廷重臣的女眷正在偏殿吃著茶點,徐惠見狀直接找了個角落便坐下了,想要以此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眾人都在有說有笑,誰也沒有留意到這個剛進來的丫頭,這正是徐惠想要的。想來昨夜在皇宮裡她已經搶盡了所有人的風頭,好像除了皇上李世民和她以及前隋蕭後以外其他人都不存在了一樣······今天還是消停的待著吧,誰都不現她才好呢,她就默默的看著就行了,畢竟今天就是來學規矩的。

過了一會兒培安遣了一個內侍過來引這些女眷前往正殿,在皇上高位的左右兩側為她們準備了席位,徐惠在宮人的引領下坐在了一處並不顯眼卻又能看到皇上和大殿中心的位置。只見李世民今天難得的穿得特別正式,身穿了一件象徵皇權的繡著日月、龍虎的赤黃色龍袍,頭戴一個有許多流蘇的大帽子,那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冕旒”吧。大串大串的流蘇把李世民硬朗的俊臉擋在了裡面讓在大殿上的人看不出他的表情猜不出她的喜怒,這就是皇帝的威嚴吧。

這個位置安排的很是有心,無論是李世民親自安排的還是培安安排的都讓徐惠心裡一暖。同時徐惠的心裡還有一點兒虛,因為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並不是真正的徐惠,所以這一切優待都不是她應該享有的。如果沒有到這裡她的生活應該不用這樣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吧?在二十一世紀她應該順利的拿到自己的學位證,然後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繼續專心從事自媒體運營,做好自己的小傳媒工作室,三五成群的一起探討小影片劇本或者在休息的時候出去讓自己的精神來一次沒有目的地的流浪······?流浪?現在也算靈魂流浪吧?

正在她胡思亂想的時候,大殿外響起通稟的聲音,在這個聲音的背景下大殿的正門被四個內侍吱呀呀的推開,明亮的陽光透過殿門直直的照進大殿,經過殿內各種金屬和琉璃的反射,殿內一瞬間就璀璨異常,彷彿來到了天宮一般。接下來一隊又一隊的使臣團走進大殿,他們穿著各色的服飾,抬著各自的特產和珍寶到了大殿正中向宗主國的天子李世民行稽大禮並奉上貢品。這就是後世傳說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吧?

徐惠看見大殿上的人有的穿著民族服飾一看就是新疆人也就是高昌樓蘭那些西域小國,有的個子不高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一看就是日韓風也就是倭國百濟新羅高句麗那些東亞小國,而那滿臉高原紅的不用說一定是青藏高原那的那個時候應該是叫吐蕃。徐惠一邊猜測一邊聽這他們自我介紹,果然猜的八九不離十。

這些藩屬國帶來的珍寶特產被高高在上的李世民一一收下,然後又賜予給他們相當於貢品價值三倍左右的賞賜,徐惠知道唐朝國力昌盛,卻也沒想到出手這麼闊綽,這可是真金白銀啊。說實話,這麼多錢財被一箱箱的抬走,徐惠心裡還是為李世民的國庫小小的心疼了一下的。不過想想也能理解李世民的做法,畢竟唐朝是宗主國,做事一定要有大國的氣度嘛,要是把他們的貢品全都心安理得的收了,卻沒有讓人滿意的賞賜,他們一定覺得大唐很小氣沒有格局,只會掠奪他們的財富卻沒有足夠的回禮作為表示,說不定時間長了各藩屬國還會因此生起異心,那些小國原本就不富裕,如果他們有了這樣的想法說不定就起義反抗了,也不利於國家安定。況且,貢品和賞賜之間的物物交換也更有利於文化的交流。

百濟、新羅以及高句麗的使臣團獻過貢品以後,一個不是很高表情堅毅的男人走上前來對李世民行過稽禮之後並沒有奉上貢品,在他不卑不亢的敘述中徐惠和李世民以及眾位大臣明白了原來他是倭國的使臣,由於海上風浪太大很多人都遇難了,貢品也都進了海里,最後只剩他自己了,這次大朝會以後也不知能不能活著回國了。這也難怪,其他的藩屬國即便距離遙遠也都是走旱路過來的,只有倭國是島國,和大唐並沒有接壤的地方,沒有辦法只能坐船,但是海上天氣變化莫測,所以這種事在他們的使臣團上多有生。

李世民聽了這話心中也是無奈,便對他提出兩條建議,一是大唐遣使護送他並帶著賞賜送回倭國,二是讓他留在長安會給他賜下良田和宅院,如果想要入仕途也可以根據他的能力給他安排一個合適的職位。這位倭國的使者聽了痛哭不已,十分感動,對著李世民拜了又拜,說感謝太宗的好意,雖然很想留在長安,但是為了國家能夠有更好的展,還是希望可以帶一些大唐的文化以及工藝回國。太宗聽了覺得這是一個愛國為民的仁義之士,便遂了他的心願賜予倭國書籍、佛經、珍貴的陶製品及其製作工藝甚至承諾可以帶一些匠人一起去倭國,除此之外還特賜給他個人珍寶書籍若干,並且隨時歡迎他再一次入唐學習。

徐惠看著大殿上那個倭國人也就是日本人,心裡百味雜陳,為什麼在唐朝時期這樣俯帖耳的臣國到了二十世紀卻搖身一變成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賊人?日本後來展的那麼好應該離不了這個時候唐朝傳過去的文化和工藝吧?日本後來的都城都是仿照長安城建的,就更別提文字、茶藝等文化皆從大唐文化演化而來了。可是此時太宗又怎麼知道自己為了促進文化交流和展作出的努力成了養虎為患呢?

在這次大朝會上,唐太宗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促進文化的大繁榮,極大程度的對外開放。在招待使臣團享用國宴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承諾——只要各國願意學習大唐文化,他將在國子監設立國學館,眾使臣回去以後可以稟告自己的國主,各國每年都可以派遣王子臣子過來學習大唐的文化和工藝,以促進各國的進步和文化的交流和展,來到大唐的各國王子臣子皆可享受大唐王子世子的待遇。

李世民做出這個決定徐惠作為現代人其實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了,但是即便這樣,在她親耳聽見高位置上傳下來這樣的承諾的時候依然心中莫名的激動,這便是大唐天子心繫天下的胸懷吧。雖然這些外藩貴子來大唐學習的同時也充當了質子的角色,用以脅迫那些小國寡民的種族不敢隨意生事,但是從展的眼光看這件事,的的確確極大的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展。

各國使臣團在聽見這個承諾以後無不叩謝恩,要知道這是多大的恩賜啊,大唐文化的繁盛不是他們所能望其項背的,僅僅是每年幾次朝貢帶回來的東西都會給他們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可想而知,若是他們國家也能有人有幸來到大唐接受這樣高等的教育,那對於他們的國家來說將是多麼大的進步!於是各國使臣團並沒有按照原定計劃在大唐多做逗留,而是休整兩天就趕快回國通知這個好訊息去了。

徐惠知道,歷史課本上貞觀之治的繁盛時期就要到來了,看著大殿高處龍椅上坐著的男人,她忽然覺得是那樣的耀眼,那是她前世萬分崇拜的大唐天子李世民啊,雖然已經年逾四十,但那又怎樣,依然阻擋不了他的魅力。想到自己要成為這樣男人的妃嬪,心中的抗拒又少了幾分。

各國使者紛紛快馬加鞭趕回國都告知國主這一好訊息,得到訊息的各藩屬國的君主也無不欣喜,雖然他們也想到了去學習的人有可能成為大唐的人質,但權衡利弊之後還是願意進入長安學習更為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於是遴選出要入唐求學的人選之後就讓他們再一次帶著貢品出了。

喜歡唐宮清夢請大家收藏唐宮清夢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冷宮一胎三寶,本宮的目標是太后

一路景

傻雀兒,快歸巢

荷光童塵

緣分一道立交橋

夢中的靈溪

LOL:讓你上單背鍋,你玩角色扮演?

為什麼選盲僧

總裁的天價醜妻

夜解意

回到九零,長姐發家暴富了

安然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