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千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風雲際會,江山似有風雨來,裂陽殘血,飛躍千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出反常,必有妖。動用三百騎兵來劫區區五百付弓弩,這裡面怕是大有文章。不過,李問道現在可沒時間考慮這些。

裂陽刀立刻出鞘,李問道從轅門極飛向為那三人中最當先的一人,半空中嗖嗖連續兩記飛刀。當先一刀飛向那大漢的面門,第二刀飛向他坐下馬匹。那大漢感覺到利器襲來,立刻抽刀隔擋,只聽噹啷一聲,大漢手中長刀震盪,連著雙臂都感覺麻木,驚出一身冷汗來。他是驚險地躲過了這一刀,可惜他坐下戰馬卻躲不過李問道的第二刀。李問道連續的兩刀,第一刀只是幌子,意在亂他心智,那奔向戰馬前腿、度更快的第二刀才是重點。說時遲,那時快,戰馬左前腿中刀,馬兒吃不住疼,立刻瘸下腿來,此時那漢子剛剛擋住李問道的第一刀,冷汗方出,便已從戰馬上摔下來。還沒等他站起身來,李問道已經感到,月下刀光一閃,一顆頭顱就飛了起來。

前後不到一息的時間,為之人已然身異處,身後兩名副手還沒來得及吃驚,李問道就出現在二人身後,瞬間就是兩刀,兩顆頭顱幾乎同時飛起。李問道接著撿起為那人的屍,扯掉蒙面黑紗,藉著戰馬身體奮力騰空而起,大聲高呼:“賊已死!”

此時那些蒙面騎士們尚未將營寨完全包圍住,正在按照先前命令圍著營地柵欄策馬前行,突地聽到賊已死四字,盡皆一愣,不自覺地回頭一看,只見月下半空中,李問道殺神一般一手提刀,另一手拎著一顆頭顱,眾賊心中立刻慌亂起來。

李問道落下身來,並不停留,將頭顱丟進營地內,緊接著衝向眾賊,轉瞬間又是幾人慘叫著落下馬來。接著他繼續向前衝殺,因眾賊是向前圍著營地而去,李問道算是從他們身後殺過來,普通騎兵向前衝鋒自是迅,但是身後卻是個大弱點,身後人被殺,前方的人沒回身的,還不知道生了什麼,就這樣,砍瓜切菜般連續二十多人從戰馬上落下,餘下之人早就嚇破了膽,再加上領已死,沒人約束統領,近處的賊人紛紛下馬投降,遠處的賊人也是慌亂著向外圍跑去,也不管是不是來時之路,跑慢者便被李問道的飛刀射中落下馬來,雖然寥寥七八人落馬,但是對餘下之賊的心裡打擊卻非常大,立刻就有人下馬高呼饒命。近處、遠處的賊人紛紛投降,處於中間的順勢也就投降了。

五代時期打仗,領兵將領至關重要,將領每戰衝鋒在前,才能鼓舞勢氣,將領受挫,勢氣大降。普通兵丁可沒有為將領賣命的想法,吃糧當兵,養家餬口罷了。故,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便是那時戰爭的真實寫照。

跟隨李問道前來的那夥人,在營地裡眼睜睜看著李問道不一會功夫便砍殺三十多人,投降者不下兩百人,只有幾十人飛馬而逃,都傻了。那夥長正愣著,只聽李問道一聲高呼,“張夥長還不出來看住降賊?”這才反應過來,慌忙帶著手下奔出轅門前來接應。

此一站,賊三人在內,賊人被殺者三十七人,投降者兩百一十五人,得戰馬兩百零八匹,逃跑者不過四十餘人。

“大人,參贊大人,我吳越幾十年無戰事,此一站乃大勝,大勝啊!大人真乃神人也,不,不,不虧是紫陽真人的傳人!”

“張夥長,安排弟兄們審問一下,看看是何方賊人,因何劫道?

不一會功夫,那張夥長便興沖沖地跑了過來。

“大人,問出來了,是唐國被廢的原寧國節度使李奕餘孽。天目山在南唐境內的部分山區便是李奕餘孽偷偷藏身之地。”張夥長此時興奮地向李問道彙報審俘情況。

“可問他們為何知我等押運軍資之事?”

“問了,他們說,領可能知道,他們不知道。”張夥長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畢竟三個賊全被李問道瞬間斬殺。

下手太快了,早知道留一個活口了,哎,看來我還是沒經驗。只知道砍砍殺殺看來不行。

這一夜鬧騰的,覺是沒法接著睡了,還有兩百多俘虜呢。生火做飯,然後開拔,向著天目山而去,好在此時天色已明。為防夜長夢多,一大早李問道就派出探馬先行向右衛羽林軍而去,請求援軍去了。五十人看守兩百多人,兩百多匹戰馬,談何容易,一個不好鬧騰起來,麻煩就大了。好在下午時分,右衛羽林軍援軍前來。右衛大將軍彭宏親自領騎兵前來接應。

按理,一個正七品的參贊知軍還用不到大將軍親自來接,關鍵李問道這一站功勞太大了,那彭宏大將軍自個都沒有過如此軍功,不過是大王信任,又憑著世家身份,熬著資歷,累牽而上罷了。再加上自己防區出了這麼大事,要不是李問道力挽狂瀾,在他防區丟了五百付弓弩,他這大將軍就算做到頭了。如今,軍資沒丟,賊人大部被俘虜,斬殺,對他來說,大不了被大王申叱幾句。

那彭宏大將軍見著李問道後,熱情地不得了,一路與他說說笑笑,並無怠慢之舉。李問道自是謙卑恭敬,不敢居功自傲,年輕人須得謙虛點才是。彭宏見李問道如此,心中更是滿意,心想真不虧是紫陽真人親傳弟子,當是個少年俊彥。

山路逶迤,又兼俘虜、馬匹眾多,直到兩日後方才趕到。李問道心中焦急,要不是需在交接文書上蓋大將軍印璽及軍資有司的章印,李問道真想半路上就交接了事。

回去時,倒是一路順當。報捷的文書由右衛羽林軍與李問道共同派出,與李問道他們一道出,但是騎兵當然要比他們一隊人跑得快。更後面則是右衛羽林軍安排的重兵押著俘虜與俘獲的馬匹跟在最後面。這一來一去的,沒辦法,得按程式辦事。

當李問道一行遠遠看到杭州府城時,已是三月初一的下午,由於二月只有二十九天,因此今日方算是月圓之日。還好來得及!李問道不禁長吁了口氣。月瞳今晚會來的吧,我好想她。

及至城下,現馬祁竟然帶著一幫左衛羽林軍將領站在那裡,馬祁身邊還有幾個文官打扮的中年人,那先前被李問道派出區報捷的一個伍長正躬身立在馬祁等人身邊吐沫四濺地說著話,估計是在描述李問道那晚的風采吧。兵部倒是動作挺快的。

看到李問道帶著人馬出現,眾人便一起走了過來,紛紛向李問道賀喜。其中一箇中年文官不緊不慢地拿出一張錦緞,面露微笑地對李問道說:“李大人,某乃兵部錄事主事王瓚,這裡先向李大人賀喜了。大王有詔令,請李大人聽詔。”

李問道忙肅目躬身,老岳父讓人傳話了來了。

“今聞兵部參贊,左衛羽林軍參贊軍事李問道寇敵邊關,本王甚欣慰,,,,,,”

就是一個沒啥內容的嘉獎而已,真正的獎勵,要在幾日後由兵部提交,大王恩准才可。不過,唸完后王瓚復又對李問道說道:“大王明日設宴款待李大人,請李大人明日午時準時赴宴。”

兵部主事乃正五品高官,也算是李問道的上司,李問道忙著說了幾句感謝的話,王瓚便告辭而去了。文官們也相繼離開後,李問道便隨著了馬祁等人迴轉左衛羽林軍大營交差。晚上自是一頓胡吃海塞,他原本是不想去的,不過,若是他不去,手下這幫人估計也不好自去赴宴,人家好歹跟著自己跑了一趟,總得讓手下人這幫軍士們樂樂吧。

酒過三巡,李問道藉口疲乏,先行回去了。不能讓月瞳久等,他自己也等不及見月瞳了,這初出茅廬第一功,得與她好好說說不是。

待李問道一身酒氣回到家中,還沒入前堂,就聽到後院傳來陣陣琴聲,仔細聽那曲調,正是《平湖秋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響空山

鹿水靈

大宋詞引

溪山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