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西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0章 DA作戰(十四),小小萬事屋,大夢西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伴隨著da作戰進行到第四階段,作為總指揮的胡燕下達了命令後,所有人都回到了巴哈姆特號的絕對防禦力場之中。與此同時,原生種的新一批增援也已經抵達戰場了。

當在敵群中吸引對方注意力和火力的近戰型和遊擊型神龍都撤回來後,巴哈姆特號面臨的壓力緊接著便會瘋狂向上增加起來。特別是這一次的增援之中,雖然不像是第一波次中一口氣出現了十幾個,但也來了五六個原生種檢察官。

能夠在絕對防禦力場的保護範圍內,繼續殺傷原生種檢察官的,也就只有詩乃一個人而已。但詩乃不可能在原生種檢察官來到巴哈姆特號身邊的時候,將襲來的原生種檢察官全部擊殺。

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巴哈姆特號承受的壓力並沒有增加,反而在不斷減小。其中的原因除了眾人的瘋狂輸出外,最為重要的,便是在所有機師返航的同時,從艦出擊通道中不斷飛出狀似卡利昂般,沒有四肢,形象上更類似於戰機的機體了。

這種機體的名字,正是無人利昂。而以無人為名,想必沒有人不知道這種機體的特性吧

沒錯,這種外貌狀似卡利昂的機體,正是由gm研究所研的無人戰鬥機體!

作為dc的主戰兵器,利昂的設計其實是非常不錯的。雖然火力和防禦力相當薄弱,但那在量產機中可以說是獨佔風騷的機動性,便已經足以彌補那兩個缺點了。更何況,利昂那簡單的結構、標準的模組、極低的成本,讓其成為了擁有著最強量產性的高效能ms。

不過,雖然雪風也喜歡利昂的設計,但在一開始,gm研究所與eotI機關合作的時候,便說過了,利昂是臺好機體,但卻是條歧路。

相比起其他機體和設計方案,利昂最為重要的兩個指標便是泰斯拉推進器帶來的機動性,和標準模組化帶來的生產性。

簡單來說,利昂追求的就是大機海戰略,數百臺利昂遮蔽天空的時候,只要機師實力過硬,那麼面對什麼樣的特機都能硬肛,除非利昂的攻擊連破防都做不到。真例項子便是駕駛著宇宙利昂的布朗修坦家親衛隊在一機不少的情況下,俘虜了曾伽駕駛的古倫加斯特零式。即使其中有著艾爾扎姆的協助,以及曾伽的心存疑惑導致留手不少,但作為純粹的武人,在戰場上曾伽面對可以擊殺敵人的時候,是絕對不會故意放過的。

至於高機體剋制古倫加斯特系列,遊走戰術剋制曾伽……到了曾伽這種級別的王牌,除非真的技術和機體有差距,否則有什麼特性和機體可以剋制住曾伽的?斬艦刀·疾風怒濤,一刀死一大~片!

在初期的時候,有著高機動,防禦力和火力都過得去的利昂,最重要的是那無人能敵的量產性,確實成為了當時最強的量產機。亡靈雖然在好手的手中,一打二、一打三都算是常事,但亡靈的數量才多少?

伴隨著時代的推進,因為那不斷爆的戰爭緣故,新技術新機體的不斷推出,利昂的地位一下子便尷尬了起來。到現在,也就只能憑藉量產性,藉助那龐大的機體數量,牢牢佔據著最底層的炮灰位置,從而不會被軍隊淘汰掉。

導致利昂現在地位如此低下的緣故,就在於當初所制定的那兩條標準。量產性不需要多說什麼,這無論在何時都是正確的,沒有量產性的機體,就不要去爭奪主力機的地位了,除非你能像神龍那樣,跨越了不知道多少個世代。

最重要的便是那不斷被強調的機動性。

犧牲了防禦和火力的高機動機體到底好不好用?看看純白騎士、海佩利昂、塞巴斯塔就知道了,高機動性的機體在戰場上依然能夠獨領風騷。即使防禦力不夠,但只要讓對方摸不著就可以了。而且專注於機體,火力和防禦維持在勉強的地步,也不失為一個減少成本的好方法。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駕馭住高機動機體?塞巴斯塔的機師是無法換人的、白騎士當初任何人都能駕馭就不會有atx計劃被廢棄的危機、海佩利昂的機師需要從一開始就培養如果換普通機師上去開不了幾分鐘就墜機……

相比起強調機動效能的利昂,其實普通機師更加適合全面平衡,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而且還可以根據戰場環境進行換裝的亡靈。這方面,看看機師同的等級情況下,利昂和亡靈的交換比就知道了。

而且更加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普通機師到底能夠駕馭多高的機動性?普通人類到底能夠駕馭多強的加度?

西曆21世紀,最快度飛機度便達到了1o馬赫!但常規戰鬥機的度沒有越4馬赫的!(曙光女神之類的,基本上都不是戰鬥用的,而且其實已經可以稱其為空天飛行器·偽了)

人類的身體是極度脆弱的,即使有著層層的保護,所能承受的g力也是極為有限的。og世界並非不能讓機師承受住恐怖的g力,畢竟白騎士等機體在進行機動的時候,必然會產生大量的g力。但是,你們要明白,利昂是量產機,是追求量產型的量產機!

純白騎士和海佩利昂等機體是特機,是理論試驗機,是完全不會去考慮成本的絕版機體!

因此,為了讓機師對抗更加強大的g力,就必須追加利昂的建造成本。而如果不在這方面追加投入的話,哪怕機體的機動效能夠更高,但也沒有機師能做到,等於不存在。

而如果放棄追求機動性,開始強化防禦力和火力,那麼除了成本的增加外,利昂也必須經過重新的設計,可以說這就宣佈了利昂的失敗。

簡單來說,這兩條路就是互相矛盾的存在。除非等到某一天有新的黑科技誕生了,比如護盾生裝置的生產成本突然降低到利昂可以承受的地步,否則伴隨著時代的向前,這些矛盾會日益嚴重,讓利昂的存在更加的尷尬。

在這裡說明一點,機海戰術並非不好用,對於量產機體而言,可能並沒有比機海戰術更好用的戰術了。但利昂的缺點就在於,實在是太不經打了,那防禦力薄弱到任何機體都能一擊幹掉的地步。還有便是空間問題,雖然天空足夠大,但戰場不一定大到哪裡去,而作為高機動機體的利昂所要求的空間自然不可能少到哪裡去。再加上利昂那薄如紙的防禦,一旦戰場上的機體數量投入過多了,那些普通機師基本就不用去想殺敵了,如何在混亂的天空中自保才是第一要務。

就如同飛行員一樣,機師的培養根本不可能如同步兵般,隨便挑個人,把槍就行了。小國與弱國,是根本無力培養自己的機師,或者說少的根本捨不得投入戰場。而一旦生大戰,有著上面兩個弱點的利昂,可以說是一死一大~片,完美完成自己炮灰任務和使命的同時,讓大量機師死的毫無意義。(此時聯邦政府的前線上,利昂的折損率已經快要讓前線指揮官哭出來了,但不管投入多少,就是打不贏……)

其實這種矛盾很好解決,那就是將利昂從有人機體換為無人機體,隨後這些矛盾便能一口氣全部解決,順帶還能徹底解放利昂的全部潛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