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參合陂之戰,南北朝那些事兒:劉裕拓跋珪卷,雲海孤月,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參合陂在今內蒙古涼城東北(岱海附近),山明水秀,風景如畫。又有誰能夠想到,一千六百年前一場中世紀中國的戰爭中約有五萬燕國士兵被坑殺於此。參合陂之戰成為北魏與後燕帝國命運的轉折點,慕容鮮卑人由巔峰滑向深淵,拓跋鮮卑人由弱小走向輝煌,最終成為北中國的主宰。擁有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鐵甲騎兵的慕容燕國為何輸得這麼慘,除了主將不稱職之外,這場決定兩大鮮卑民族命運的大決戰到底還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壹 計中計

面對來勢洶洶、傾巢出動的後燕大軍,謀士張袞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向拓跋珪獻策說:“後燕國被滑臺、長子兩次戰役的勝利衝昏頭腦,這次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來進攻,希圖一戰而勝,大有輕敵之心。我們應該表現得疲憊孱弱,使之更加驕縱,再尋找戰機打敗他們。”拓跋珪採納張袞誘敵深入的戰術,進行戰略轉移。拓跋儀統率陰山以北諸部落向西北撤退;拓跋遵統率陰山以東諸部向東北撤退;自己率雲中川的牧民退至朔方一帶。把所有的牲畜資產全部遷到黃河以西一千多里以外的地方去躲避。與此同時,展開外交努力,右司馬許謙出使關中,向後秦皇帝姚興求援。

拓跋珪沒有采納以往草原民族與中原王朝交戰時的戰略戰術,如匈奴與漢帝國的戰爭,匈奴在處於劣勢時總喜歡向陰山以北退卻,以大漠阻隔漢軍攻勢,再利用輕騎兵的機動性尋找戰機消滅進入漠北的漢軍。拓跋珪的戰略轉移並非一味退卻,帶有等待時機進行會戰的傾向性。主力部隊屯駐黃河南岸,牲畜資產在後秦國北境。如果燕軍渡過黃河追擊的話,拓跋珪將與燕軍在黃河以南決戰。

後燕大軍在雲中撲了個空,拓跋珪的軍事部署讓慕容寶感到愕然。朔方地區是魏國新佔領區,慕容寶滿以為魏軍會向漠北方向退去。當他判斷出魏軍的主力已經西渡黃河的時候,一個難題擺在面前。渡河需要船隻,而燕軍沒有戰船。慕容寶採取了一個很狡猾的作戰策略,沒有馬上渡河追擊,而是沿黃河自西向東攻擊前進。後燕軍深入魏境,兵進五原,收降北魏附屬部落居民三萬多戶,收割雜糧一百多萬斛。

有人會問,此時的北魏不是遊牧國家嗎?為什麼會種植雜糧呢?拓跋珪復興代國之後,有意向農耕國家轉型,曾在盛樂進行農業生產。登國九年,拓跋儀屯田於黃河以北,從五原直到棝楊塞外。不過,當時拓跋珪沒有想到五原屯糧反而資助了長驅直入的燕國大軍。

有時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哲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原本種給自家人吃的糧食讓別人吃掉,燕軍卻因為糧草豐足不再疏通糧道。後燕軍隊將收割來的糧食一百餘萬斛囤積黑城(今內蒙古武川)。慕容德率後勤大軍入駐黑城,塞上通燕國的糧道無兵打理。

後燕國大軍開到黃河北岸,打造船隻,準備渡河。拓跋珪針鋒相對,魏軍在各個渡口建築高臺,陳師黃河南岸耀兵,遍插旌旗虛張聲勢,沿河東西綿延一千多里。兩國大軍隔河對峙,黃河兩岸旗幟飄動,一眼望不到盡頭,蔚為壯觀。

拓跋珪“誘敵深入,尋機決戰”的軍事計劃因燕軍獲得塞外雜糧而破產,而北魏的外交卻大獲成功。唇亡齒寒永遠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後秦皇帝姚興被許謙的遊說之詞打動,派大將楊佛嵩率兵救魏。得知援兵即將到來,拓跋珪果斷下令拓跋虔率五萬騎兵東渡黃河切斷燕軍通馬邑之路;拓跋遵率七萬騎兵劫斷塞上通中山之路,徹底斷絕燕軍與國內的通訊聯絡;拓跋儀率騎兵五萬在黃河以北嚴密監視燕軍動向。

北魏軍隊從四個方向悄悄對燕軍形成包圍態勢。我們從北魏軍隊調動的數量上看,似乎魏軍佔優,加上拓跋珪的朔方主力軍,總兵力二十萬以上,燕軍只有九萬八千人,為什麼魏軍不主動會戰,如此被動呢?遊牧民族最大的優勢就是馬匹,就是騎兵力量。後燕國也是以騎兵起家,士風剽悍,燕軍在當時各國軍隊中最具戰鬥力,擁有作戰經驗豐富、人馬披甲的重灌騎兵和重灌步兵。

北魏軍隊雖多,像遊牧民族一樣,全民皆兵,都是輕裝騎兵,對付實力弱小一些的草原民族遊刃有餘,若要與慕容鮮卑的鐵甲軍隊對抗絕難制勝。戰爭呈膠著狀態,開始比耐心。魏軍本土作戰,遠道而來的燕軍不能等,慕容寶下令伐木造船。

一個月後,船隻打造完畢,慕容寶遲遲沒有下令渡河。因為他忽然失去國內的所有資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慕容寶從來沒有單獨指揮過作戰。起初,遠征軍和國內聯絡頻繁,一方面,慕容寶從中山出發的時候,慕容垂已經患病;另一方面,慕容垂不放心前方的軍情,燕軍的作戰方針很多出自坐鎮中山的慕容垂之手。魏軍切斷燕軍與國內聯絡,抓獲來往於兩地之間的燕國使者。統帥慕容寶不僅不知道魏軍動向,甚至幾個月都得不到慕容垂的軍事指示和生活起居訊息。

戰?怎麼戰?慕容寶陷入彷徨、猶豫。他的哥哥遼西王慕容農、弟弟趙王慕容麟、皇叔范陽王慕容德沉默不語,似乎在看未來皇帝的笑話。

夏去秋來,燕軍七月到達黃河北岸,三個月過去,初來的銳氣已經有所削弱。此時,後秦援兵已在中途,魏軍士氣開始高漲。孤軍深入的慕容寶不敢再猶豫下去,下令渡河攻擊。上天沒有幫助慕容鮮卑人。燕軍剛要渡河,突然狂風大作,幾十艘戰船刮到黃河南岸,船上三百多名甲士被俘。

拓跋珪對燕軍開始採用欺騙戰術,實施心理戰。俘虜的燕兵全部釋放,逼抓獲的來往于軍隊和中山的燕國信使隔著黃河向燕軍喊話,告訴他們慕容垂已死。

“若父已死,何不早歸!”

短短几個字,上至主帥慕容寶,下至普通士兵人人恐慌,軍心駭動。慕容垂英勇善戰、愛兵如子,是燕國士兵們心中的神靈。聽說慕容垂已死,剛凝聚起的精氣神頓時散去。

拓跋珪的心理戰得到意外的收穫,引爆慕容鮮卑嫡庶子皇位之爭。身為太子的慕容寶繼承帝位面臨危機,慕容垂的死信引起不滿太子勢力的騷動。精於占卜的術士靳安感覺到不祥的氣氛,勸慕容寶火速退兵:“天時不利,我方必定大敗,火速退兵,或可免去災難。”慕容寶不聽,作為一名主帥,不能因為敵人散佈幾條真假難辨的不利訊息就退兵。慕容寶的柔而不決讓燕軍失去一次安全撤退的大好時機。靳安私下對人說:“我們都要把屍體扔在這荒山草野,回不得家鄉了!”燕國軍心由是大亂。

兩軍又相互僵持了二十多天,慕容寶終究沒敢渡河。作為軍隊最高指揮官,既然不相信敵軍散佈的謠言決定不撤軍,那麼你該進攻就進攻啊,在黃河岸邊乾耗著等什麼呀?

於是等來了一場兵變。趙王慕容麟的部將慕輿嵩等人認為慕容垂是真的死了,因此圖謀進行叛亂,擁奉慕容麟為大燕皇帝。兵變洩露訊息,慕容寶迅速採取措施,處死慕輿嵩等將領。儘管慕容麟沒有直接參與此次兵變,兩人之間也不可避免產生嫌隙。這下好,兵無鬥志,將帥不和,仗沒法打了。

貳 秘中秘

十月二十五日,慕容寶終於下定決心撤兵,燕軍燒船夜遁。立冬時節的黃河出現冰凌,卻沒有凍住。慕容寶以為魏軍沒有辦法渡過黃河追擊,撤退途中連偵騎也沒有派出。

燕軍的船隻在撤退的時候全部燒掉,拓跋珪只能眼睜睜看著漫天的火焰心急如焚。他知道,雖然黃河以北、以東地區有拓跋儀、拓跋虔、拓跋遵三支總兵力十七萬的軍隊,但如果沒有他的親臨指揮,任何一方均不可能對燕軍發動攻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八天的時間,十一月初三,天象大變,暴風驟至,黃河冰封,上天站到北魏一邊。性格果敢的拓跋珪絕不會放棄每一次制勝的機會,斷然下令追擊,親自挑選兩萬精銳騎兵踏冰渡河。

大災難之前多有徵兆。燕軍退至參合陂,大風突起,黑氣如堤,自軍後來,臨覆燕軍之上。沙門支曇猛告誡慕容寶說:“風雲突變是魏兵將到的徵兆,應該派兵斷後。”從術士靳安和支曇猛和尚參與軍事決策來看,漢化的燕國仍舊保持著原始迷信的風俗。當然,任何時代都有人相信巫術。術士擁有平常人所不具備的自然知識,掌握著一些自然規律,所以,他們的預言往往會成為現實。輕信術士的話便是迷信,但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對術士的話進行分析來研判時局有時會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慕容寶嘴角掛著輕蔑,笑而不答,根本不相信支曇猛的話。魏軍無船,過不得黃河,再說大軍走了十多天路程,魏軍哪裡能夠追上?支曇猛和尚堅信預感準確,再三勸阻。此時,趙王慕容麟發火了,怒道:“以殿下神武,師徒之盛,足以橫行沙漠,索虜(對拓跋鮮卑的蔑稱,因為拓跋部留辮髮)何敢遠來!你支曇猛妄言驚眾,當斬!”

慕容麟,我們知道他是慕容垂姬妾所生的兒子,生性狡詐殘忍,曾經出賣過老爹,慕容垂不忍心殺他,以教導不嚴的罪名將他母親殺死。慕容垂河陽起兵反秦,智殺苻飛龍和他的氐族騎兵便是慕容麟的傑作。其後,在平定河北的戰役中屢立戰功,又多次進入草原,與拓跋珪合作消滅匈奴獨孤部、賀蘭部。劉顯、賀訥兄弟都是慕容麟打敗的。

對於拓跋珪的軍事才能,草原上多變的氣候,魏國速度如風的輕騎兵,不能說了如指掌,也該有一定認識。慕容麟是第一個看穿拓跋珪野心的人,曾嚮慕容垂建議將拓跋珪召入中山監禁。就是這樣一個慮事深遠、奸詐無比的將才,此時此刻竟然說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話,不能不令人心生懷疑。小段後說慕容麟“奸詐負氣,有輕太子之心”。從他嘴裡說出“殿下神武”的話完全是假意,以他對拓跋珪的瞭解,竟然如此武斷“索虜何敢遠來”,明擺著又是一句假話。

一直輕視慕容寶不懂軍事的慕容麟,為什麼對著根本不瞭解情況的慕容寶拍馬屁,大肆吹噓太子殿下英勇神武,燕軍如何強大,索虜怎麼敢來送死,等等。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從慕輿嵩兵變以及後來發生的一系列針對慕容寶的軍事政變可以看出,慕容麟處心積慮想做皇帝。現在老皇帝生死未卜,一旦大軍安全回到中山,慕容寶會順利登上帝位,這是慕容麟所不願看到的。如果伐燕大軍失敗,慕容寶在燕國聲望大跌,到時候慕容麟就會有機會。我們不難看出,慕容麟內心深處希望魏軍實施追擊,使伐燕軍事行動以失敗告終,慕容寶吃敗仗丟面子,他好有機會登上皇帝的寶座。

支曇猛曉不曉得慕容麟的心思,我們無從知道。面對危機,和尚哭泣地舉出淝水戰爭的例子勸阻說:“苻堅以百萬之師,敗於淮南,正是由於恃眾輕敵,不信天道的緣故!”好在老成持重的慕容德勸慕容寶聽從支曇猛的話,慕容寶於是派遣慕容麟率三萬騎兵斷後以備非常。這又是一道令人費解的命令,慕容麟明明不相信魏軍會來,慕容寶派他去豈非糊塗。為什麼不派原本負責後繼部隊的慕容德,慕容農也可以啊?慕容寶雖寡斷但不糊塗,有自己的算盤,怕萬一老皇帝真的晏駕,慕容麟早回中山再生變故,不如讓他晚點進城。

慕容麟斷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史書稱“慕容麟以支曇猛為妄,縱騎遊獵,不肯裝置”。別說一個有掩護任務的斷後部隊,就是大部隊在撤退的時候也會有偵察兵觀察敵情。偏偏沒有一個燕軍偵察兵,太奇怪了,顯然是慕容麟搗鬼故意不設偵騎。

後燕軍像觀光客般邊玩邊走,追趕的魏軍騎兵日夜兼行,沿途會合各支魏軍。初九黃昏,追至參合陂西。哨探來報,燕軍在陂東蟠羊山南面的河流旁安營。拓跋珪舉目望去,暮色茫茫之下,峰巒起伏,群山綿延。西面是寧靜的參合陂湖水,白茫茫的湖面泛著一片輕煙似的薄霧,對面的蟠羊山只能隱隱約約辨出灰色的山影。拓跋珪對於參合陂並不陌生,生於此地,長於此地,兒時常在湖邊玩耍。每一處山石,每一處草木他都依稀記得。

拓跋珪長噓一口氣,連夜部署諸將,掩覆燕軍。士卒人銜枚,馬束口潛伏前進,悄無聲息地向山腰爬去。進入睡夢中的十萬燕軍根本不知道死神正一步一步從漆黑的夜色中向他們走來。

曉霧濛濛,殘月失去光澤,吊在天邊,天際露出蛋白,天邊的雲彩像是浸了血,由淡淡的紅色逐漸變得鮮紅。拓跋珪率領魏軍登上蟠羊山山頭。山腳下的參合陂湖面結了一層薄冰,死一樣沉寂,枯萎的衰草蒙著由晶瑩的露珠凝結而成的一層白霜。燕軍的帳篷一座挨著一座,波浪般起伏,營寨裡靜悄悄的,殘餘的火堆冒著淡淡的煙。拓跋珪臉上掠過得意的笑,眸子變得更加明亮,就像一頭狼發現它的獵物已經無路可逃,馬上要成為美食一樣。

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萬千營帳一片血紅。

慕容寶伸個懶腰,從行軍床上爬起,打著哈欠步出大帳。燕軍士兵們剛剛起床,嘈雜著,喧譁著。天邊的朝霞刺得慕容寶眯起睡意矇矓的眼睛,把頭轉向西面的山巒。突然,他的心倏地一緊,抬手用力搓搓眼睛,眼睛越睜越大,像是看到魔鬼一般。西面的山頭影影綽綽滿是拓跋鮮卑的騎兵,扭頭向北,北面的蟠羊山上也是數不清的魏騎。怔了片刻,慕容寶聲嘶力竭地吼道:“索虜!索虜!”

一片驚恐聲中,軍帳裡衣衫不整的燕兵竄出帳子,整座兵營亂成一團,士兵們奔跑著,號叫著。一聲悠長淒厲刺耳的號角從山頭響起,在燕兵聽來,如同是催命魔鬼招魂的尖叫。數不清的魏騎從北面、西面鋪天蓋地呼嘯卷下,戰馬轟鳴聲震動山谷,雪亮的刀矛在朝陽下閃耀萬道寒光。這下真應了三國馬謖引用的那句兵學名言:“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燕軍亂成一鍋粥,向南奔跑擠上參合陂,湖水冰面光滑,亦未凍實,人撞馬踩,冰面破裂,壓溺死者以萬數。

這就是奇襲的效果,一支沒有準備的軍隊只能任由宰割。魏軍對後燕軍進行合圍,五萬燕兵放下武器,束手投降,逃出去的不過幾千人。慕容寶等人都是單人匹馬逃出,得以倖免。魏兵殺死勇於抵抗的燕國陳留王慕容紹,生擒魯陽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濟陰公尹國等文武將吏數千人,收穫兵甲糧貨以萬萬計。

參合陂之戰以魏軍的大獲全勝宣告結束,拓跋珪隨後做出一個古今中外頗有爭議的決策,坑兵!

拓跋珪有遠志,絕非一個野蠻部落的首領,他一心想做全天下的皇帝。平定四海需要人才,需要百姓衷心擁護。代郡太守賈閏、驃騎長史賈彝、太史郎晁崇等熟悉治國方略的漢人被挽留下來,不管出於脅迫還是誠意。餘下的戰俘,拓跋珪打算全部發給衣服糧食,放生回家,希望以此舉感召中原地區的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尊在下

熬夜註定禿頭

山村養殖

我喝大麥茶

讓你參加生存挑戰,你騙吃騙喝?

觀海雲遠

吞噬之海:我不是妖

待月eleven

劍王傳說

失落葉

仙尊奶爸

十二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