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拍蚊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九章 完結1,人有失蹄,睡不著拍蚊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樣走走停停,又用了一個來月,終於抵達了靈都城。

皇帝回朝,滿城相迎。早有得了訊息的已經安排周全了,連地面都用清水洗過,所有百姓的鞋底也不能有一點髒汙,安站於街道兩旁,靜靜等候御駕歸來。不止如此,正街所有門臉上都掛了紅布條,就差在城門上也纏大紅花了,俗得扎眼,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皇帝娶親的排場呢。除此之外,文武百官分列兩隊立於城門外,身著各品級朝服,站得筆直直的堵在城門外,等於是封了這座城門不讓百姓進出了。

不用說,這事肯定是那幫愛整場面的老臣乾的。

待看到馬車駛近,群臣立刻伏地高呼“恭迎陛下凱旋,泰越永昌!”

馬車停下,夏末自己推開車門走出來,一眼掃過前頭這群人,皺了皺眉,也不用人扶就跳下馬車朝人群走去。先是一把拉起了烏沛,瞪了她一眼怪她瞎跪。轉頭看向旁邊一身武將服,雙鬢斑白的將軍,把他也親手扶起來了。

“於國公請起。”

於國公,名於逍,武將出身,身形高大魁梧,端正國字臉,跟俊不沾邊,長相不出挑,唯佔一個可靠。於喬在外形上倒是一點都不像他爹,據說相貌是隨了已逝的於夫人,也難怪他老惹禍他爹也沒打死他。

於國公經歷過鏖戰依然精神健碩,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還從容不迫,但頭一回面對垂詢的女帝陛下,倒有些拘謹起來,躬身禮道“迎君回朝是為臣本分,萬不敢僭越。”

夏末攔了他的禮,微笑道“多虧於國公此次力往狂瀾護住了靈都城,才不致令反賊得逞。朕當感謝你才是,如何還要受愛卿一跪?愛卿護得都城之安,居功至偉,從今往後,都不必跪了。”

於國公正愣神,夏末已經叫來秉筆官。

“奉天承運,詔曰加封於逍為一等忠勇護國公,享親王俸,見君不跪。追封其妻喬氏一品端慧夫人,賜長明燈。其子於喬,忠君愛國,於叛亂中建樹頗多,擢升為刑部尚書令,統管朝廷上下刑獄之事。欽此。”

大印一蓋,此事已定。從此於家一門榮耀,一躍成為靈都城一流世家。

在場一眾官員不論心中作何想法,此時都是山呼陛下聖明。

再寒暄幾句後,夏末復又上了馬車,眾官員就自覺地跟在馬車後頭併入了佇列。除了烏沛和於逍被特批騎馬隨行,其他來迎駕的文官武將皆棄車馬步行,好在隊伍度不快他們還能跟得上。

大隊人馬齊整地走進城內,一陣山呼海嘯般地“陛下萬歲!泰越永昌!”直襲夏末的天靈蓋,震得她一激靈。

夏末坐在車內,輕輕拍了拍懷裡睡得酣沉的孩子,撩起簾子往外看究竟。

只見所有百姓跪於大道兩旁,頭也未抬,聲聲高呼泰越永昌,整得跟朝聖似的。

夏末十分不適應。

她登基那天不過是接受了群臣朝拜,也沒像今天這樣折騰滿城百姓。若照如此,往後她都甭想出宮了,走哪都得勞民傷財。

夏末回宮第一件事就是召開了對於此次回朝鋪張浪費事宜的批評大會。

沒有當眾點名批評,畢竟人也是為了討好她才這麼幹的,直接拉出來示眾實在有些傷人心。為了不過分打擊他們做事的積極性,夏末就只明確且重點表示了好大喜功不必,勞民傷財不可這兩點,純屬口頭警告,不作實際處罰。

這叫馬屁拍到馬蹄上的人暗自慶幸不已,吐出一口懸在心中的氣。不過這種無謂的排場之事此後都沒有再重現過了,倒是給國庫省了不少銀錢,也算是間接拍中了馬屁吧。

一場大朝會,除了批評,當然還有表彰。只不過要表彰的人員,除了烏於陳三家由女帝陛下親自擬定嘉獎,其他官員封賞的品級,得要朝議過才能拍板擬旨。

大朝會從上午開到下午日頭西斜,還有許多事情沒爭論出個明確答案來。尤其是關於人事任免上的問題,那簡直吵翻了天,整個大殿裡都是吵嚷的人聲,就跟關了一大群鴨子一樣嘎嘎叫得人心煩。

夏末揉著嗡嗡響的腦袋叫停了這場爭吵,讓他們各回各家,明天再戰。

如此往復幾天,再好的脾性也磨沒了,尤其是一大攤子事堆在夏末面前還都是亟待解決的,她又不是個脾性溫和的,免不了就脾氣暴漲。於是屁事沒有就知道上奏章拍馬屁的就正好撞到槍口上了。夏末揪出幾個典型狠狠一擼到底趕回家吃自己之後,朝廷上下的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了,不日就達成了統一意見,決議出封賞名單和規制來。

所有有功將士均按軍功放糧餉賞賜,文職人員按照品級各自晉升了一級,重大突出表現的連升兩級,只不過錢糧就免了,只給了些庫存的擺件和衣料布匹當做恩賞。沒辦法,國庫實在緊巴,還有一大堆的受災百姓要養活。好在靈都城的官員不靠那點錢糧養家餬口,皇帝的賞賜也就是個象徵意義,誰也不敢真拿御賜之物換米糧,大多數的物品都是供在祠堂光耀一下門楣,圖個御賜名頭罷了。

封賞內容商議完後,還有一大堆的事。既要督促戶部批放有功將士的犒賞,還要稽核被舉報的牆頭草官員,提拔有能之人填補這幫蛀蟲的空缺,安置災民流民,重建受損城鎮,以及鄭吳周呂幾國的善後問題,一下子收回這麼多屬國,人事任免跟安撫百姓等等事情。

樁樁件件,繁雜到不行。夏末從早到晚都泡在御書房,恨不得三頭六臂才夠用。好在有內閣幫著梳攏重要事件呈遞給她,朝廷的事總算理順了些。夏末的心情也總算沒那麼暴躁了,想了想,還是安排了一場慶功宴,不說多麼山珍海味,有魚有肉的好歹算是慰勞功臣了。

人嘛,總是在吃飯的時候拉進彼此之間的關係,夏末也想跟功臣良將們把關係處好些,所謂君臣之誼,不能給人一個暴君的印象嘛。

仗打贏了,叛軍之患已除,正是舉國歡慶,人人歡歌笑語,犒賞功臣良將之時,但是吧,總有那麼些倚老賣老的人跳出來找存在感。

慶功宴才過不久,他們就聯名上書參奏於國公濫用刑罰無職瀆公,脅迫各家高門包括皇族在內出錢出人,絲毫不將皇室放在眼裡,是無視國法藐視君威的行為,此外還包括劉義以宦官之身領宮中侍衛巡城的越界行為,城門守將毆打貴族老爺的以下犯上之行為,和等等好些不太出名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參與了護衛靈都城的人,都被告了一狀,且差不多都是越界逾制的罪名。

逾制這種事,可大可小。君王不在意,就能算恩賞,君王介意,那就是能抄家問斬的大罪。所以他們才敢在陛下表彰過於國公等人的功績後還上書參奏,賭的就是帝王心思的捉摸不定。

今日看著風光無限的寵臣,明日就有可能戴上鐐銬遊街示眾。所謂伴君如伴虎,就是如此。

揪著這種事告刁狀的,大約也有試探皇帝心思的意思。皇帝的態度和處理結果,就是他們往後拿捏跟皇帝君臣相處的度,能在這個度裡為自己為家族謀求最大的展。那些百年世家,其實都是這麼揣摩帝王心思,圓潤地按著大框架穩步展,才能令家族在每次改朝換代中屹立不倒。代代相傳下來,世家其實都已經摸索出來一套完善的君臣相處模式,試探底線,揣摩皇帝心思以及皇帝的個人能力,根據皇帝脾性和能力不同,世家對皇帝的態度也會不一樣,如此,最終都能安穩地渡過朝代更迭,代代遺留下來,形成如今的龐大家族勢力,然後就想以家勢脅迫,左右皇帝決策以謀更大私利。

他們滿以為這次也能摸準新帝脾性,本來嘛,一個小女子,雖不至於才疏學淺,但是自幼流落異鄉,沒接受過帝王教育,哪裡是能做一國之君的料?結果這位女帝完全不按套路來。

她好像壓根就不急於拉攏權貴收攏權柄,對於他們所告之人別說交有司查問了,壓根連提都不提一下。還當朝明旨斥責了幾位蹦噠的最高的老臣,聖旨大概意思就是他們所告的都是在護城戰中出了大力的有功之臣,情況特殊便宜行事沒有任何問題,她一點都不怪罪,反而是他們這幫老傢伙倚老賣老,護城不力於國無功,就知道長舌挑撥,若是不服,就自個兒也上陣殺敵去云云。

當場就把一幫老臣給懟得顏面無光,回家就稱病告假了,好些天沒臉出門。

附著斥令一起的還有幾份聖旨和文書,是關於此次平叛的賞罰公示以及其他涉案人員的處罰,要往全國通告的。

也不知是不是公怨中夾著私仇,夏末把捉到的一應涉案人員全都交由刑部審訊徹查,包括已經被收拾得不成人樣的周太子和齊廣林等人。

這在外人看來,就是泰越帝此次雷霆震怒,要大搞刑獄的意思了。不然怎麼就交到刑部主理此案?屬國是藩王制,只要王室沒有謀反,各國案件都由王室決議,朝廷一般不插手。而且大宇朝立儲的方式獨特,藩王就是謀反也得不到比現在更好的位置,所以安居一隅的藩王是正常的,朝廷也就沒有專門針對藩王謀反的處事機構。像周呂鄭吳這幾個奇葩,縱觀大宇朝歷史也實屬罕見,群臣就奏請成立個治藩屬也就是專案組來審理他們。

但是夏末拒絕了。理由是另外成立治藩屬,費錢費力費時,不如就交給經驗豐富的刑部處理,既省事又省心。

眾所周知,但凡進了他於尚書的大獄就沒有囫圇個出來過人!叛軍腦又是曾經有過來往的王室貴族,因此靈都城的朝廷官員風聲鶴唳,不說在叛軍攻城的時候有過動搖之心的個個都夾著尾巴做人,生怕被翻舊賬,其他跟隨於國公抗敵的人家也不由得謹慎許多,關門閉戶,行事越小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派今天也很乖[快穿]

妙機

耽美女配跟情敵HE了

禾烏

億萬萌妻:hello,傲嬌總裁

北枝月

村花黑化,黑吃黑

夏天水清涼

開局降臨泰山封禪

照焰

重生嫡女:雙世盛寵

玄機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