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2章 委員長的底線,抗戰之重整河山,魚夫,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第一次晉南戰役結束之後,江東曾讓工業展委員會組織人手擴建從晉城到潞安之間的公路。

擴建後的公路雖然比不上後世高公路那般寬暢,但是整條公路都鋪上了混凝土和水泥,極為平坦。

比之以前坎坷破爛的泥巴路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但是黎城之戰打響後,日軍航空兵曾對潞安到高坪之間的公路有過一定程度的破壞。

好在政治部和工兵營等單位配合給力,動員了一定數量的老百姓修橋補路,讓運輸通道很快又變得通暢。

委員長此刻所乘坐的轎車正行進在晉城到高平之間的公路上。

公路平坦,車輛行駛時自然平穩,車內的委員長也很舒服。

乘坐體驗比他在重慶市內出行時都要更好。

因為重慶很多都是青石路,沒有鋪水泥。

他結束假寐狀態,拉開車簾,饒有興致地望向窗外。

最先映入他眼中的不是平坦寬暢的公路,而是道路兩側密密麻麻的人影。

這些人大多數都在往北走,肩上和背上是沉甸甸的物資。

人群中間有穿軍裝的,但更多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

委員長看到百姓們揹著的有的是糧食,有的是軍服……

沉甸甸的物資壓在肩上,百姓們似乎不覺得累,一邊走還一邊聊天,神情偶有嚴肅,但更多時候都是輕快。

“唰!”

委員長拉上車簾,再次進入假寐狀態。

同車的白崇禧和王世和覺得有些奇怪,但誰都沒有問。

白崇禧將剛才委員長所看的場景又看了一遍,眼中閃過一抹笑意,似乎懂了委員長此刻的心思。

“江東的部隊深得民心!”

這是委員長從剛才車窗外的場景中得出的結論。

這樣的場面他在北伐的時候也見過,那時候革、命軍深得人心,每佔領一座城市必能得到各個階層百姓最真誠的歡迎。

但是自從27年後,這樣的場面就很難出現在革、命軍所經過的地方了。

從27年到37年,這樣深得人心的場面還生在一支他不願意提及名稱的軍隊上。

“可為什麼江東也能得到這麼多老百姓的真心支援?難道就因為他能打勝仗?”

委員長第一次來到江東控制的地盤,心中滿是疑惑。

根據軍統的情報,江東和那邊並無關係,甚至兩方間還因為地盤的問題鬧得很不愉快。

他並不懷疑軍統所給的情報是錯誤的,因為在委員長看來,如江東這般高傲且有能力的人,是不會屈尊以泥腿子為伍的。

如江東這般的人他在國軍序列中還見過一個,

薛嶽!

他們都是心高氣傲的人,有時甚至連領袖的命令都不放在眼裡。

要讓他們去進行所謂的游擊戰,慢慢的成長,那是不可能的。

適合他們的只會是正面戰場,只會是數十萬人的大會戰。

委員長閉著眼睛,心中思緒翻湧。

江東有脫離政府單幹的打算,這在很早之前他就有所察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