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臥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群賢畢至 詩文赴會 二,江山名士,南臥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勉所制的廣告,傳播之廣,傳到了天京,甚至還到了未明宗的手裡,這是他始料未及的,其實張勉並不知道,這廣告在此前已經流傳甚廣,除了河源郡外,東南諸郡,包括天京在內,都已經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所以坐鎮天京的未明宗自然就收到這個廣告,當聽說是張勉所作,他就馬不停蹄地從天京趕了過來,方才有了之前的那一幕。

“你小子這腦袋瓜怎麼長的,為何能有如此的奇思妙想,看著這上面的字,朕縱然是日理萬機,也將會被其所感染,忍不住參加此會,還有這栩栩如生的畫像,可真是別具一格,朕看了之後捧腹笑之,這樣的廣告,朕未嘗見過,倒也覺著新鮮。”

“陛下,這些都只是張某信手塗鴉,還請陛下見諒!”

“你啊你啊!”未明宗指著張勉,哀嘆一氣道:“雖然朕遠在天京,但你的一舉一動朕都看在眼裡,你為河源郡做的這些,朕心裡也明白,你也不必再作解釋,詩文會何時開始?”

“回稟陛下,眼下正是吉時。”

“那還等什麼呢,開始吧!”未明宗話音落下,張勉馬上命人給他安排上座,並且給那些隨從的文武官員安排座位,上了茶歇,眾人各自坐好,詩文會開啟在即。

落座的這些人都是朝廷命官,是未國當朝的重要官員,其中戶部尚書李衡,工部尚書田裕,侍中司馬德也都出現在這裡,張勉與其談笑風生,時而拊掌大笑,時而傾耳聆聽,讓其他人大驚不已,他們沒想到張勉如此年紀尚輕,竟能與這些朝廷命官打成一片,其背景之深厚可見一斑。

“這張子好生厲害,還未入仕,就能與當朝聖上插科打諢,又能與朝廷命官談笑風生,年紀輕輕尚能如此,真是了不起。”

“我等在郡中為官二十年,都從未有過如此際遇,人與人相比,還真的有著天壤之別,哎……”

“哎……”

眾郡縣的官員齊聲嘆了一氣。

在宣佈聲中,詩文會正式拉開序幕,參加詩文會的詩人盡皆站於臺子兩側,放眼望去,詩人有五十餘人,這是來自各郡縣精心挑選出來的,有的在鄉里遠近聞名,才高八斗,有的剛剛考取功名,意氣風,有的則一頭苦讀聖賢書,想要一朝成名,聞名於天下,所以到此參加這次的詩文會。

這些人大多數青年才俊,年紀約摸二十幾歲,但也有四五十歲的老生,不過人數較少,也就兩三個的樣子,除此之外,年紀最小的恐怕就數李天樂,年紀僅有十歲,與他們一同站在臺上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遭到其他人的嘲笑:“這詩文會什麼時候也要接收這種奶娃了,連字都還認不全,還想在這裡吟詩作賦,簡直可笑之極,哈哈哈!”

眾人捧腹大笑,場面十分尷尬。

但李天樂卻不動聲色,揹負著雙手,正氣凜然地回了一句:“古時甘羅十二歲為丞相,聖人孔夫子十歲使學,李賀六歲會吟詩作賦,東方朔兩歲會背誦史書,如此少時賢能,爾等可知乎?”

此話一出,讓得眾人面面相覷,竟一時難以言語,也因為如此,之後再無一人嘲笑於他。

“此子年紀尚幼,竟有如此見地,真是少年英才,難得難得。”

“此少年名為李天樂,是晉陽郡人,還聽聞他前不久已拜張子為師,跟著他學吟詩作賦。”

眾人聽之,不禁一驚,“這麼說,此子能有如此見地,皆為張子教導有方,看來張子才是真正的大才啊,腹有其才,方能教匯出這樣的弟子來。”

正說著話,眾人齊刷刷的目光朝張勉看去,張勉此時正在與未明宗商討投注的問題,經一番解釋後,未明宗方才懂得這個下注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讓朕在一個詩人身上投些錢財,然後等到詩文會結束後,根據名次狀況,然後再看是否有朕投注的那位詩人,最後進行錢財的分配?”

“完全正確!”張勉拊掌笑道。

“陛下,張某有個建議。”

“說。”

張勉詭秘一笑,說:“不如您每個詩人都投上一些錢財,這樣的話,不管哪位詩人贏下詩文會,您的收益都不會少。”

“敲死你小子!”未明宗一個響指打在張勉腦袋上,瞪了他一眼說:“你這小子倒是打好了如意算盤,讓朕出錢投注所有人,看似朕到最後都會有所收益,但這錢一分攤下來,其實能不能賺錢還是個未知數,最終漁翁得利的還是你的四方閣吧?”

張勉摸了摸腦袋,呵呵笑道:“事業剛起步,陛下當是給張某投資,這四方閣的大股東就是聖上了。”

“股東?又何謂股東?”未明宗實在是想不通張勉這小小的腦袋,怎麼會想出那麼多的新玩意兒,這些詞彙根本聞所未聞,聽所未聽。

張勉沒打算跟他說股東這個概念的前世今生,況且他也說不清,於是又拿這件事來給他打了個比方,說:“陛下,這個股東的意思就像今日投注一樣,只不過投的不是詩人,而是我們四方閣,投資越多,所佔股份越大,日後分紅就越多,只要陛下出一點錢,以後您就是在金鑾殿裡躺著什麼都不用做,每歲一到分紅的晨光就能得到一大筆的錢。”

如今的未國仍舊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模式,股東這個概念是舶來品,所以未明宗聽起來感到很新鮮,只見他沉吟了片刻後,開口問道:“那你要朕投資多少錢?”

張勉笑了笑,慢慢抬起一隻手。

“五百兩?”未明宗點頭笑道:“這是小事,等詩文會結束之後,朕就讓人把錢給你送來。”

張勉笑著搖頭。

很顯然,這個意思並不是五百兩。

未明宗有些猶豫,皺著眉說:“五千兩,這也太多了,宮裡最近用度也不小,朕都是節衣縮食。”

張勉仍舊搖頭。

未明宗當時就有些急了,面色變冷:“若你想要五萬兩的話,這是絕不可能的,別說朕不答應,就連朝中臣子也不會答應。”

五萬兩,可以這麼說,相當於未國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無論放在何時都是一筆鉅款,也難怪未明宗會如此激動,這錢的開支也不是他一人說了算,背後還有文武百官,若是動了這錢的話,該如何向他們交代。

雖說張勉承諾過這些錢用於投資四方閣之用,日後的分紅不菲,但這五萬兩不是一個小數目,萬一四方閣中途撤掉,或是破產的話,那這些錢豈不是打了水漂,所以身為一國之君的未明宗不得不謹慎,儘管他平日信任張勉,但在這一事上,他不敢輕易許下承諾。

“張子,朕心知你有大才,不管是任何一方面,都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此事事關重大,朕得回朝與眾位大臣商量才行,所以暫且不議此事。”未明宗搖動羽扇說。

“陛下,如若張某與您簽下軍令狀,每歲分紅萬兩,三年回本,日後的分紅為營業額的兩成,您看可否?”張勉沉聲道,面色篤定。

未明宗不禁怔了一下,他看著張勉如此認真的樣子,不得不承認,他開始有些動搖了。

這個生意可是一本萬利,放眼整個未國諸郡,哪有這麼好的生意可做,再者說了,即便虧了,這不還有著四方閣兜底嗎,以張勉的才華想要捲土重來那也只是分分鐘的事情,根本就不在話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