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言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第四十五支斥候隊,大明:從洪武末年開始,何不言情,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平城多軍戶。

戰爭將起,全城很快就添了肅殺的氣氛,哪怕新春之際的歡鬧也要給肅穆的氛圍讓路。

朱棣這次整整調集了一百多支斥候隊,一支十人左右,一千多的斥候扔進漠北,足以說明了朱棣多想早日探查到北元蹤跡。

立功心切。

同時也是想要證明自己。

甄武與張武兩人同時被編進第四十五支斥候隊,兩人一進中護衛大營,入目便是熙熙攘攘的精銳士兵。

大明邊軍是自豪的。

這點直接反應在軍士的神采當中。

歷史不止一次證明,軍隊強盛鐵血才是民族挺直腰板的不二法門,所以甄武一直認可朱元璋三番五次出征漠北,包括朱棣上位後五徵漠北的政策。

肯打才能磨鍊出軍隊的血性。

而且遊牧民族向來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自古以來從匈奴,突厥,柔然,契丹,蒙古等等,哪一個時期不對中原虎視眈眈。

不打的代價,就是坐視他們崛起,繼而侵略中原。

可惜朱元璋和朱棣對漠北‘攻伐防禦’的政策,缺少幾分新意,還是自古流傳下來分化打壓等一套老方法。

尤其到朱瞻基後期,連分化和打壓都懶得做,完全一副‘彼擾之則御之’的被動防守姿態,‘天子守國門’真成了一個守大門的了,就這麼任由瓦剌做大,到最後朱祁鎮吃了苦果,弄出了對大明影響極其之大的‘土木堡之變’。

當然,也有朱祁鎮心裡沒有逼數的原因,但是從他往上數,除了他爺爺朱高熾差點,誰沒御駕親征過,有這麼個傳統在,朱祁鎮心裡哪怕有逼數也得想要試一試。

其實若說怎麼徹底收拾蒙古,還真是滿清棋高一招。

說回現在,

北元雖已經四分五裂,可依然有‘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的說法,打肯定還是要打的,毋庸置疑。

甄武兩人依著規矩找到他們的斥候小隊,因為來的早,小隊裡只有三個人到了,甄武瞧著這三人都是蒙古人,心中便了然,這三人大概是他們的領隊。

等驗明腰牌後,甄武笑盈盈的上前攀談,扔下張武蹲在一旁猶自不甘。

幾句話下來,雙方親近了不少。

甄武也瞭解到為的一人叫做買納,投順大明後,取了個漢名叫做顧明。

顧明身高大概也就一米七五左右,三十多歲,但是長得虎背熊腰,不用比試也知道是個走剛猛路線的漢子。

相對而言,甄武的身材就顯得消瘦了很多。

是以,甄武聊天時不著痕跡的往對方健壯的身材上面引兩句,或誇或贊,剛開始顧明還能忍著,可慢慢就忍不住了,不經意間開始流露出憨厚且得意的笑容。

張武在一旁聽著,撇了撇嘴,在他意識裡,長得壯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可張武卻沒覺,顧明對甄武的態度也是越來越好,大有相見恨晚,一見投契的感覺。

甄武也笑了笑,他喜歡這種憨厚直爽的人,所以嘴裡順勢變了稱呼,開始顧哥長,顧哥短。

又聊了一會兒。

雙方也是越來越熟,甄武聊的也就更開了些。

“對了,顧哥,我聽你蒙古名字也挺好聽的,是有什麼寓意嗎?我聽說你們蒙古人取名字都有一個好的寓意呢,想來你的肯定也不錯。”

這句話一落,顧明臉上洋溢的笑容突然就凝固了。

另外兩個蒙古人也猛然看向甄武。

一片和睦的情況彷彿被這一句話打破了。

不過,下一刻顧明又笑了起來,只是這次笑意多了份苦澀。

“買來的奴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侯爺的掌心嬌是朵黑心蓮

戰西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