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頁,(四大名捕同人)追情,藤萍,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石錦大笑,多幾杯酒下肚,他也有點醺醺然,見唐肯依然是並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便有點賣弄起來:

“其實要說官職這類事,外人只見著繁瑣頭疼,卻難知裡面的大學問。”

“哦?”

唐肯露出“是嗎,不是吧”的表情來。

石錦自幼生長官宦人家,對官場一套即使有瞧不上眼的,不自覺間也深入骨髓。唐肯不太以為然的表情倒激起他的談興了:

“你只想想,朝廷以此而立,就可知這絕不是簡單地弄個瑣碎麻煩的事了。別的不說,就說這宰相一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國之第二,最是危險難做的,放在江湖幫會上,不知道要惹出多少爭權奪位的腥風血雨。我也略聽說過一些江湖事,六分半堂內一個狄驚飛,憑個做‘老二’的本事,就叫人佩服地不得了。實則這樣的人可遇難求,與其有心去佩服他,不如想想如何砥定製度,使絕大多數人在這個位置上都能做好。”

“哦?”

唐肯再次驚異,語氣間仍是懷疑,卻又有些別的東西。“任賢人遠小人”,他是常常聽人講過的,可如今眼前這人,似乎對這並不太以為然。

“其實宰相一職,在隋世文帝之後就根本不存在了,也就說話人的故事裡才有而已。”

“可是——”唐肯一呆,“象蔡——相,還有傅——丞相,王——丞相他們——”

“他們哪裡真的叫什麼丞相。”石錦喝一口酒,灑笑,“蔡、傅、王任相,實職都是尚書省左右僕射,今又改稱太宰、少宰。而且不僅僅是名號不再是‘宰相’的問題,實際上至隋以後,宰相併非一人,就以當今朝廷而言,可稱之為‘宰相’的,也有近一、二十個之多。”

“哦?!”

唐肯第三次驚異,這回真是大吃一驚了。

“宰相之職即去,國事繁重,當然少不了一些掌總輔政的,所謂佐天子,總百官,平庶政,事無不統。可也不能盡攬一人之手,這樣就是禍亂之源了。天子之下,有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而且沒有固定的人員。隋改新制以後,歷代承之,或有修正,也是些小改動,大體並不變。當今朝廷中,最高的官位是三公三少,本是榮譽之職,賞給老臣勳貴。不過在政和二年蔡太師第一次致仕後,以太師之職干預朝政,就有了‘三公真相,三少次相’的詔書。不算三少——實在是人太多了些——就說三公,如今也有十八人。就最後一位的太保不算,因為確實職權輕些,太師、太傅也有八人。太師蔡太師(蔡京)、童大將軍(童貫)、鄭太師(鄭紳),太傅諸葛先生、王太傅(王黼)、燕王、越王、琿王。這些都算宰相。”

一口氣說不完,石錦喝酒潤喉,接著就往下:

“而實際上呢,原來三公即是虛職,那自然有本來的相當宰相的職位。中央之職統分三省,即掌施行政令、朝中大小事務的尚書省,監察政令、駁正察失的門下省和制定政令、草詔掌印的中書省,其中事務最繁忙的尚書省下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就是所謂的‘三省六部’之制度。而三省主官,尚書令、侍中和中書令這三人便都是宰相。”

“所以又多了三個?”

唐肯哽了哽喉嚨。

“是兩個,”石錦笑了,“隋剛開始行使三省六部制以後,不過一二十年,隋亡唐興,唐高祖李淵把最高的尚書令一職封了秦王世民。後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即位,倒做成一代明君。後世就因尚書令一職李世民做過,都避諱不敢再居,所以尚書省的主官是兩個副職,左、右僕射。”

“那該是四個才對。”

“到了本朝,更以三省主官都是高位不授人,就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以之為相。政和年間,便改了名字叫太宰、少宰。”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什麼‘三公真相’,實際上的宰相有兩個?”

“錯!因為除三省主官外,百官之中,凡是加號‘平章軍國重事’和‘參知政事’的,統統都算宰相!這就完全沒有定員和職位限制,諸位太師太傅,既然都是老臣勳貴了,沒有不加這兩號之其一的,就是有一等位低年輕的,官家也可以因為各種考慮和原因,令其為相,而且也可以經常輪換,亦不會因更易宰相影響朝廷。”

“亦無官可再象過去那樣輕易位高震主,引來不必要的猜疑和對官家的脅迫。大宋自立國以來,官家和百官,百官各人之間,雖然黨爭不斷,可也並無殺戮血斗的慘劇,無叛臣脅主之變,豈非制度使然。”

石錦一個總結,仰頭幹勁杯中殘酒。

“唔——”唐肯聽了進去,也點起頭來,然後,他想起什麼似的,喃喃自語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死亡禁言錄

小騙子

網遊之誰說鬼就不能玩遊戲+番外

舟自橫

無限維度的全能玩家

餃子香菜

柯學之銀彈

無恙掛秋風

廢柴要逆天:魔帝狂妃+番外

蕭七爺

海上謠

秋日裡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