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跟着别人来的,钱记者还是很懂规矩地问了一下钟小东等二代们。
“不介意!不介意!我们正好还能一起听听,钟跃进同志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是什么样的背景和心态……”
钟小东是二代的头,自然代表大家发表了看法。
“那就好!那钟跃进同志,我刚刚在来的路上,就已经简单的列了一下采访您的提纲。
现在开始进入正式的专访,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你这样的一个下乡知青,开始进行诗歌文学创作呢?”
拿起小本子,钱淑珍这个省报的王牌记者,还真的是敬业,一秒进入了工作模式。
钟跃进就没有她这么好的素养了,毕竟也才十八岁,能在这么多人面前没有露怯,已经算得上心理素质很好的了。
第一次面对这样的记者专访,难免有些紧张,还是如此漂亮的女记者,他的眼睛,一直都忍不住往钱淑珍的两个优点看去。
舔了舔嘴唇,才开口有些结巴地说道:“这个……这个嘛!下乡的日子,是……是比较无聊的,我们知青们就经常有读诗会,然后……”
……
一条一条问题,钱淑珍问得很专业,每一个问题都是比较有深意的。
但是钟跃进却回答得不是很好,非常平淡无奇,没有丝毫的亮点可言。
就钱淑珍这个记者来说,根本提炼不出任何有意义或者说是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无聊才写诗?
这算什么……什么创作理由呀!
喜欢大海,喜欢花,想要回城,才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
这也太俗了吧!
怎么能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起来,给人的那种独特的意境与浪漫相提并论呢?
如果说,那些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文学青年们,看到这篇新闻专访报道后,知道钟跃进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思念回城,才写出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肯定脑海当中的那些美好幻想,都会立马破灭一半以上吧!
不过,有偶像滤镜的二代们,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陈静和许小云两个女生,都还在纠结,等一下要怎么和偶像大诗人钟跃进开口说话呢!
赵蒙生则是和黄小力在那激动的说着悄悄话来。
“老黄!我们刚刚来的时候,是不是太着急了。应该把阿旺师父和梦梦妹妹也拉来的。
阿旺师父估计不懂诗歌,带他来接受一下文化熏陶也是极好的。梦梦妹妹却是最喜欢诗歌了,如果让她知道,钟跃进这样的大诗人就在县招待所,她肯定会来的……”
赵蒙生有些遗憾地说道。
黄小力也是点点头道:“是呀!刚刚太激动了,走得太急了。忘记他们俩了,要不……现在我去招待所打个电话,让他们现在马上赶来,说不定还来得及呢!”
“去去去!快去……”
赵蒙生也是笑着说道,“也让阿旺师父看看,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文学的领域上,他肯定就不行了。他打猎厉害,可人家钟跃进可是全国知名的大诗人,让他看看真正的文化人长什么样……”
“那我真去咯!”
黄小力点点头,便溜出了房间。
这其实也京爷们的习性,有好东西,那肯定得把好哥们都叫来一起分享呀!
就像京城那些大的纺织厂,里面的女工,漂亮的可不少。
谁要是发现了哪个车间的女工特别漂亮,厂花那种级别的,第二天保管会叫来一帮兄弟,骑着自行车就堵在人家厂门口等着看呢!
现在黄小力和赵蒙生也是打着这个心思,带林火旺这个便宜师傅,也见见世面,好歹钟跃进现在算得上是个全国名人了,不见白不见。
然而……
当黄小力刚到招待所前台,要打电话到林家沟生产大队去的时候,就听到外面一阵突突突的拖拉机声音。
转头一看,居然是一辆拖拉机开到了县招待所的门口,而坐在最前面的两人,竟然就是他现在要通知的林火旺和柳茹梦。
黄小力立马就乐了,他赶紧放下电话,走到门口和两人打招呼道:“呀!阿旺师父,梦梦妹妹,你俩怎么知道我和蒙生刚想找你们呢?我刚刚在里面就想打电话回林家沟呢!”
然后,黄小力又看到了拖拉机后面坐着的十几名知青。
嚯!
这个超载!
也不对!
这年头哪有超载一说。
拖拉机就是贼能装,只要有落脚的地方,你就尽管站去,装十几个知青算什么呢?
后面要是再拉着几辆平板车,多少人也给你装来。
“咦?你们也在这里?难不成……你们是来拜见大诗人钟跃进的?”
看到黄小力在这,林火旺立马就乐了,笑着问道。
“对啊!你怎么知道?哦!我知道了,肯定是熊县长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你们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