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朱元璋又深吸一口气,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
当然,
也只是稍微平复了一点。
在这种关乎大明国运的事情面前,他怎么可能真正平静下来。
不一会儿,
詹徽走了进来,满脸掩饰不住的喜悦:“臣詹徽,参见陛下!”
“好了,起来吧。”
“詹徽,你前来觐见,莫非番薯之事已有定论?”
朱元璋挥手示意,语气中难掩急切。
詹徽起身,长舒一口气,坚定地朝朱元璋点头:“陛下,结论已出,若广植番薯,不出三载,我大明必无饥馑之忧。”
言毕,他激动得身躯微颤。
大明立国逾二十载,仍有百姓因饥饿而亡。
而今,这困扰已久的难题似乎即将迎刃而解,他恍若置身梦境。
“妙哉!”
“妙哉!”
“妙哉!”
朱元璋喜形于色,连呼三声,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
詹徽稍定心神,询问道:“陛下,这番薯究竟源自何处?”
此事他满心疑惑。
番薯此前未见记载,何以突然现于陛下之手?
若非机缘巧合,那陛下之运,未免过于惊人,堪称天命所归。
“喏,赠予咱番薯之人,正端坐彼处。”
朱元璋手指不远处端坐的朱允通,笑吟吟地说道。
“太孙?”
詹徽这才留意到朱允通,神色一怔:“陛下之意是?”
瞬间,他神色大变,满脸震撼:“莫非番薯乃太孙先发现,而后献于陛下?”
“呼……”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向朱允通行礼,态度谦卑:“参见太孙殿下!”
“罢了,詹尚书免礼。”
“关于番薯,你的试验尚有偏差。”
朱允通摆手笑道。
詹徽闻言,一脸茫然地看着朱允通:“太孙此言何意?微臣不解。”
“两年!”
“若大面积种植,只需两年,大明即可无饥民。”
“但需留意,番薯不可全然替代小麦、水稻,不可单一种植。”
朱允通提醒道。
番薯虽高产,但若大明皆种番薯,则非益事。
此问题,需从一开始便防患于未然。
小麦、水稻、高粱、玉米等亦需种植。
农作物单一,非长久之计。
当然。