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6章 滲透,抗戰之重整河山,魚夫,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41年8月28日,在第六兵團三個集團軍總攻哈爾濱的時候,位於徐州以南的日軍華中方面軍三個師團也開始了全面動作。

眼見關東軍覆滅在即,大本營心急如焚。嚴令華中方面軍盡全力策應!

在第13師團師團長內山英太郎的指揮下,有2萬日軍從隴海線各段向華北滲透,另外一萬五千人佯攻徐州。

敵情一出現,守備軍團就進入了最高警戒狀態,但由於整條隴海線實在是太過綿長,日軍又是翻山鑽溝,一時間讓很多小鬼子滲透了過去。

內山英太郎指揮13師團將南線守備軍團的主力吸引在徐州,滲透部隊則是不顧一切的向徐州後方的各個縣城、各交通樞紐接近。

接到各部隊接順利透過隴海鐵路線的訊息之後,內山英太郎大感欣慰,他為自己親手製定的戰略感到驕傲。

《大明第一臣》

如果不是將部隊打散進行小規模的滲透作戰,他們可能永遠也無法透過隴海鐵路線。

自然也無法完成大本營和方面軍司令部所交代的任務。

內山英太郎已經將具體的戰略上報給了方面軍司令部,現在他只期待滲透部隊能夠執行之前制定好的戰術,快進快出、快打快退。

不過內山英太郎還是高興的太早了!

滲透作戰先要要求部隊有極高的紀律性,該散的時候散,該集合的時候集合。

日軍部隊紀律嚴明,但從未進行過這般大規模的滲透作戰,深入敵後之後,單集合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很多小部隊甚至無法找到組織。

除了紀律嚴明外,滲透部隊還要求部隊對作戰地形極為熟悉,同時擁有一定的群眾支援基礎。

能夠在敵後獲得物資補給和引導。

日本是侵略者,在華北沒有任何的群眾基礎。

透過華北行政委員會一年多的治理,華北各地的民生已經恢復,可謂是軍民一心。

老百姓們感受到了安居樂業生活的幸福,心中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任何人想要破壞他們穩定的生活,想要讓他們重回那些被奴役的黑暗日子,他們會不顧一切的反抗,用鮮血和雙手扞衛美好幸福的生活。

地方保安團和各村各寨的民兵組織也不是一個空架子。

第6兵團傷退的老兵作為民兵的訓練教官,在積年累月的訓練和巡邏之中,民兵的戰鬥力有很大的提高。

一個村子就是一個作戰單位,無數個村子相互連線,在華北的大地上構成了一張堅固無比的防禦網。

日本人一頭扎進了大網之中,就像是被漁網困住中的魚蝦一樣,進得來,想要出去卻幾乎不可能。

民兵的任務主要是保護自己的村子不受日寇的騷擾,同時將日軍的蹤跡向保安團或更高一級彙報。

各村各寨在完成了守護村莊的任務後,又自的形成了一股抵抗力量,從四面八方向已經現蹤跡的日軍部隊靠攏,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尾隨在後!

這裡也是民兵的主場,日軍的滲透部隊無論往哪個方向移動都會碰得頭破血流,有些部隊甚至轉暈了。

日本人驚奇的現,華北的形勢和盧溝橋事變之後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中國人不再唯唯諾諾,像溫順的羔羊一樣任人宰割。

他們變得智慧且強悍,將天時地利人和揮到極致。

日軍的滲透部隊進展困難,快進快出、快打快退的戰術無法實現。

徐州方面的第13師團也遭遇了困境。

內山英太郎驚奇的現,第六兵團的守備軍團沒有去管已經滲透入華北腹地的日軍部隊,而是集結兵力向第13師團的兩翼運動,大有將整個師團聚而殲之的意思。

滲透部隊寸步難行、十三師團有覆滅之危,內山英太郎的好心情只持續了不到1o個小時,接下來便是焦頭爛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士兵突擊開始的軍旅生活

黑底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