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海陵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9章 發兵身毒,大漢從接見張騫開始,我是海陵王,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閱兵臺上,不僅有王盯。

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勢力。

四位翕侯均派了使者前來。

這些使者們沉默了,但看一點他們就失敗了,眼前的這支軍隊,無論是從表面服飾,還是從表現來看,都足以使他們動容了。

其實我們都對遊牧,或者說古代對軍隊有些誤解。

就以匈奴騎兵為例子。

在我們眼中的匈奴騎兵,應該是人馬全身鎧甲,裝備精良。

然而實際上的匈奴騎兵卻是穿件皮袍子,拿著單體弓,箭頭是骨頭做的。

我們以為的匈奴動員大單于一聲令下,無數牧民齊聚王庭。

實際上的匈奴動員千夫長和女巫告訴大家,秋天到啦,適合南下放牧,順便看能不能搶點東西過冬,出啦!

我們以為的匈奴行軍一排排青壯整齊有序,馬蹄陣陣。

實際上的匈奴行軍拖家帶口,男人放牧打獵,女人小孩收集食物,老人趕車,邊走邊放牧。

我們以為的匈奴作戰:前面有隊漢騎,衝上去砍死他們。有座漢城,咱們攻打。

實際上的匈奴作戰蒼黃,你帶百人隊去右邊遊射,呼啦貝你去左邊騷擾,漢軍追你就跑,漢軍疲憊了咱們就吊著他們。有座漢城,不好打,繞過去,去搶漢人農夫的糧食。

而四個翕侯的情況也是如此。

哪怕現在已經轉向一些定居生活,但是軍隊體制並沒有生什麼明顯的變化,所以和眼前的軍隊一比,他們能看出種種可怕之處。

每個人的穿著,一模一樣,幾乎沒有任何的區別,這點他們也可以做到,但是令行禁止這一點,他們心中犯了嘀咕,好像.....做不到吧。

那恢宏大氣的場面,註定讓他們難以忘記。

也就片刻時間,在他們心神恍惚之際,一隻大明旗幟高高飄揚在上空,格外的鮮豔。

第一步儀式結束。

下一刻才是真正的閱兵式。

場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軍旗,有不少士兵站在軍隊前列,揮舞著手中的軍旗,有好奇的人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疑問,出了詢問聲“這個是什麼意思?”

開始傳來嗡嗡的聲音,大家熱烈地討論者,尤其是四位翕侯派來的使者,更是有些好奇和迷惘,他們想要迫不及待地這是什麼東西。

隨著旗幟揮舞,各軍也有序的開始挪動。

王耵則目光閃爍。

其實他也並不懂,但是也能看出大概意思,這些軍隊的調動,都是看前面旗幟揮舞動作的不同來實現的。

這一點,在華夏早就有之。

《列子》中就記載了黃帝與炎帝大戰(即我國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一場戰役“阪泉之戰”)”雕鶡鷹鳶為旗幟“,也就是也以各種猛禽的羽毛作為旗幟。殷代的甲骨文已經有了“旗”字,並有了若干以旗為偏旁再與其它字共同組成的會意字。

周代就已有各種各樣的旗,如常、旆、旗、物等,每一類的形制與圖案都有所不同,這些不同的旗在《詩經-小雅》的《出車》和《采芑》中都有描繪。

到了秦漢之際,更是得到了蓬勃展,但說起來,這是新鮮玩意。

秦漢的軍隊也無法完成這麼複雜的任務,也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

王耵忍不住地向高處的閣樓瞧了一眼,能看到一道挺拔的背影,他喃喃的說道“真是不可思議。”

王歲昌在他耳畔說道。

“叔叔,大明的軍隊很強啊....甚至比匈奴兵還要強。”

王盯點了點頭。

“這些軍隊可以與匈奴最精銳計程車兵想比了。”

步兵不斷的變換陣型。

其他人指指點點,外行人看不清門道,但是有心人就會現,這是在變換軍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杏

鬼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