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王爵離京,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我是小民,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奉天殿緊張的氣氛中,朱高熾向前一步,向朱元璋行禮,接著說:“皇祖父,孫兒願赴武昌應對災情,這既是孫兒的職責,也是為了武昌的民眾!”

話音剛落,朱元璋面色驟變,嘴角抽搐,內心本能地想拒絕。他的孫子未經風雨,怎忍心讓他獨自去武昌。

況且,外面的世界危機四伏,歷代皇儲未成年前都居於皇宮,若讓孫兒離開京城,恐怕會引起大臣們的反對。

與朱元璋的擔憂相反,殿中的大臣們對燕王世子的提議深表贊同。武昌此刻如同燙手山芋,無人願接手,他們認為,代表皇家的燕王世子無疑是最佳人選。

或許察覺到老人眼中的遲疑,朱高熾連忙道:“欲指點江山,必先親歷其境。孫兒身為大明皇室子孫,理應如此。皇祖父,風箏要飛得更高,須放長線,懇請批准。”

“若您憂慮,可派朝臣將領與孫兒同去,有他們在,旅途會更安全。”

此言一出,奉天殿更加靜默。殿下公開承認身份,令群臣驚訝,他們的觀念也開始轉變。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沉默不語。這小子竟與爺爺講道理,不過有膽識,他已經決定讓朱高熾離京,但此事非同小可,他正在思考如何安排。

片刻後,朱元璋抬眼看向孫子,沉聲道:“既如此,熾兒,咱也不勸阻你了。你清楚此行艱辛,也該出去歷練一番。”

一邊說,他一邊思索:“傳達我的旨意,封燕王世子為救災欽差,親自巡查武昌,監督災情處理。戶部侍郎張文、大理寺少卿劉錦及督察員馮高同行,不得有誤,派出三千錦衣衛甲士保護世子安全!” 說完,他又覺得不夠周全,於是補充:“燕王世子如朕親臨,地方官府如有不配合,可先斬後奏!”

有了朱元璋的命令,武昌救災之事便有了定論。

崇仁殿內人聲鼎沸,最終只剩下一老一少,於帷幕後靜享茗香。

“烈兒,告訴祖父,為何執意要去荊州救援?”

朱棣輕輕啜飲著茶,笑容可掬地詢問。

“皇爺爺,有些事務非親歷不可知其詳,孫兒以為,治理國家的理論已熟讀於心,欠缺的只是實踐經驗。為了大明的繁榮,必須深入瞭解國情,不能憑空臆斷,盲目佈政令。”

“嗯,好孩子!”

朱棣不住地點頭讚許。

“荊州此刻危急,若無阻礙,孫兒打算明日即刻啟程。盜匪與災禍並存,尋常救濟之道恐怕難奏效,故此行旨在根據實情,尋找切實可行的對策。”

“這話讓咱心悅誠服!”

朱棣的面龐瞬間洋溢位喜悅的光芒。

“確實,紙上談兵總不及親眼目睹災民的困苦。你的深思熟慮,讓爺爺甚感寬慰。”

“抵達荊州後,有何具體安排?”

朱瞻基沉思片刻,答道:“孫兒以為,地方官員更熟悉當地狀況,我的到來應能提振他們計程車氣。在他們的工作中,孫兒會加以指導與督促。”

“糧食調配完成後,應向有能力做飯的民眾放,同時為流離失所的災民提供食物,動員救災士兵協助百姓重建家園。”

“還需嚴格控制糧食分配,以防哄搶。至於那些流竄山林的盜匪,應以安撫為主,畢竟他們也是受災群眾。”

“不過,鑑於他們犯下的惡行,可讓他們參與河道修建作為懲戒,且不得無償獲取糧食,必須透過勞動換取。救災之餘,水利工程亦不容忽視。”

朱棣聞言頻頻點頭,“烈兒,看樣子你在清明之前已籌謀周全。但匆忙行事,安全仍是要,咱為你挑選的隨行者皆是朝中老臣,他們會提供寶貴建議,關鍵時刻能助你一臂之力!”

“孫兒知曉!”

朱瞻基顯現出孝順的模樣,祖孫倆的笑聲在殿內迴盪。

……

次日黎明,朱瞻基早已穿戴整齊,在小庭院裡舒展筋骨,幾位侍衛在一旁靜靜候命。朱棣乘坐軟轎,急切趕來,看見孫兒身著緊身衣甲,不禁皺起眉頭。

“烈兒,你就這樣出門?”

\"皇祖父,我此行是為了體察民間疾苦,非參與慶典,理應樸素出行。況且路途遙遠,欲達,唯有騎馬可行。這身裝扮正適合馳騁。”

“很好!”

朱元璋的目光收了回去。

“你有主見,祖父不會責備。但切記,武昌之事務必妥善處理,且儘早歸來,長久離別,祖父會掛念你。”

“祖父的教誨,孫子銘記於心。”

朱高熾向老人鞠躬,然後轉身。守衛從院後馬廄牽出戰馬。

按常理,皇宮內不可騎馬,但此刻,時間緊迫,顧不得規矩了。

他拿起桌上的佩劍,系在腰間,翻身上馬,輕輕夾緊馬腹,戰馬疾馳而出,穿過庭院大門。

朱元璋望著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不禁顫抖。想到孫兒要離開數月,他感到難以割捨。

然而孩子長大,總得獨自去闖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獵奸者

指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