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铁血大秦 > 大秦西域战记 第十九章 终章(第4页)

大秦西域战记 第十九章 终章(第4页)

一名三旬左右的年轻将领站了起来,虽然神情很恭敬,但眼角眉梢和身骨却有着天生地孤傲和威严,浓重的煞气却是让人心中胆颤。

“回禀父王:儿臣想,父王接见这些年轻将士,是想激励后进,提携新人,让他们继承我大秦铁军的光辉传统,将我无敌军威万世传承下去。”众将士们认了出来:这,便是威震华夏的超级名将——大将军韩信。

“哈哈哈,信儿知朕心矣。”扶苏大笑起来,豪迈地一甩大袖,尽现王者风范:“诸聊都可以看见,今天上殿的将士们都很年轻,功勋比起诸卿来,更是差得很远。但是,他们却是我大秦军队的希望。也许他们之中,几年之后,就会有新的英豪成长起来,为大秦开疆拓土。所以,莫要小看哦!”

这下子,诸臣傲慢的神情才有些惭愧的缓和下来。

萧何连忙出列,恭声道:“陛下爱才若渴,不拘一格,贤名早布于四海,此真是我大秦之福。”

“陛下圣明。”文武群臣一起山呼万岁。

此时,天下已定,扶苏威望已趋秦帝国历史最高点,一声令下,百万人动,千万人从,天下景服,群臣对扶苏的敬畏更是日深。

于是,马屁就不免多了些。

扶苏苦笑道:“好了,不要拍马屁,朕不喜欢这个。”

张良在下面笑道:“陛下贤君之风,十年如一日,真是难得。年轻将士们得遇陛下,确是三生修来地福份。”

“哈哈哈,没想到子房一向清傲,今天也拍起联地马屁来了。”扶苏笑着挥了挥手:“不过,今天诸位立功将士都是主角,朕可不能暄宾夺主。”

说着,扶苏将双手微抬,肃声道:“各位有功将士,辛苦了,朕,代表大秦帝国,感谢你们。”

陈汤等人愕然,没有想到扶苏这样一个煌煌天子竟然如此的礼贤下士,一时都不知所措地呆在当场。

还是李旷见过世面。连忙起身,恭声道:“陛下隆恩,臣等愧不敢当。比起陛下挽天下于狂澜既倒地伟业,臣等这点小小的军功简直就是不堪一提,焉敢承陛下一个‘谢’字。”

“呵呵呵,你这个小李旷,没跟你父亲学好。却学得油嘴滑舌的。”扶苏早就认识李旷,笑着骂了李旷一句。神色间却不见怒意。

李信此时也坐在一边,神情有些尴尬、又有些自得,群臣看过来,不禁有些好笑。

“呵呵,陛下这就冤枉臣了,臣说得都是实心话。”李旷一脸的一本正经——他知道扶苏的脾气,所以一点也不害怕。

“行了。行了,从小就知道你鬼多,比你两哥哥都精明,坐下吧。”扶苏笑着又骂了一句。

李旷坐了下来,神情很是高兴。

扶苏又扫视了一下将士们,忽地笑道:“诸位有功将士,都是我大秦军中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也是末来的希望。朕今天召你们来。就是想和你们谈谈对朕和国家地意见,以便朕和诸卿可以改进。现在,哪位将士肯赐教一二?”

一下子,席中哑雀无声,诸将士惶恐:焉敢对陛下指教哉!

李旷本想出席,忽地看着身边的陈汤。偷偷使了个眼色。

陈汤本不敢说,但看李旷地眼色,分明是想自己出言,不禁盘算:大人自小便熟悉陛下的性情,想来,说说无妨。以陛下宽容大度的仁君风范,应该无罪,说得好,甚至还可能有所奖赏。

打定主意,陈汤不慌不忙起身道:“陛下。小将有一二愚言。想请陛下垂恩赐教。”

说,话得很得体。李旷在一旁暗暗点了点头。

“噢,这位小将军官拜上尉,叫何姓名?”扶苏饶有兴趣地打量了一下这个胆大吃第一个螃蟹的陈汤。

“小将陈汤,乃李旷都尉麾下。”陈汤恭敬地道。

“噢,想起来了——”扶苏恍然大悟地笑道:“你就是那个六骑吓退六百敌兵的神箭手陈汤,我从军报上看到过,印象颇深!如今看来,果然一表人才。”

陈汤冒汗,惶恐地道:“陛下称赞,小将愧不敢当。”

“呵呵,当得,当得。”扶苏笑着摆了摆手道:“听说你不但箭无虚发,有百步穿杨的本领,而且兵书韬略也很精通,李旷都尉二月扫平银川匪患很得你相助。有这般优秀本领,家学必定渊源,不知师出何人?”

陈汤汗颜道:“回禀陛下:家父乃一寻常低级军官,早年随陛下征战,已战死多年。小将的本领,都是家传,然后又经十年苦练而成。”

“噢——!”扶苏吃了一惊,赞道:“如此说来,你出身草莽,却有这般本领实属不易。但不知今你日有何心中之言?”

“陛下,”陈汤壮起胆子道:“如今四海皆平,国家安定,但大月氏却卧榻于国都之侧,实为心腹大患。月氏人现控轻骑二十余万,如准备妥当,日夜兼程,从河西走廊小道十数日便可入寇关中,直逼京师。如此,岂不忧乎?”

“噢——”扶苏沉吟不语,其中心中却在赞叹:自己图谋月氏地秘密,天下只有数人知晓,而且都不敢泄露半句。这年轻人竟然看得如此透彻,莫非真是一时人杰!?

想到此,扶苏扫视了一下群臣,果然,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于是,扶苏佯装不以为然地笑道:“陈汤,你这是多虑了,大月氏与我国交好,焉能犯我!?”

“回陛下:小将读过陛下的策论,策中好像有这样一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现在,大月氏与我国交好,不等于以后也会与我国交好。万一换了新王,图我中原万里河山,此等身侧大祸实能让人不能安枕。”陈汤也豁出去了,仗言直论。

群臣脸色越加惊讶:此人见事极明,不下名将!

扶苏还是不动声色:“那陈汤你认为朕当如何做?”

“陛下秦秋鼎盛,国中贤臣云集。此诚是华夏千年不遇之盛况,若不趁此良机开疆拓土,恐此后不复有此良机。所以,臣以为当图大月氏。”陈汤声音很是坚决。

“噢,如何图之?”扶苏进一步相问:心中的赞叹已是滔滔洪水般泛滥。

陈汤对此早已考虑成熟,连忙道:“臣以为当有三步:

一、翦其羽翼。河湟地区位处大月氏之南,民族成分复杂。却拥有数十万人口,战乱不休。久为无主之地。现听说大月氏正有图其之意,若让其得逞,不仅国力大增,而且更可南下威胁巴蜀,祸患更大。所以,臣意以为当先下手为强,夺取河湟。这样。我国便可威胁大月氏南翼,与关中形成夹击之势,令大月氏不敢轻举妄动。

二、徐徐推进。西进大月氏,北可走千里黄沙,这是绝地,轻易不可尝试。唯有河西小道数百里可用,但皆是崎岖之山地,不利进军。所以。尝以为当派军沿小道徐徐向前推进开路,一边选险隘处筑关自守,一边移民屯住,同时,派出大批商旅传扬友好之意,趁月氏人现在无心之取之机麻痹月氏人。料年后。我国锋锐,便可轻易抵达大月氏边境,大军更是数日可至。

三、断然灭之。翦灭河湟、开避道路之后,便可等待时机,或待月氏之变,或主动出击,勿求一击歼灭大月氏全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