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字星201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章 【尾聲】中州,中州錄,南十字星2019,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立兵變獻城之時,元好問在朝中任左司員外郎,官職雖小,才名卻著,故而也在獻俘名單之內。

元好問深知蒙軍素有屠城慣例,煎熬之下,決意置個人譭譽得失於不顧,毅然忍辱寫下《寄中書耶律公書》上呈蒙古丞相耶律楚材,請求保護王若虛、楊奐等五十四名中原大儒,委以重任。而後又在耶律楚材的引薦下,兩次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覲見蒙古大汗。

這一驚世駭俗的舉動,使得元好問飽受“貪生怕死”“厚顏無恥”“賣國求榮”的責難,然而汴京生民、中原大儒和金朝典章文獻卻得以儲存,千秋功過,自有後世分明。

雖有上書之功,元好問依舊楚囚南冠,被蒙軍羈押至山東聊城,也是在這裡,聽到了皇帝身死,金國滅亡的訊息。

那是天興二年,歸德無糧,皇帝又往蔡州,在雙溝寺避雨時,見身邊人馬稀疏,儀衛蕭條,不覺悲從中來。翌日晨起,潘守恆進梳櫛,勸道:“願陛下還宮之日無忘此草廬中,更加儉素,以濟大業。”皇帝聞言,悽惋諮嗟良久。

到達蔡州後,金軍垂死掙扎,哀兵小勝,蒙古多次攻城失敗,“不復薄城,分築長壘,圍之”,並定下了聯宋滅金之策。

十月,宋廷派遣鄂州兼江陵府副都統孟珙領兵二萬、運糧三十萬石踏上了滅金的征程。

十一月初五,宋軍與金軍在息州狹路相逢,接戰不到一個時辰,便一舉擊潰前來阻擊的金軍,並一直追殺到高黃坡,斬敵一千二百,俘虜了大批戰馬,順利地與蒙軍會師於蔡州城外。

十二月初一,蒙軍於息州擊敗金將武仙,海州、沂州、萊州、濰州等地守將遂紛紛望風而降。至此,宋蒙聯軍正式完成了對蔡州的包圍,內防金兵突圍,外阻金兵入援,將之變作一座孤城。無奈之下,金軍只能臨時招募民兵禦敵。

十二月初四,金軍忽開東門,意圖突圍而出,被宋軍擊敗。

十二月初七,蒙軍決練江,宋兵決柴潭入汝水倒灌蔡州城。

十二月初九,蒙軍破蔡州外城,宿州副總帥高剌哥戰死。

十二月十九,蒙軍攻破蔡州西城,炮軍總帥王銳殺元帥谷當哥,率三十人降蒙古。

十二月二十,皇帝以行在內最後一點御用器皿分賜兵將,激勵士氣。

十二月二十四,皇帝親自帶兵從東城突圍,卻被宋軍所設的鹿角戰柵所阻擋,殺鬥而還。

天興三年正月,蔡州城內斷糧已久,乏食缺水,鞍靴甲革包括軍鼓鼓皮所有能吃的都被吃盡。

正月初十,宋軍攻陷城南。

至此,所有的人都知道,最後的時刻終於要來臨了。

“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為人囚縶,或為俘獻,或辱於階庭,閉之空谷。吾必不至於此!”深夜裡,皇帝雙手挽起全身甲冑的承麟,鄭重地冕旒加於他兜鍪之上,微笑道:“吾弟當為堯舜。”承麟大驚,堅辭不受,皇帝複道:“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已哉?朕素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卿平日捷有將略,萬一得免,祚胤不絕,此朕志也。”承麟身為宗室,自有傳續祚胤之責,只得含淚叩首應承。皇帝命宋珪潘守恆等傳令文武官員,入內拜見新帝。參拜未絕,東方待曉,宋蒙聯軍已將殺到,承麟一把扯開袞冕,露出帶血的甲冑,頭也不回地衝了出去。

皇帝慘然一笑,緩緩走回居室幽蘭軒,命焦春和結繩於梁,投繯自盡。

宋珪奉命聚薪焚燒幽蘭軒,還未燒成灰燼,聯軍已破牆而入,搶奪皇帝屍首,宋珪、潘守恆、焦春和奮力反抗,殉主而亡。

承麟退保子城,突圍未果,亦死於亂軍之中,凝光隨之跳下城樓。

達及保與忠孝軍士卒忘死殺敵,直至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五百餘名官員、士卒聽聞皇帝業已崩逝,紛紛投汝水殉國。

天明瞭,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用光明見證一個王朝永遠墮入黑暗,金朝自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至此歷一百一十九年,亡。

-

-

四人聽罷,唏噓不已,元好問喟然道:“又過了一年,我從聊城獄轉到冠氏獄,收集了許多獄友和國朝士人的詩詞文賦,一一抄錄校對,再過了四年,我獲釋出獄,回到家鄉忻州,將這些年收集整理的詩文按照作者歸類,再為作者立傳記錄生平,編成十卷,取名《中州集》。”

迴雪微微睜大雙眼,低呼道:“以詩存史!元翁翁曾經和將軍說過的。”元好問點頭道:“正是,姑娘好聰明,若朝廷實在不肯讓我撰脩金史,那麼這部《中州集》或許也能使後世管窺一斑。”

李俊卿聞言,忽而走到元好問身前,恭敬揖道:“晚輩此番出門,正是因為元學士修史。”

此言一出,其餘四人皆詫訝不已,李俊卿環視眾人,聲氣誠懇:“五年前,家父移家至青州,此地是我李氏故鄉,與外祖母的家鄉萊州相去不遠,家母很是歡喜。又因山東曾是外祖父撫牧之地,家母格外思親,閒來常與我們講述外祖父的故事,也嘆息他沉冤未雪,朝廷便已覆滅了。”九娘想起僕散寧當年苦心積慮為僕散安貞申冤,亦深感悲愴。

李俊卿又道:“近日來,家母聽聞元學士將修撰金史,擔憂外祖父被史書記為謀逆亂臣,惡名傳揚後世,愈發焦急,整日傷心哭泣。家父心疼不已,因晚輩自幼隨父經商,慣識世路,便遣晚輩前來相尋,告知外祖父的冤屈,求元學士秉公執筆,莫使功臣生前蒙冤、身後受辱。”說罷,他一撩衣襬,雙膝跪地,端端正正地磕了一個頭。

元好問連忙扶起,含淚道:“公子不必如此,請轉告令堂,僕散將軍冤屈世人皆知,元某定會在史書中還他一個公道。”李俊卿一揖到底,再三謝過。

迴雪想了想,笑道:“那你怎知元翁翁在我家?還裝神弄鬼地騙同順帶你回來,躲在外邊偷聽我們說話?”

李俊卿笑道:“此事也是巧合。因為路上不太平,我便一直虛報長兄猷之的名號,震懾途中山賊盜匪……”九娘奇道:“小公子有什麼名號?”李俊卿笑道:“大哥別號中州大俠。”

其餘四人“啊”了一聲,驚呼道:“他就是中州大俠?!”李俊卿點點頭,神色微黯:“猷之哥哥到我家後,家父家母視如己出,大哥待我們這幾個弟妹也極好,閒時還教我讀詩文。五年前,他與我們一同沿大運河坐船北上,至楚州渡口時,突然拜別家父家母,立志遊歷江湖,家母苦苦挽留,可他去意甚堅,實難勸轉。直到去年一個深夜,我家中被人用羽箭射進一封書信,正是大哥所為。家父家母讀罷,才知大哥從未忘記父母之仇,一心要驅除韃虜,恢復中原衣冠,這幾年來,義結勇壯,嘯聚山林,明裡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暗裡圖謀大計光復中州。”

元好問道:“我昨日去投客店,夥計神色躲躲閃閃,謊稱客滿,想來就是為此了。”李俊卿笑道:“是啊,我本想躲過劫匪,一路散佈流言說中州大俠來了,誰知這平山城的人這般膽小,連生意都不敢做,硬是把客人往門外趕。”一邊說,一邊笑眼瞥向迴雪。

迴雪果然受不得激,嗔道:“誰膽小了?同順若是膽小,怎會把你撿回來?”李俊卿笑道:“哎呦,是我說錯了,這平山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雄州霧列,俊採星馳,是極好的地方。”迴雪咯咯笑道:“你猷之哥哥只教你讀過這一篇《滕王閣序》,是不是?”

其餘三人見少年人鬥氣拌嘴,皆是一笑,元好問感慨道:“若非客店不肯容納,元某又怎會來到這驛館,得聆兩朝舊事呢?當真是天意成全,叫元某不虛此行。”

九娘看向丈夫,恰好驛丞也正凝望妻子,窗外晨光熹微,照見夫妻倆交投的四目間情意流轉,從此,兩顆心之間再無秘密、再無保留,所有血淚都被撫慰,所有傷痛皆遇憐惜,瞬息之間,九娘恍然明白了僕散寧生前孜孜以求的兩心燭照是為何物,含淚展眉一笑,柔聲道:“天亮了,我去做些早飯給大家吃。”驛丞應了一聲,道:“我來燒火。”夫妻倆一同轉去後廚。

迴雪見爹孃都走開,頗有些不自在,低頭走到元好問身邊,目不轉睛地看他一張張整理昨夜記錄的文稿,李俊卿笑了一笑,自言自語道:“大功告成,我可以早日回家啦!”迴雪只是低頭不理,他又笑道:“此番回去,我要稟告雙親,請他們親攜厚禮,雙雙來到這平山城……”迴雪一張粉臉紅漲起來,啐道:“來幹什麼?!”李俊卿笑道:“家母十分敬慕姨母,常自追憶,家父亦深懷感激,流風姑姑是我姨母生前摯友,豈能不來探望?”迴雪面紅耳赤,咬牙“哦”了一聲,轉身便走,李俊卿笑道:“哎,哎,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一邊說,一邊追了出去。

門外小院花木扶疏,朝陽之下生機盎然,高的幾株是蒼松翠柏,低處是杜鵑、月季、海棠,一對韶華兒女笑鬧其間,清脆的笑聲喚起故紙堆中的詩人史官,旋揩老眼,看著一雙乳鶯新燕,胸中百感交集,提筆吟成一律:

龐眉書客感秋蓬,更在京塵澒洞中。

莫對青山談世事,且將遠目送歸鴻。

龍江文采今誰似,鳳翼年光夢已空。

剩著新詩記今夕,樽前四客一衰翁。

——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新郎逃婚了

喝口雪碧

木葉之爭權奪麗

君海棠

不正常人類研究院

求一棵髮菜

科技傳承

一桶布丁

知冬

艾魚

無敵鹹魚系統

單身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