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6章 最後之戰(三),抗戰之重整河山,魚夫,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空軍和炮兵部隊連續不斷的向敵軍陣地傾瀉火力,各種炮彈輪番上場,那場面看得江東哭笑不得。

“還真是最後一戰了,一點都不知道節省,真是一群敗家玩意!”

江東放下望遠鏡,搖著頭向邊上的吳展吐槽。

吳展回以哈哈大笑,看上去沒有江東那般肉疼。

“炮擊多長時間了?”江東問道。

“1小時3o分,炮火正在向前方延伸,已經越過了城牆,正在精確打擊城內的日軍火力點!”

軍情局的特工在城內給炮兵部隊報點,雙方配合極為默契。

“一個半小時,夠了夠了,能省一點是一點,別浪費的太過!”江東感覺自己的麵皮都在抖,他急忙揮手說道

“全線停止炮擊,裝甲兵和步兵往上壓,度一定要快,消耗了那麼多的炮彈,我要看到回報!”

吳展點頭,然後笑著去傳達江東的命令了。

進入9月之後,各部隊能夠獲得充足的物資彈藥補給,一些部隊的補給甚至額,比如朱二狗的炮兵部隊。

能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華北的軍工廠在不停的生產,數1o萬後勤人員夜以繼日的工作。

工程兵部隊修復了東北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後勤車輛能夠迅且高效地將物資運到部隊手上!

江東肉疼了一陣後開始沉思起來。

在他看來松花江行動可以作為一次模範的軍事行動案例,再改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後,可以將這個案例作為軍校的教材。

讓後續的軍官可以從松花江行動中學習立體火力打擊、後勤物資調動、奪控機場、裝甲閃擊等內容!

“嘟嘟嘟………”

江東剛剛思索完畢,嘹亮且急的衝鋒號音突然在整個平原上響了起來。

“殺!!!”

世界好像就只有這一種聲音了,聽的人雞皮疙瘩直冒,同時熱血沸騰。

其實在剛才的炮擊過程中,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也在往前推進,只是由於隆隆炮火聲的掩蓋,江東沒有聽到那排山倒海的吶喊聲。

炮擊停止後,吶喊聲變得異常的清晰,望遠鏡的視野裡全是奔跑躍動的第六兵團戰士。

他們身形矯健、氣勢高昂,在軍號聲中、在軍旗下向前!

在步兵衝鋒身影的前方是小蔣和金大銀等裝甲師!

T34/85坦克在晨光下肆意地展示自己剛猛威武的一面,龐大的身軀在平原上起起伏伏。

快轉動的履帶輕鬆碾過被炮擊炸的坑坑窪窪、支離破碎的日軍工事!

坦克的車長站在炮塔的後方、手握m2勃朗寧重機槍,居高臨下將從廢墟和泥土堆裡爬出來的日本人打成篩子。

由於此前炮擊的密度實在是太大,日本人的工事已經被摧毀殆盡,85毫米的坦克炮幾乎找不到開火的機會。

四個裝甲師,除去這2o多天的戰損,還有近千輛坦克。

坦克引領著洶湧的步兵,從四面八方向搖搖欲墜的長春逼近!

江東熱血澎湃地看著浪潮遠去,對站在身後同樣熱血上頭的吳展說道

“走吧,我們也上前去,看看部隊能不能逮到植田謙吉和木村兵太郎!”

長春的城牆修建於晚清時期,也許那些從數千年前就開始建成並修建城牆的城市來說,長春的城牆既不高大也不堅固,甚至還有些寒酸。

在空軍部隊的幾輪轟炸中,城牆上已經出現了十幾個豁口,可以說整個城市四面漏風,防線十分不完整。

第1o1裝甲師從東邊進入長春城。

在小蔣的指揮下,一個營的坦克率先入城,在街道上橫衝直撞。

經歷了無數次的戰鬥後,小蔣仍然喜歡待在坦克裡,而不喜歡坐在指揮室。

他的坦克在第2批入城,履帶碾過城牆碎磚石,坦克車身猛的顫抖一下後穩穩停在街道上。

長春的城市人口過了7o萬,城市人口和城市規模在整個東北地區都是最大的。

這其中有一個最大的因素就是偽滿洲國把國都設在長春。

長春成了淪陷時期的東北中心城市,日本大量往東北地區移民,日本商人和其他各界人士廣泛湧入長春。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在市區,日本人口達到了12~15萬,同樣是整個東北地區之最。

作為偽滿洲國的國都,東北淪陷之後社會環境相對安定,城市展的很快、各種設施齊全!

長春是東北的地理中心,同樣也是經濟中心。

儘管早有準備,但當坦克真正開上長春的街道時,小蔣還是被周圍的環境微微震撼了一下。

東城區屬於長春最繁華的地區之一,街道兩側各種中外建築林立,雖然被戰火硝煙所籠罩,但仍能看到城市原先的繁榮模樣。

第一眼看上去會給人一種錯覺,好像來到了上海、天津等被迫開埠通商的城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